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规划》编制情况和框架内容
余杭区“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是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新余杭区的第一个气象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是余杭区未来五年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和重要依据,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规划》编制依据和重点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根据全国、全省、全市气象“十四五”规划和《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部署要求进行编制。《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余杭区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等,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总要求,全面实施“三个全域”总战略,对未来五年余杭区气象事业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规划》框架结构
《规划》共分5大章节,约1.7万字。第一章节为发展现状与形势,主要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十四五”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第二章节为发展思路与目标,主要包括《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章节为主要任务,阐述了“十四五”期间从构建立体协同监测预报体系、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优化智慧城市气象服务供给、提高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和提升现代气象发展治理环境共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第四章节为重点工程,围绕主要任务凝练了“助力亚运”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工程、“智能网格”监测预报预警提升工程、“筑牢防线”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美丽余杭”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工作和“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气象保障工程等五大工程。第五章节为保障措施,对规划实施提出主要保障措施。
二、关于《规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杭州市气象局和余杭区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全面增强气象在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城市治理、重大活动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等方面的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余杭区实现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为余杭高水平建设“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奋力展现建设“重要窗口”和“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排头兵、领头雁风采贡献气象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组和基层党组织作用,主动谋划和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确保余杭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各项任务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充分考虑气象事业发展全局性,既要与国家、省、市气象局协同发展,促进气象资源共享,保证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也要充分考虑余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特色,发挥试点示范效应,不断提高地方气象事业软硬实力。
坚持需求导向发展。紧紧围绕气象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始终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政府、企业和广大市民提供更加精准、更加贴心、更具体验的智慧气象服务。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不动摇,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吸引高层次人才入驻,紧密结合余杭的数字化经济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智慧赋能发展。突出“气象+”的服务理念,推进气象信息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应用,实现气象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气象保护生命安全、赋能生产发展、促进生活富裕、守护生态良好的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筑牢余杭气象事业发展基础,形成健全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做好扎实有力的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和精准智能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使余杭气象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基本建成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需求适应、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余杭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高水平、全方位、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其中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平均间距达4km;强天气预警信号提前时效达60分钟以上;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7%以上;气象服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气象科普活动常态化开展,年受众人群10000人以上;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全覆盖。
三、关于“十四五”期间主要任务
围绕“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构建立体协同监测预报体系
包括提高气象精密监测能力、加强行业应用观测能力、完善智慧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和推进城市感知网建设。
(二)完善气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包括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强化突发事件预报预警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推进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气象科普教育宣传工作。
(三)优化智慧城市气象服务供给
包括扩大智慧城市气象服务覆盖、加强重大活动气象保障能力和加快现代气象服务发展。
(四)提高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包括构建生态气象综合监测体系、打造气象品牌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综合评估能力、增强人影作业助力生态环境修复能力和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五)提升现代气象发展治理环境
包括健全地方气象事业机构、推进气象制度和标准化建设、提升气象依法行政能力和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合作。
四、关于“十四五”期间重点工程
(一)“助力亚运”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工程
包括边界层激光风廓线雷达建设、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保障服务建设。
(二)“智能网格”监测预报预警提升工程
包括综合观测网优化、县级综合业务一体化平台完善、城市智慧气象感知网建设和气象大数据综合应用及共享平台建设。
(三)“筑牢防线”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包括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平台建设、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校园气象科普站建设。
(四)“美丽余杭”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工程
包括新型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建设、数字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和乡村旅游气象场景开发。
(五)“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气象保障工程
包括生态气候品牌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估系统建设。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