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杰) 昨日,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举行,杭州未来科技城聚力打造人才发展创新试验区精彩亮相。在大会开幕式人才发言、2025“钱江友谊使者”授牌、“创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颁奖等三个环节中,各有一位发言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唐纳德·丁韦尔,“西湖友谊奖”得主尼古拉斯·米切尔和零零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孟秋。
这三位发言者的身份各异,从事的专业领域也大不相同,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点——扎根在余杭、奋斗在余杭。
这三位“余杭人”的发言,让我们了解到他们在这片热土上扎根创新创业的故事,也成为我们观察余杭人才生态建设的一扇窗口。
院士的选择: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渐渐领悟到中国古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境。这里卓越的人才生态、坚实的科研基础与高效的服务保障,让我能全心投入科研与教学。”站在演讲台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杭州北航国新院空间环境与行星科学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唐纳德·丁韦尔用一句中国古诗道出他在余杭的感受。
去年10月,丁韦尔院士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正式加入位于余杭的北航杭州国际创新研究院,担任空间环境与行星科学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并牵头创建地质与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余杭需要顶尖科学家引领前沿领域探索,丁韦尔院士需要能支撑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环境。
在余杭,丁韦尔和同事们组建起一支由国家级青年人才、海外优秀学者和国际访问教授构成的高水平跨国科研团队,正稳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学科协同研究集群。团队聚焦的航空安全与行星科技研究很快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与中国商飞合作的适航认证项目,直接关系到中国国产大飞机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技术突破。“这里提供的不仅是先进的实验室设备,更是一种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研究的氛围和支持体系。”丁韦尔说。
温暖的回应:
兼容并包的人才生态
2017年,来自加拿大的尼古拉斯·米切尔和合伙人在梦想小镇联合创办了“西顾视频”,专门从事深度沉浸式技术研发和内容制作。
“今天的杭州,古典与创新交融,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尼古拉斯说,这些年来他看到越来越多和他一样的外国朋友,从科学家、艺术家还有运动员,都沿着昔日的马可·波罗之路来到杭州,来到余杭,在这里工作、生活、创造。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用智慧为杭州打造未来,让杭州联通世界。这份贡献与情谊也得到了最温暖的回应——比如“西湖友谊奖”“钱江友谊使者”等荣誉。
2024年,尼古拉斯被授予杭州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使者”称号,他现在的工作重点是运用数字视觉技术,向世界讲述杭州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而就在今年7月,凭借相关领域的成就,他又被浙江省政府授予“西湖友谊奖”,成为行政区划调整后余杭区首位获此殊荣的外国专家。
在2025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开幕式上,对全市10名2025年度杭州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使者”获奖者进行授奖,余杭又有两位外国专家入选,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杭州北航国新院空间环境与行星科学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唐纳德·丁韦尔,以及来自弈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韩国籍专家郑宰润,入选数量居全市首位。
创业的十年:
从大赛冠军到全球市场
与丁韦尔和尼克·米切尔不同,王孟秋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从美国硅谷回到家乡,王孟秋的经历让我们见到了什么是“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耐心和决心。
2015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王孟秋在首届“创客天下”大赛夺冠后,选择在余杭创立零零科技。
“这里最打动我的是有一批真正理解创新、愿意陪伴创业者成长的人。”回顾在余杭的十年创业路,王孟秋感慨地说,杭州和余杭给予创业者的不仅是政策优惠,更是一种“陪跑”式的支持,让创业者能够“为热爱发光”。
十年间,他的企业员工从几个人发展到上百人,研发的飞行相机从余杭飞向全球市场,在无人机领域为世界打开一扇“看风景的窗”。
正因如此,十年后站在新一届“创客天下”大赛启动仪式的舞台,过来人王孟秋热情地对每一位心怀梦想的创客说:“如果你相信技术的力量,渴望将创新落地——杭州,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双向奔赴”到“相互成就”
三位人才的经历,为我们呈现出余杭区多年来精心构建、持续优化的人才生态体系所形成的强大吸引力。
多年来,余杭坚定不移走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持续打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体系。
特别是2025年以来,余杭启动“青才引领”行动,推出“三送三给一揭榜”服务机制:政府主动向创新主体“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人才反馈“给项目、给人才、给需求”,形成要素供给、需求对接、成果转化的协同生态。
除了制度、政策、服务等要素保障,余杭也致力于通过提升城市的综合能级来增强人才吸引力。以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核心区建设为着力点,余杭高标准推进国际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旨在为包括人才在内的所有人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这些高水平公共服务设施与四大省实验室、北航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人文底蕴”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让人才在投身事业之余也能享受精彩的生活。
“这里兼容并包,你可以是科学家,也可以是艺术家。”尼古拉斯·米切尔发言中的这句话道出了余杭吸引人才的深层逻辑。当一座城市不仅能以诚意吸引人才,更能通过完善的生态成就人才,这种关系便从“双向奔赴”升华为“相互成就”。
在余杭这片人才发展的热土上,唐纳德·丁韦尔、尼古拉斯·米切尔、王孟秋的故事只是众多精彩篇章的缩影。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已突破49万人,占常住人口近三分之一。随着余杭人才生态系统的持续进化,相信更多关于梦想、创新与成功的人才故事还将在这里不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