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坚 沈伟) 两条游动的金鱼活灵活现,由红到白的渐变色,飘逸灵动的尾鳍;一只坐着的小猫呆荫可爱,毛绒绒的外形,微微歪着脑袋……这是两幅由我区非遗传承人、黄湖镇虎山村村民姚秀林创作的苏绣作品。她几十年如一日,手不停针,创作出一件件让人惊艳的苏绣作品,曾荣获第三届余杭艺术节民间造型艺术展二等奖、黄湖镇首届非遗传承人技能比武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姚秀林今年56岁,老家在江苏吴县“苏绣之乡”新盛村,那里家家户户都从事刺绣,她的奶奶、妈妈、姐姐、嫂嫂都是刺绣能手。“我从小就跟奶奶和妈妈学刺绣,绣了快50年了。”姚秀林告诉记者,在耳濡目染下,她很快爱上了这门针尖上的手艺,从只会简单图案,到复杂人像也能运针如飞,她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巧绣娘。后来,姚秀林被黄湖一家木雕厂聘为技师。

姚秀林向记者介绍,苏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一般都绣在丝绸上,分为选料、绷版、画图、配色、绣花五个步骤。苏绣的针脚非常细腻,所用的绣花针也特别细,甚至不超过平常缝衣针的三分之一,穿针引线绝对是一门技术活。

苏绣讲究图案细腻逼真,对颜色要求很高,绣一片小小的叶子,明暗对比的颜色就有好几种,所以要不停地调换各种颜色的丝线,光是这一步就能让人眼花缭乱。姚秀林指着正在绣的一幅墨菊图告诉记者,“这朵菊花花瓣用了十多种不同颜色的丝线,一天绣两片叶子就很好了。”刺绣是一门精细雅致、耗时耗神的手艺活,姚秀林一年仅能绣两幅40×45厘米的刺绣作品,面积大的就更耗时费力了。

姚秀林最拿手的是花鸟题材,尤其擅长绣牡丹。10多年前,她曾创作过一幅长达2米的大型双面绣《牡丹图》,被台湾客商以10多万元的高价收购,这也是她迄今为止绣过最大、最得意的一幅作品。

近年来,姚秀林的作品从传统花鸟逐渐转变为水墨画,她以针为笔、为线为墨,不断创作出精美的刺绣作品,满足现代人对艺术品欣赏的新需求。2013年,姚秀林凭着精湛的刺绣功底,被评为第三批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姚秀林说,她最大的愿望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目前黄湖小学有15个孩子在跟着她学习刺绣。“现在我的眼睛已经花了,要戴眼镜才能绣,但只要还绣得动,我就会一直绣下去。”说这话时,姚秀林的眼神异常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