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杰
主动拥抱AI时代,余杭再落关键一子!
9月20日,余杭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暨打造“模域空间”人工智能高地大会举行。会上,AI+生态创新平台——“模域空间”正式启动。这一布局意义何在?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强迭代的特点,不少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往往受限于算力、数据、人才等资源瓶颈。更关键的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已进入“生态竞合”新阶段,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较量。
那么,什么样的人工智能生态才真正有利于发展?我们可以从“长、宽、高”三个维度来理解。
所谓“长”,是指产业链条完整且延伸性强,需覆盖从基础模型、底层技术、算力芯片到语料数据等多个关键环节;“宽”,则体现在能否高效整合区域内的算力、数据、政策等要素资源,并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以支撑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与落地;“高”,指的是生态位势的高度,必须依靠高能级科创平台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从而掌控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再看余杭——作为浙江经济第一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这里不仅拥有浙江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杭州超重力场”,还集聚了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家省实验室,以及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同时,阿里巴巴、中电海康、vivo、菜鸟、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落子布局,叠加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等政策举措保障,形成强大支撑体系。
这些要素,与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高度契合。而“模域空间”,正是所有这些资源聚合的关键载体。它不只是一个产业园区,更是一个“有核无边”、开放融合、有机生长的创新共同体。其意义不仅在于物理空间的集聚,更在于生态能级的升维。在这里,企业可以依托经济第一区的发展势能与世界级的产学研资源,告别“单打独斗”,真正实现“组团创新”。
我们期待,“模域空间”能通过政策赋能、场景开放与生态协同,激活更多智慧碰撞与跨界合作,成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策源地”与标杆应用的“涌现地”,最终推动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的跨越。
这里,充满“模”力;这里,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