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香还未散去,芒种的序曲已悄然奏响。端午后,即是芒种,二者在岁月的流转中相衔接。端午,以粽子的香味和艾草的气息,驱邪迎祥;芒种,携蝉鸣与麦香而来,标志着仲夏的正式开始。它们共同编织着传统节气与节日文化的诗篇,诉说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与赞美。今年芒种节气来临之前,我们在古琴的悠扬曲调中相聚,在章太炎的故居,展开了一场心灵与文化的深入交流。
芒种与心气相通,中医有 “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 之说,夏季五行属火,多汗易使心气涣散。而弹琴可帮我们五脏正音,其中徵调的曲子有养心之效,如《钗头凤》《玉楼春晓》等。因此,在这个特别的节气里,我们一同沉浸于古琴的世界,探寻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本次雅集上,古琴公益班的学员们依次上台演奏了《子夜吴歌》《沧海一声笑》《一声佛号一声心》《卧龙吟》等曲目。当学员们拨动琴弦,那清越的琴音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淌,时而舒缓柔和,似夏夜微风轻拂,时而激昂悠扬,若江河奔腾不息。琴社还有两位小朋友也分别演奏了《黄莺引》与《半山听雨》。稚嫩的小手在琴弦上跳跃,灵动的音符如春日初生的嫩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无限的希望。随后,杨老师用古琴伴奏带大家一起吟诵了《声律启蒙》,每一个字音都在琴弦的共鸣下变得圆润饱满,仿佛古人穿越时空,与我们一同品味汉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
最后,琴社的琴友们以琴箫合奏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了《关山月》《寒山僧踪》等曲目。琴箫合奏,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关山月》的箫声如缕,似戍边战士在月光下的思乡之叹,古琴的低沉回应,如关山的回响,交织出一幅凄美而壮阔的画卷;《寒山僧踪》中,箫声清幽,宛如僧侣行走在山林间,古琴的轻抚,则是古寺的钟声悠扬,回荡在空谷之间,诉说着尘世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让听众仿佛跟随僧侣的脚步,踏上了寻找心灵归宿的旅程。
章太炎故居,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精神殿堂,在芒种节气的背景下,见证了一场古琴文化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