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杰

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从单一途径售卖向农文旅融合下的多元化产品发展;一批待业村民经过技能培训,转型成为“乡厨”“民宿主”,走上新的致富路……在余杭,这些“工坊”富民有方,带来的不仅是5000多位农民生活的改善,更是乡村振兴图景上不断增添的亮丽风景。

党建引领是核心,深化建设是关键。当前,余杭要深化开展党建引领“共富工坊扩面提质”行动,建好用好“工坊服务帮帮团”“红管家”等队伍,持续发挥党建引领整合资源、聚合力量的作用,深化工坊建设、释放更大潜能,从而有效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百姓增信,这是推动共同富裕走深走实的关键一步。

向产业链深处要效益,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共富工坊从“单打独斗”转为“集群发展”,余杭已形成以中泰竹笛、瓶窑果蔬、径山茶业、鸬鸟蜜梨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链。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推动产业纵向深化,支持工坊向精深加工、文创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拓展;强化“共富好铺”平台功能,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让“百丈百味”“花漾仁和”等区域品牌叫得更响、传得更远。同时,深化“一粒瓜子的旅程”研学等农文旅融合模式,开发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升级,实现“卖产品”“卖体验”双轮驱动。

为人才成长搭阶梯,让“工”变“匠”、“技”成“艺”。我们得依托共富工坊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用好企业订单、工坊用工、剩余劳动力、村级闲置资源“四张清单”,持续优化“就业+提能”“认定+提薪”机制。同时,拓展培训广度和深度,引入电商运营、民宿管理、非遗传承等多元化课程,帮助农民掌握新业态技能;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育认证体系,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以机制创新激活力,让联结更紧、动能更足。我们要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建设为导向,深化“工坊合伙人”制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专业人才参与建设运营,探索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资产等入股工坊的有效路径,建立更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持续完善针对特殊群体的帮扶机制,确保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工坊虽小,连着的却是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大发展、大民生。让更多科技注入田间,更多巧手创造价值,更多村民在家门口捧上“金饭碗”,这是时代的使命,也是余杭正在践行的担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