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规划》编制情况和框架内容
余杭区“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主要阐明余杭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明确残疾人工作重点,引导残疾人工作开展主旨方向,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着力破解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高质量开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区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愿景。
(一)《规划》编制依据和重点
1.贯彻落实上级及区委决策部署。《规划》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的指示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余杭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全国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进程中,积极顺应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期待。
2.展现残联使命担当。围绕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目标,深入谋划“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发展蓝图,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目标相匹配的特殊风景线。
3.科学合理确定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全面规划,又突出重点,针对残疾人事业总体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的现状,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有效的落实举措,实现持续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规划》框架结构
《规划》共包括四大块内容,一是背景规划,对“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分析“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二是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三是明确“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四是《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关于《规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的指示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余杭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全国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进程中,积极顺应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期待,以残疾人民生保障的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高水平、赋权增能的新作为、平等参与的新气象、社会治理的新局面,全面推进智慧引领、创新驱动、福祉共享、残健融合,开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新征程。
(二)基本原则
《规划》编制和导向上,注重把握“三大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坚持创新发展、先行示范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共建
(三)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先行示范区。
——打造高质量社会保障先行示范区。
——打造高质量康复托养先行示范区。
——打造高质量社会治理先行示范区。
——打造高质量扶残助残先行示范区。
——打造高质量残疾预防先行示范区。
(四)指标体系
根据国家、省、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指标设置,结合余杭实际,余杭区“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共设置指标15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0项,预期性指标5项。
三、关于“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
围绕“十四五”时期,全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提出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坚持赋能为先、分类施策,优化残疾人教育培训。
(二)坚持多措并举、保障供给,强化残疾人就业帮扶。
(三)坚持兜底普惠、精准特惠,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
(四)坚持聚焦能力、完善政策,提升残疾人康养服务。
(五)坚持广泛参与、融合发展,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
(六)坚持标准引领、统筹推进,改善残疾人无障碍环境。
(七)坚持夯实基础、优化机制,提高残疾人服务能力。
(八)坚持优化环境、共享发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九)坚持科学优化、协调联动,推进残疾预防工作。
(十)坚持加强引导、聚合资源,优化残疾人事业环境。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