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径山“越来越好”共富工坊,大家坐在长桌旁专注地分拣、编织

娜姐正在串十八籽手串


上午10时许,径山“越来越好”共富工坊的铁门被缓缓拉开,戴着助听器的孙奶奶大步走了进来,她先把刚编好的50件海蓝宝、黑曜石双拼手串倒进质检筐,又麻利地领取了当天的任务包——2斤玛瑙珠、50根弹力线。

清点、确认、签字、摁手印……孙奶奶笑着告诉记者,这50件双拼手串花了她两个小时,预计收入30元,“在家串珠一天能挣个百来块,换你,你干不干?”

同一时间,位于余杭、仓前、瓶窑、黄湖、百丈等镇街的“越来越好”共富工坊也亮起了灯,彩色珠子、编绳、工具盒在长桌上依次排开,100余名残疾人及其家属专注地分拣、编织,开启一天的生计与希望。

记者 徐媛

A

“家门口”免费学技能 简单款式一天掌握

扶弱助残是2025年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培育特色化助残共富工坊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区助残共富工坊典型,“越来越好”助残服务中心专门承接文创手串订单,为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及庇护机构人员搭建就业平台。

工坊采用“中心工坊集中生产+社区站点协作+居家灵活作业”的辐射型网络模式,在6个镇街的“残疾人之家”设立站点,将原材料送上门,让残疾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工坊或在家制作。

平日的订单会通过微信群发布,想接单的学员自行来工坊领取材料,完工后交回,目前群内有60多位成员活跃参与。“我们发现,许多残疾人受限于身体条件,无法常规通勤。而‘越来越好’共富工坊的接单模式很灵活,也能保证收入稳定。”余杭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肖春方说。

“越来越好”共富工坊负责人张瑞霞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月,我们拿下了一家企业10万件的大订单,时间紧,大家都在赶制。”

同样是残疾人的张瑞霞早年间做过客服、开过店,深知残疾人对经济独立的渴望。

去年9月,张瑞霞和“越来越好”团队选定在径山落地我区首个残疾人共富工坊,从承接径山文创的小订单起步,免费为周边残疾人及家属提供串珠、编绳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简单的款式一天就能掌握,复杂的设计也只需数天。”张瑞霞介绍。

娜姐今年52岁,肢体三级残疾,去年10月经残联推荐来到工坊。受限于身体条件,起初娜姐一天只能串八串,“当时真觉得自己手笨,老是怕错。”娜姐说,她坚持每天到工坊,一遍遍地跟着老师练,不到半年手就顺了。

从一天8串到50串,再到近200串,今年5月,娜姐正式与工坊签约,成为第一位正式全职员工,负责材料管理与收银统计,每月工资5000元。

“现在大家都喊我店长,问我材料在哪里,请教我怎么串才能更快,我感觉特别踏实。”娜姐说。

午后,工坊里“嗒嗒”的串珠声没停过,彩绳在指尖绕出花样。这些做好的手串会装盒发往全国各地,戴在年轻人的手腕上。

B

每周订单量稳定在四五千件 根据数量和难易程度计工费

在区残联的积极协助下,“越来越好”助残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微信群,将有需求的残疾人和家属纳入工坊。同时,借助小红书、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工坊的订单也多了起来,相继承接了径山文创、普陀山文创等订单。

“今年4月,工坊迎来了第一个大订单,足足有6万件手串。”张瑞霞介绍,因交付质量超出预期,两个月后这家企业又追加了20万件手串。“半年时间里,‘越来越好’的订单量从三位数跃升至六位数。现在订单都忙不过来,大家经常提早来、延迟走,没人喊累。”

随着业务量迅猛增长,新挑战也浮出水面,“越来越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场地和人员管理。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安全高效地组织更多残疾人生产,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如何根据每位残疾人不同的能力水平,合理分配任务?

“我们实行按件计酬,工费根据难易程度从0.5元到数十元不等,熟练工日收入可达百余元。”张瑞霞说,“我们按能力派单,能力强的就接复杂件,需要照顾的就安排简单件。团队还优化了分配流程,建立更精细的微信群订单发布和材料领取制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工坊数量已增至6个站点,团队也从3人扩至百余人,每周订单量稳定在4000—5000件手串,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订单超20万件,帮助126名残疾人及50名家属实现增收超30万元。

共富路上的个人梦想也随之绽放——

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的小峰哥,曾是径山镇一家电子厂的生产管理员,每天往返40分钟通勤对他来说并不轻松。

去年7月,他抱着多份副业增收的心态,参加了工坊组织的手工培训。从最基础的单珠素圈开始,他双休日跟着老师学、晚上回家还加练,慢慢地每个月能靠这门手艺增收五六百元。

今年8月初,小峰哥辞去了厂里的工作,成为工坊的全职员工,负责订单分配与质检。“现在离家只有五分钟车程,收入还比以前高了。”

潘板桥村的小凤姐是一位残疾儿童的母亲,儿子在特殊学校读书。送完儿子上学后,小凤姐就会来到工坊串珠子。“我想自己先学好,以后带着儿子慢慢做,让他也能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如今,小凤姐不光自己串珠,还跟着工坊去径山周边给残疾人做培训。

“残疾人要的是尊重和能力认可。”“越来越好”助残服务中心负责人徐辉告诉记者,工坊自去年10月挂牌以来,坚持零门槛进入,只要有意愿,残疾人和家属都可以免费参加串珠、编绳等技能培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