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余杭区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提升民政领域法治水平和治理能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将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坚持依法行政与开展普法教育相结合、依法行政与“三服务”活动相结合、依法行政与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相结合的“三结合”,落实持证上岗,全局持有执法证人员18人。
(二)规范程序,依法行政
一是坚持程序规范。依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双随机”检查。坚持公开公正,推进随机抽查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实行“阳光执法”,完善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7项,录入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18名,梳理抽查监管对象1718家。二是坚持协同推进。结合推行“双随机”抽查监管,依托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协调推进智能监管和分类监管,推广“掌上执法”,制定年度双随机抽查计划7个,制定双随机检查任务15项,其中跨部门联合检查任务3项,完成检查180次,检查事项覆盖率、掌上执法率、任务完成率均为100%。三是坚持按期督促整改。依法命名道路、居住区、建筑物90件,完成了13个房产项目地名标志及地名规范使用验收,净化了地名使用环境。联合区市场监管对某房产公司设置不规范地名标志及使用不规范地名宣传的整改落实。
(三)拓展宣传途径,增强普法氛围
一是强化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能力建设。坚持机关党员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利用“4.27”公务员学法日、“干部学习新干线”、“周三夜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知识。开展局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培训工作及持证人员知识再教育工作。二是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多样的普法主题教育;利用民政微信公众号对余杭法治建设、法治满意度提升进行宣传;结合“六进两延伸”,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先后18次赴镇街机关、13次进企业、25次进村社区、4次进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进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了民政普法悦学点),共计有3000余人现场受益,举办全区村社区主任培训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四)严谨工作作风,守住法律底线
严格遵守干部纪律,落实八项规定,严格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和廉政警示教育提醒局系统干部职工提高廉政意识,守住法律底线。未发现存有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的情况和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向行政相对人转嫁支出、吃拿卡要、借机敛财等问题。
二、工作成效
2020年,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依法履行民政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加快民政领域各项改革发展步伐,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依法行政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出台《关于印发《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余民〔2020〕119号),指引我局今年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方向。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制定出台《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打造四个排头兵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区委〔2020〕29号)。
二是行政执法更加规范。聘请2名法律顾问,积极落实公职律师制度,落实履行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职责,无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发生;落实信息公开工作,截至目前共收到信息公开12件,全部按时办结。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鸿善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成立登记案卷(编号:杭余民社许准字〔2019〕成第M-229号)被评为“全市民政系统2019-2020年度优秀执法案卷”。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我局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配套用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余政办〔2020〕60号)规范性文件1个,严格落实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0天,并进行合法性审查。
三是民政事项行政审批效率提升。严格落实民政事项行政审批,涉及行政许可8项,行政处罚32项,今年以来共受理行政许可申请324件,准予许可324件,办理处罚案件1件;婚姻登记中心共办理婚姻登记事项(行政确认)8398条,其中结婚登记6251对,离婚登记2147对,收养评估登记 24件,做到准确率、合格率100%,无差错无投诉。
四是民政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扎实推进。按照“八统一”要求,积极开展最多跑一次事项梳理对比工作,做好浙江政务服务网政府用户工作平台本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比对、调整,做到线上线下一致,截至目前,我局政务服务网上在用权力事项共计72大项124小项,含公共服务事项18大项28小项。按照省厅“八统一”要求,涉及最多跑一次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共计71大项127小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最多跑一次率100%(除法律法规要求外),实现属地就近办20小项(含涉及最多跑一次事项20小项),实现“一证通办”事项9项,实现零跑122项。
五是基层治理相关工作依法推进。优化社区规模调整。今年规模调整社区86个,撤销村3个,撤销社区2个,新建社区33个。通过调整,使社区管辖范围更合理,管辖职能更清晰。进一步抓好“两约”法宝,提高“两约”知晓率和执行力,从而提升基层自治水平。把村社组织换届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指导镇街高质量完成村社组织换届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举办“益在杭州 遇见未来”2020年杭州市暨余杭区社会组织“公益嘉年华活动,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为杭州打造有温度的“公益之城”贡献余杭力量。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无独立法规机构。目前,基层民政部门没有独立政策法治机构,区级法治机构一般挂靠在局办公室,直接导致民政部门无法专门开展法律咨询、指导、培训及检查等工作,制约了民政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的提高,与日益繁重的民政行政执法任务不相适应。
二是执法力量较为薄弱。目前民政执法机构大多由原殡葬管理相关科室组建而成,执法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都还很欠缺,持证人员尚不能满足执法需要。执法人员没有统一着装和标志,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主要是靠口头说明、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执法活动缺乏权威性和易识别性。
三是执法依据偏软。从法律条款上来看,相当一部分涉及民政执法和处罚的条款,缺乏硬性要求和可操作性,表述涉及联合执法比较多,没有确定民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和独立处罚权。
四、2021年工作思路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促进行政许可规范管理。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审批工作流程,不断完善行政许可、处罚相关制度,建立案卷档案管理等各项配套,切实把好行政许可审批管理关口。
二是不断强化学习培训,增强执法人员工作能力。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民政法治培训,熟悉掌握执法办案程序,招聘民政系统公职律师1名,积极引导符合考取执法证人员考取执法证,扩大执法证持证比例,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执法水平。
三是加大工作保障力度,夯实民政执法工作基础。加大民政执法投入,增设专业行政执法设施设备,改善行政执法硬件设施,做好行政执法案卷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收集归档,强化保存措施,做到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