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文旅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资产运营管理能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杭州市余杭区从2019年开始将市场经济中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入农村集体经济运营中。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人才是第一资源。农村职业经理人作为“三乡人”,深入基层,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区农业农村局推出“乡村CEO”专栏,展示余杭区特色乡村和农村职业经理人风采。本期将介绍义桥村的农村职业经理人——孙华林。
孙华林,农学硕士,中级农艺师,二级建造师,农民技师。于2023年10月入职余杭街道义桥村强村公司——杭州舟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孙华林硕士毕业后一直从事乡村运营工作,入职义桥村强村公司以来,积极参与余杭街道打造的八村抱团项目。他结合禹上稻乡项目的特点,尝试探索乡村运营可复制模式,总结运营经验和模式,形成了一套标准的项目运营输出模板,现已在多地的乡村成功落地。
一、整合资源,盘活乡村空间。为了解决闲置空间不足的问题,孙华林帮助义桥村申报并打造了区级未来乡村项目,将原本租赁的厂房回收,用以建设“乡村文创中心”,创建了一个集乡村文创中心、融合咖啡馆、科技研学等“网红”产业为一体的复合平台,这一平台也成为了游客来到义桥的第一站。作为义桥村新地标,义桥村邻里中心不仅为游客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义桥的“窗户”,同时也让村民们拥有了来自家门口的“文化粮仓”。目前,文创中心已经装修完成,未来将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文学、艺术论坛,打造一批具有义桥特色的文旅活动和展览体验,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激发游客对义桥村的兴趣和探索欲。
二、锚定主题,发展重点产业。在禹上稻乡的长远发展规划中,八个组团发展的村庄各有定位、互为补充,其中义桥村的主要定位是“村企联建·新质生产力研学”。对此,孙华林与村干部一同入企协商,尝试推出一批体验好、技术新的沉浸式研学项目。在孙华林的推动下,义桥村强村公司与天元公学签订了新质生产力研学课程开发协议,将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品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孙华林还计划重点打造新质生产力研学中心,作为工业研学第一站,借助数字化平台展示义桥村的发展历史、村庄资源、文旅线路、历史名人等,同时进一步将内容延伸至工业园区的前世今生、园区重点企业简介、科技类机械互动产品展示等方面。
三、招商引资,吸引新兴业态。可运营空间是乡村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孙华林入职以来,积极梳理义桥村的闲置资产,通过村集体流转村民的闲置房屋,并将郎宅片区的老年活动中心重新装修。在扩展可运营空间的同时,孙华林围绕研学和互动体验这一运营主体,面向社会针对性地招商引资,目前已成功引进木工坊、面包窑两个业态,乡村文创中心也即将入驻。随着义桥村的业态逐渐丰富,孙华林将郎宅未来乡村片区的网红桂博园、南法庄园、半冷有机农场、新质生产力研学中心、有木工坊、面包窑等业态串联成线,持续打磨义桥村文旅的统一品牌。
四、挖掘资源,打造特色IP。孙华林在运营工作中始终注重品牌意识,与运营团队一起,融合了义桥村的特色资源,设计出义桥村专属IP——AI舟舟。AI舟舟的卡通形象融合了义桥村特色的网红桂博园,该景点多次被新闻媒体宣传推广,被称为余杭区的“满觉陇”,年流量近3万人。AI舟舟的诞生结合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新兴业态,也象征着义桥村将在新旧融合中生生不息地持续发展。
当传统村落的肌理与新兴产业的脉络在义桥村交织,孙华林和他的团队正以不懈的探索,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迸发着新旧融合的活力。孙华林表示,未来他将和运营团队一起,以邻里中心为核心,围绕义桥村旅游线路打造、研学中心装修、流量导入等方面展开工作,相信义桥村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