“图码指数”指标考核体系
安全宣讲进企业
应急救援知识进社区
余杭“同心守安”红色联盟成立
开展防汛防台应急综合演练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重视安全是“1”,不然一切发展皆为空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应急管理局围绕余杭高质量创新发展关键词,紧盯事故防控、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坚持闭环管控,构建应急管理数智闭环、体系闭环、治理闭环、服务闭环“四大闭环”,立足更高坐标系、展现更大新作为,为余杭争当全省建设“重要窗口”排头兵提供坚强的应急管理保障。
本版组稿 李书畅 王耀琪
数智闭环 赋能新时代应急管理新蓝图
今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数字余杭”的蓝图已绘就,数字发展朝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方向进发。我区构建应急管理新格局,不断深化“城市大脑+智慧安监”系统建设,拓展智能应用覆盖,助力风险精准防控,着重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数字驾驶舱和网络数据安全领域,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数智闭环管理。
实现“千里眼”全覆盖监管。依托信息系统智能优势,运用视频智能分析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实行全年365天24小时在线获取、汇集相关信息数据,加强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整改。截至目前,余杭区已经接入企业视频监控700余家,视频13000多路,同时接入“雪亮工程”视频数据8000余路。为全区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可视化监管提供有力支撑,我区将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370MHz窄带集群无线通信网、短波通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应急调度统一集中化管理。
推行“图码指数”全领域延伸。推进“图码指数”应用迭代升级,拓宽社会面智慧安防前端建设,加快推进5G、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应用,推动“安全码”技术升级,拓展应用场景,全面升级“安全码+风险图+管控指数”数字化手段,在自然灾害防治救援、应急车辆绿色通行、受灾人员安全转移等领域,实现“码上知”“码上转”“码上领”“码上通”“码上报”。目前,全区企业的“安全码”每天动态更新,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智能动态管理。
推进工伤事故全方位预警。开展大数据分析梳理,针对工伤事故多发的企业一般亡人事故较多的现象,将事故防控的关口前置到治理工伤事故上。对接人社、卫计、公安、住建等部门,获取工伤事故认定、医疗诊断外伤等数据,全面实时掌握辖区事故和隐患情况。依托风险预警防控系统,将工伤事故企业信息和隐患问题,推送到住建部门和属地镇街,统筹落实监督检查、隐患曝光、集中整治和重点执法等。对工伤事故区域、时段、行业、作业、致害物、起因物等进行多维分析、标签化处理,找出问题症结,推动面上整治。
体系闭环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我区建立以“专业化的应急管理体系、立体化的风险管控体系、标准化的预案标准体系、智能化的科学支撑体系、多元化的社会共治体系和全民性的基础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六大体系”,完善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守好基本盘、基本面。
持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六个有”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管理“1+2+X”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镇街各专委分管领导、牵头单位、成员单位及其工作职责,提升协同联动水平,加强应急管理基层队伍建设,专人专岗,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加快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统一指挥、强力统筹、协作联战”工作格局。
将“韧性城市”理念融入区规划设计及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全过程,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加强高危行业安全风险管控。建立健全灾害风险数据库,重点绘制“区域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综合防治区划图”三张图。优化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工作规范和模型参数库,进一步完善重大风险和隐患清单式防控治理机制。
制定《余杭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预案编制、衔接、备案等过程规范化管理机制,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有序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重大活动预案、部门预案和企事业单位预案的修订工作,构建完成全面立体覆盖、上下衔接紧密、总专协调联动的应急预案体系。
推进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完善应急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制定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领域先进适用装备保障制度。强化2022年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安防工作的科技支撑,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植入应用,加强智能安防、智能安检、智能交通等数字技术的应用。
加快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建设,全面推行应急管理工作导师制度,强化干部队伍传帮带作用。实施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企业百万员工大培训,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加大安全生产责任险统筹推进力度,依托全省统一的安责险信息管理系统,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服务机构、保险机构参与保险服务机制。同时,利用新媒体、虚拟社区、移动客户端等载体,提升宣传覆盖面,健全社会化服务推进机制。
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综合性管理,推动构建辐射全区的“主仓+分仓”“综合仓+专业仓”“统一管理+部门自管”,覆盖“区-镇街-村社”三级为特色的仓储格局,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统一调用、属地为主的灾害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
治理闭环 走出应急“防” “救”新路子
在新形势下,余杭迎来新一轮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双重检验,开创新局面,走出新路子,坚持治理闭环管控,精准衔接“防”与“救”责任链条的新路子。
坚决打赢“遏事故”安全生产执法攻坚战,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下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普查及“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精准靶向发力,全面抓实隐患排查治理,落实“问题、责任、销号、处罚”四张清单机制和“区级30日+镇街15日”隐患曝光,聚焦全区12个镇街“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小微企业、建筑工程、危化品”等重点领域,通过主要领导带队督查、业务科室专项抽查、网格人员地毯排查、中介机构专业检查多种方式开展排查整治。落实“四不两直”执法方式,对漠视安全生产工作、隐患层出不穷、屡罚屡犯的企业严肃依法查处。2021年上半年,全区各部门、镇街共出动检查人员2212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场所)24733家次,整改隐患21588项。
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答好“防灾减灾救灾”试卷。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台风、强降雨等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密切掌握森林防灭火形势,全力做好自然灾害防御准备。稳步提升自然灾害防救能力,加快构建以专职消防队及半专业森林防灭火队为骨干力量、村社应急突击队为突击力量、社会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开展实战化常态化训练演练,有效提升全区应急救援能力。
今年安全生产月,我区在主流媒体刊发区长署名文章,进一步普及具有行业和地区特点的安全生产知识,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月氛围。利用报、网、微、端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在“共同关注”栏目进行曝光,如在余杭晨报开设“安全生产365”“安全生产大家谈”专栏,在“余杭应急”公众号开设《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专栏。截至目前,我区已在余杭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开展连续曝光13期,涉及8个镇街问题隐患63处,后续将继续扩大曝光领域,实现9大重点领域、12个镇街全覆盖。
服务闭环 深入一线 监督措施重落实
坚持党建统领,组建“同心守安”红色联盟,聚焦党建引领、多方协同、专业支撑、一线服务,构建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1+X”体系,“1”即以“同心守安”红色联盟为核心,“X”即区级层面以行业为依托,成立重点行业安全生产联盟,各镇街(平台)以治理区域为划分,因地制宜设立行业(园区)企业安全生产联盟,坚持以党组织为纽带、联盟为载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示范,推动安全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全域安全共同体。目前,区应急管理局牵头成立高温熔融企业联盟、涉氨制冷企业联盟、工业气体联盟和涉粉尘喷涂企业联盟等4个行业联盟;各镇街以行业(园区)为重点,协同成立9个区域联盟。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一线服务深入结合,依托“走亲连心三服务”工作载体,扎实开展“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安全一线”、“我为企业解难题”执法攻坚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执法监管一线党员干部亮明身份,深入一线,为企业提供精细化安全服务,主动开展风险源和事故隐患实地排查,保障设施设备安全。同时,重点聚焦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危险性较高企业和高危行业企业等类型,集中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等重点对象,注重培训个性化和实操性,有效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着眼于破解“基层监管不专业、企业管理不主动”等问题,健全完善党员骨干、镇街监管员、企业安管员、专技服务员、网格巡安员的“五员共治”体系,形成涵盖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安全评价等安全生产全领域的服务清单,打通企业点单、需求领办、党员服务、专业保障服务链条,助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为遏事故、防风险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