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团队建在前溪村的露营地


前溪村露营地前的油菜花田

麻车头村尚未开发的露营地


繁花竞放时,也是户外撒欢的好时节。今年“五一”假期,余杭各个露营地软绵油绿的草坪上“长”出一顶顶帐篷。近年来,露营文化从小众市场走进大众生活,露营经济释放出强大的消费活力,一些热门的露营地甚至出现“一帐难求”的现象。

(记者 金一清) “心情好去露营,心情不好更要去露营。”游客周怡说,露营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当暖阳洒向径山镇前溪村的一处露营地,她一早就从西湖区驱车赶来,和朋友们一起拍照打卡。

2020年,露营快速涌入大众的视野,这一年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的“露营元年”。露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人类早期游牧、狩猎和迁徙,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中演变成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在我国,露营经济的兴起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众多年轻人创业,而有关露营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也不断凸显。

当年轻人选择做擅长的事

周怡光顾的这家露营地,在一些社交App上很火,长期霸榜余杭区团建拓展好评榜。

“这是我们的第7家露营地。”营地负责人陈谦自豪地说,他和朋友花了2年多时间,从0开始自创露营地品牌,如今已经在武汉、杭州两地开设了7家露营地。

露营地精准定位年轻客群,通过营造轻松且高级的氛围感,获得了良好口碑。“客人对我们的评价很高,主要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年轻人在意的点。”陈谦自信地表示。

记者打开露营地团购页面,发现陈谦和伙伴们为营地制作的宣传视频充满氛围感:白天,小火车缓缓驶过油菜花田;夜晚,烟花篝火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再配上低沉的男声,读出这样的文案:“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是要立刻去做的,比如和对的人在一起,比如和不喜欢的地方说再见……”

“我们采购定量食材,组织各种活动,尽力让每一个来玩的客人都满意。”陈谦说,平时他喜欢和朋友一起去户外露营,但市面上的露营地总是让他觉得“槽点满满”,后来便决定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梦中情地”。

就这样,陈谦和小伙伴创建的露营地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团队成员毛毛、程程负责场地设计和产品策划。毛毛说:“程程是学建筑设计的,在营地建设上,她能确保建设的科学性和美观性。我负责整体营地的策划,比如宣发、活动设计和视觉等。”

几个年轻创业者有着各自的专长和“年轻人更懂年轻人”的自信,让他们的创业之路相对顺利。

第一家开在余杭街道义桥村的露营地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人多时场场爆满,车都停到附近山上去了。”陈谦说,模式成功“跑”起来后,他立马和团队如法炮制,又开了6家露营地。

“小成本试错”的创业模式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小成本快速试错,在市场中验证结果”成为贯穿陈谦团队创业的基本模式。

露营地前期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本。建设第一个露营地时,陈谦团队资金充裕,在基础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造成了一些浪费。陈谦笑着告诉记者:“也算是交了一笔学费。”

后期运营中,陈谦团队通过一些“小成本试错”方式,快速找到了有效模式。后来,露营地的建设运用模块化,逐步形成了一套标准流程。

在陈谦看来,建设一个露营地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记者眼前的露营地设备,来自全国各地:充当吧台的集装箱体来自上海,户外桌椅是浙江生产的,冰柜是广东制造的……营地投资不超过100万元,全部是中国制造,可以根据运营情况灵活扩大规模。陈谦曾对比过国外营地建设案例,他觉得国内生产的东西物美价廉,能节约成本。

场地模块化搭建完成后,挑战才刚刚开始,运营才是露营项目的核心。

通过成熟的运营模式,露营项目才能与周边主体协作,达成“1+1>2”的效果。陈谦说,露营地是和前溪村联合投资建设的,共同承担风险,利润也一起分摊,和前溪村文旅品牌、米酒博物馆等实现了初步联动,之后他打算继续投资建设蹦床、共享菜园等。

小成本快速试错验证和露营经济背后的千亿级市场,为陈谦团队的创业降低了风险,显著提高了投资回报率。这正是露营地得以快速扩张的秘诀。

露营经济有政策护航

农村职业经理人刘杨自2023年来到前溪村,就致力于发展农文旅融合事业。“露营最近很火,前溪村有千亩连片的农田景观,很适合发展露营经济。”刘杨说,她邀请陈谦团队到前溪村考察,并达成合作意向。

今年3月以来,前溪村周末日均接待游客保持在2000人左右,最多的时候能达到4000人,带来直接旅游收入超30万元,较去年同期实现了翻倍的目标。

乡村农文旅发展同质化是刘杨面对的发展难题,为了留住游客,发展露营经济只是她计划中的一块重要拼图,目的是丰富乡村消费场景。刘杨预计,2025年露营经济能带动前溪村集体增收30万元。

露营热的背后,还带来了一些环境保护问题,尤其是一些尚未开发的“野地”,容易产生破坏草地、垃圾堆积等乱象。据不完全统计,余杭有24个尚未开发的露营地。在某社交App上,有1000多名网友发表了关于余杭露营的攻略,其中不乏一些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

为了规范引导露营,2024年12月31日,《余杭区露营地旅游管理办法》出台,涉及9个区级部门,对本地露营地管理、建设和规范做出具体要求。

径山镇麻车头村的免费露营地被网友称为“余杭的阿勒泰”,中间有苕溪流过,两边是平坦的绿色草地,不时有牛羊走过来吃草喝水。

“一到节假日,村里会涌入很多人来露营,村里管理压力很大。”麻车头村党委书记张海龙说,“露营地管理办法是我们未来工作的抓手,村委要研究一下露营经济,合理规范开发露营地,给村集体经济添加新的增长点。”

陈怡号称打卡过余杭境内所有的露营地,麻车头村也是她经常和朋友光顾的地方。她践行“无痕露营”的理念,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理念。陈怡说:“化用徐志摩的诗,露营也是要悄悄的,不要惊扰他人,不要带走‘云彩’,更不要留下垃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