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于2025年1月7日经杭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黄湖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范围总面积57.71平方千米,包含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分别为王位山村、青山村、赐璧村、清波村、虎山村和吴四坊社区。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
三、规划定位
依托黄湖镇余杭西大门的区位优势,发挥绿水青山、生态共富、特色文旅等综合优势,以“人间青山、烟火黄湖”为愿景,将黄湖镇打造为:杭城“未来乡村”示范区、余杭区艺术乡建引领地、大径山康体休闲生态园、西部三镇高品质综合服务核。
四、规划目标
到2025年,大力推动全域融合发展,借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为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到2035年,发挥黄湖镇生态及文旅优势,落实省市战略要求,全方位融入余杭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新中心的新定位,围绕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逐步建成未来乡村示范区、西部商贸中心镇、艺术乡建引领地,高质量建设“城市重要新中心”共富示范窗口。
五、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黄湖镇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其中,“一心”指依托现状城镇建成区,形成黄湖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指依托黄湖溪—国道G235,形成镇域综合发展轴;依托小交线—青山溪构建养生休闲生态轴;“三区”指结合镇域地形地貌,由北向南依次形成的王位山龙坞湖石扶梯山地运动休闲区、青山溪谷健康养生与民宿体验区及大径山乡村公园黄湖综合服务区。
六、严格落实空间控制线
黄湖镇落实永久基本农田315.23公顷和耕地保有量409公顷。
细化落实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黄线、城市橙线、城市紫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细化落实基础设施控制线、灾害防治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其他空间控制线,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七、规划用地分区
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黄湖镇国土空间共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共六类用途分区。其中,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乡村发展区进一步细分为一般农业区、农田整备区、林业发展区。
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针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构建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体系,形成“城市级-乡镇级-行政村级”三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并按照《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等相关要求进行配置。
九、历史文化保护
落实区级总规要求,传承彰显黄湖文化品牌,更好地塑造城乡特质、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提升城乡文化魅力。围绕良渚文化大走廊这一文化轴带,融合径山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元素,形成独具魅力的黄湖历史人文风貌展示窗口。保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规划期内,根据黄湖镇自然本底,针对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保护利用,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实施分类分区管理自然资源,促进黄湖镇可持续发展。
十一、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与控制要求
通过规划整合,黄湖镇划分为1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规划编制单元控制指标主要包括总面积、居住人口规模、主导功能、重大设施配建、控制线、名录等控制内容。编制详细规划时应落实到各个编制单元,不得随意变更。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
规划采取分阶段实施策略,明确近期与远期目标。强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空间数字化治理平台,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边界管控和用途管制,加强规划全周期动态实施监管。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支撑强化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国土空间规划在各环节的深入实施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