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5年1月7日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径山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范围总面积144平方公里,包含13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分别为求是村、漕桥村、前溪村、双溪村、四岭村、长乐村、平山村、径山村、西山村、麻车头村、小古城村、潘板桥村、绿景村、径乐社区、桥头社区和依山社区。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
三、规划定位
借力毗邻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区位,发挥良渚文化大走廊、径山旅游度假区等优势,激活山水、禅茶、径山寺等资源禀赋,以“禅茶径山”为愿景,将径山镇打造为大径山板块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为集居住、休闲养生、旅游服务于一体的、以禅茶文旅和山水生态为特色的综合型城镇。
四、规划目标
到2025年,高水平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全民共同富裕示范地,建好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和径山旅游路度假区,为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到2035年,发挥径山镇绿色生态、历史人文等优势,落实省市战略要求,全方位融入余杭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新中心的新定位,围绕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和径山旅游路度假区建设,展示新中心文旅融合、产业兴盛、共同富裕的排头兵风采。逐步建成全域旅游目的地和全民共同富裕示范地。
五、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径山镇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两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结构。“一核”指以潘板为核心的径山镇中心镇区。“两翼”指以双溪为西翼、长乐为南翼组成的两个城镇区域。“两带”指两条不同主题的发展带。分别为以慢行交通游赏系统串联,绿景村—平山村—径山村—双溪村组成的和美乡村展示带;以及以国省道串联,双溪—潘板—长乐组成的生态城镇发展带,共同组成首尾相接的城乡环带。“两区”指两个特色旅游区,分别为“小古城休闲之窗”,以及“径山旅游度假区”。
六、严格落实空间控制线
径山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1439.96公顷和耕地保有量1649.27公顷。
细化落实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城市紫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细化落实基础设施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其他空间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七、规划用地分区
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径山镇国土空间共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六类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林业发展区。
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针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构建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体系,形成“城市级-乡镇级-行政村级”三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并按照《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等相关要求进行配置。
九、历史文化保护
落实分区规划要求,传承彰显径山文化品牌,更好地塑造城乡特质、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提升城乡文化魅力。以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为契机,充分挖潜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承并弘扬包括禅茶文化、禅宗祖庭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径山文化。保护11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保护5处文物保护点。
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规划期内,根据径山镇自然本底,针对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保护利用,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实施分类分区管理自然资源,促进径山镇可持续发展。
十一、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与控制要求
落实杭州市详细规划管理单元划分方案,划分2个乡村单元,为径山南单元和径山北单元。规划编制单元控制指标主要包括边界、类型、编码、约束性指标、空间控制线、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控制内容。编制详细规划时应落实到各个编制单元,不得随意变更。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规划采取分阶段实施策略,明确近期与远期目标。强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空间数字化治理平台,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边界管控和用途管制,加强规划全周期动态实施监管。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支撑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在各环节的深入实施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