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动态

传递群众呼声 共商发展大计

        引进培育多层次人才

  打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

  科技界别活动组 李浩强

  当前,我区对人才尤其是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以及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议尽快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全力打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

  立足创新驱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引进培育“高精尖”人才,打造长三角统一的人才一体化评价和互认体系,打造引才高地。围绕转型升级,加快引培高校毕业生。全面深化校地合作,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立更多大学生见习实训基地,通过赛会吸引大学生来我区就业创业,促进优秀项目在余杭落地转化。聚焦产业发展,大力引培高技能人才。建立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大量符合余杭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本土技术工人。探索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在户籍、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为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推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建设

  打造一流文旅融合示范区

  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界别活动组 周  锋

 

  余杭有两件大事。一件,是阿里巴巴们,在走进余杭,融入余杭,并在余杭芝麻开花。另一件,是让良渚文化,走出余杭,影响中国,面向世界。感谢良渚,给余杭创造了中华第一城,又为我们奉献了一座国家遗址公园。

  为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建设成为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一流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议全区上下以更加务实的姿态保护好良渚遗址,让沉默的遗址和鲜活的生活和谐共存,让慢生活延续,让好日子延续,让遗址保、公园美、百姓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展示好良渚遗址,研究往深里走,传播往浅走,用现代、时尚的元素,宣传展示良渚文化。以更融合的姿态发展好文化和旅游产业,让世界文化遗址所在地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打造良渚旅游文化新城、良渚博物馆文化产业集群,整合旅游产品,让良渚访古、超山探梅、径山问禅串珠成链,成为杭州的经典旅游线。同时招引大型文化创意类项目,加快国际化步伐,让更多目光,关注良渚聚焦余杭;有更多的人来余杭,看中国。

  让创新成果在余杭扎根绽放

  致公党余杭区总支部 于振东

  余杭的“双创”就好比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描绘的六月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是莲子和莲藕在哪里?我区在科技成果对接承接、转移转化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运营平台和完善的运行机制。

  建议尽快建立以服务全区、联动高校、辐射周边的集信息发布、维权保障、金融服务、交易转化、综合协调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性“知识产权创业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借助这一转化平台,让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余杭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借助这一平台,实现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高效运转,加快提升全域创新能力;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打响余杭“全域创新策源地”品牌,推动余杭成为全省知识产权创业创新成果运用和转化高地,成为全省创新驱动的发展核、增长极、策源地。全区要统筹推进、整合资源、完善政策、广泛宣传、强化考核,将知识产权创业创新成果转化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快创新成果落地生根。

  “全域美丽”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经济界别活动(1)组 范丹莺

 

  “全域美丽”建设开展以来,取得显著成效。但这是一项长期工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

  建议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设立常年建设资金,每年拨付一批有建设意愿和能力的村(组)以补助,逐步逐年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均衡发展。在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高屋建瓴的总体定位,做好数字经济和地域文化结合大文章。加强市民卫生习惯和良好品德的教育和引导,科学安排资金使用,挖掘本土文化,体现审美价值和独特文化价值,体现每一个乡村、集镇的个性。破解农村产业导入难题。根据不同区域分析当地自然、人文、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根据近郊区、农业生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旅游发展区等不同区域,想方设法赋予产业引导和扶持。

  让老年食堂飘出香味、家味、幸福味

  民革余杭区基层委员会 高丽娟

  据统计,2019年底,我区老年人口达到23.3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1%。建好社区老年食堂,不仅是消除了为人子女的后顾之忧,更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从全区目前的老年食堂覆盖率和经营状况来看,与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

  建议在加快老年食堂硬件提升和建设外,加大老年食堂的政策倾斜力度和提高资金补贴标准,把补贴资金用到“刀刃”上。科学布点,“专业经营+送餐服务”相结合,实现对辖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普惠化。

  城市社区建设老年食堂,要切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走出适合自己的运作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现有的公房资源,建设一批规模更大、环境更好、菜品更多的“老年大食堂”。对于农村老年食堂,可以将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作为试点,把老年食堂和卫生服务站、文化大礼堂等多项养老服务功能集中在一起。同时通过签约共建、服务委托、连锁经营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助餐服务的主体,探索和鼓励邻里自发组成“搭伙饭”的模式,还可以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发养老助餐服务信息平台。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切实解决科创类小微企业融资难

  民盟余杭区基层委员会 张丽莉

  余杭拥有众多科创类小微企业,如何将知识产权用起来,能贷到款,解决融资难,对于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业活力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知识产权类质押贷款占银行贷款比例极低,甚至出现银行不愿给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的企业贷款。

  建议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让评估的知识产权价格反映其真实的价值,使银行敢于以知识产权质押发放贷款,让知识产权成为融资媒介、交易主体。通过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建立“银行+科技担保公司+知识产权反担保”贷款模式,为科创类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同时科创类企业以自有的知识产权质押给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在确认贷款无法偿还或者无法全部回收时,弥补银行的部分损失,这有利于提高银行开展相关业务的积极性。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制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的积极性。设立知识产权融资奖励机制,以提高银行、担保公司的积极性。

  重大项目赋能引领助推余杭发展再提速

  九三学社余杭区基层委员会 罗建强

  当前,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机构的落户,给余杭创新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能量。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创新高地的研发能力、服务能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我区产业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建议赋能产业链,推进产业聚变升级。支持鼓励各产业平台、区内龙头企业与重大创新载体合作互动,引培留用融合互通,强化延链、强链、补链、建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引领创新链,勇立科技发展前沿。依托重大平台,建立优化“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创新链,超前抢抓下一轮发展热点,助力我区继续引领全省发展。优化生态链,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积极主动拥抱创新,打造创新包容的人文环境,强势推进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创新人才引进、落户安居、成果转化、创业发展、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完善教育、医疗、交通、景观等城市配套服务,使创新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和优质的生态中茁壮成长、反哺余杭,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余杭村级集体经济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区工商联界别活动组 蒋秀娟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区各村存在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差距很大。

  为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建议各部门、平台、镇街、村,在集体经济发展中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村社干部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抓住当前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集中消薄行动和政策红利,申报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镇街落实主体责任,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上议事日程,分析透彻辖区内各村党建引领、现有资源状况等,制订切实可行、有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方案。部门、平台联合推动,加强指导、引导,强化日常监督等。

  余杭应该有个像样的美术馆

  团区委界别活动组 杨  佳

  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界别活动组

  余杭没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美术展,究其原因,是余杭没有像样的美术场馆。

  余杭要打造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文化文明桥头堡,推进自然山水与世遗文化深度融合,彰显余杭特色,都需要一个像样的美术馆,这是余杭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余杭发展成就的展示需要一个像样的美术馆,在余杭建设一个像样的区美术馆是众人所盼,众望所归,已经具备良好的社会基础,借此宣扬余杭,提升余杭知名度,彰显余杭文化名区的影响力。发展群众文化需要像样的美术馆,美术馆通过丰富多彩的收藏和展示,一方面传承积累文化艺术财富,把美术作品传承和记录下来,让余杭的老百姓能欣赏到大家名作,另一方面对社会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让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扎实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大众通过艺术欣赏,受到熏陶,开阔眼界,潜移默化中得到审美教育,精神素质得到提高,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让“夜经济”为东部崛起注入活力

  农工党余杭区基层委员会 汤  凌

  城市变美、变亮了。余杭区在“靓城行动——推动东部崛起”行动中,应统筹谋划“夜经济”发展,弥补功能性短板。

  做好“具有历史感的老城区”文章。尤其是临平与塘栖片区,可以充分围绕千年运河古迹来开发“夜经济”项目,充分利用旧城改造等谋划整体保护性开发,着重在临平、东湖、乔司、运河、塘栖等地打造具有历史情怀的“记忆巷子”。做好“具有时尚感的新城区”文章。打破时间、空间上的壁垒,尤其是要充分开发利用好艺尚小镇这一优美的环境空间,吸引年轻人消费,进一步满足人们的联动消费需求。做好“具有乡村特色的新生态”文章。结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浓烈乡村区域特色的“夜经济”区块,享受乡间慢生活。做好“人口密集区的特色共享”文章。以“产城融合”为导向,充分开发与挖掘夜间经济的商业氛围与文化内涵。通过特色、共享来支撑东部区域夜间经济全面覆盖的“靓城”。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

  区科协界别活动组 卢红梅

  当前,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必要。

  建议财政资金管理求“精”,克服购买服务“泛化”现象。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精细化管理,从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源头把关,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解决政府办公用房求“适”,理好国有资产的财。我区政府各部门和镇街租用办公用房,应尽量向国有企业或社区租赁。建设项目管理求“实”,强化标准规范。区政府成立专业的建设公司,由专业的建设公司组织实施,以强化标准规范。项目前期求“深”,杜绝资金浪费。“靓城行动”不一定全面“大拆大建”,关键是项目前期要做深,秉持节约财政资金的精神,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对具有文化元素的设施,更要传承和利用好。政府资金支出求“效”,树立绩效意识。设立健全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日常监督。预算执行求“严”,防止监管不力。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年初预算安排上来,切实提高财政预算安排的权威性。

  让我们的高层住宅住得更安全、更放心

  区归侨、台属界别活动组 胡  晓

  高层住宅消防到底该怎么做?我们要打破思维方式,借鉴先进消防管理经验,创建具有前瞻性的消防管理模式,让我们的高层住宅住得更安全、更放心。

  建议层层落实设计方、施工方、消防验收方的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加强宣传和教育,全面打通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建立倒查责任制度,让有效的制度层层传导到消防管理各主体。用科技手段提升消防处置的水平。北京的商家、宾馆、餐饮等单位推出了一款叫“掌上119一般单位版”的手机App;上海启用了分色预警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广东建立“一站两队”模式,即微型消防站、技术处置队和灭火救援队,打通了超高层建筑防火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可以学习北京、上海等高层密集型城市在科技助力高层消防方面的经验,同时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的高层住宅消防管理经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