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为深入展现余杭文旅魅力、文化底蕴,全方位展现余杭“山水人文共美”的独特风采,由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人民政府协办的“文旅嘉年华 余杭好地方”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暨余杭区第二十个“非遗保护月”活动,在余杭区百丈镇正式启幕。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张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伟俊,市园林文物局一级调研员赵争,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研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玮,区文广旅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倪满芬,百丈镇党委书记陈时忠,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集团、各镇街分管领导,区文广旅体局相关班子成员及科室代表,区旅游协会、区非遗协会代表,以及旅游企业、博物馆、研学机构及非遗传承人共计130人参加主会场活动。现场还有杭城150余人亲子研学家庭参加“乡村博物馆寻宝”活动。
本次活动深度融合“非遗活态传承+博物深度研学+乡村生态旅游”,构建“非遗展示-文化解码-场景消费”闭环,创新推出“余杭好地方·博物馆日亲子寻宝赛”。
聚焦“良渚寻玉记”等四条主题文旅游线,联动非遗市集、精品民宿形成特色体验集群,培育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打造“余杭好地方”文旅IP独特标识,以文旅力量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活动现场为12家新入选市级乡村(社区)博物馆的单位举行了授牌仪式,本次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一。目前余杭已拥有省市级乡村博物馆32家,其中15家为省级馆,2家为“浙江省五星级乡村博物馆”。
活动同时成立“余杭区乡村博物馆联盟”,串联全区32家场馆形成文旅联动网络,以“微改造”推动“旅游+万物”深度融合。
现场还为新入选省级非遗工坊、省级非遗茶空间及余杭区非遗传承实践优秀案例颁发荣誉。余杭非遗载体多元创新,非遗+书店,非遗+民宿,非遗+酒店,非遗+时尚,实现省级非遗茶空间数量位居全省区县第一,非遗文旅消费场景不断跨圈拓展。
活动现场重磅发布了《余杭非遗研学地图》《余杭博物馆地图》,余杭区精品文旅线路、余杭区文旅产业政策,两张“数字地图”串联起50余个博物馆、非遗体验点,实现“可参与、可带走、可传播”的指尖文旅一图游。
余杭文旅相关产业政策从项目建设运营、游客招徕、活动开展、品牌推广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向广大文旅爱好者、文旅产业创业者发出诚挚的邀请函。
近年来,余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科技”“文化”两张金名片,深度探索历史文化高水平保护、高价值转化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余杭星级乡村博物馆数量等级位居全省第一,百丈溪口“中国乡村博物馆第一村”名片愈发闪亮;径山茶飘香世界,西湖绸伞亮相春晚,中泰竹笛撬动“亿元产业村”,非遗保护发展评估指数位列全省第一。
“余杭好地方”文旅公共品牌持续擦亮,“草莓宇宙·长三角生活派对”等重磅活动不断推出,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全省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试点”,良渚文化大走廊正在汇聚世界的目光。
从即日起至6月底,30余项余杭区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及“非遗保护月”的亮点活动,余杭之夜·潮端午、五常龙舟胜会、水乡婚礼、青山端午游龙会……无论是亲子家庭、户外爱好者,还是是文艺咖,都能在这里找到独特乐趣。
据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余杭好地方”区域品牌为引领,逐步构建“文化+科技”“非遗+旅游”“体育+消费”的融合模式,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历史与未来共生、传统与科技共舞”的“余杭范式”。
此次活动融合国际博物馆日的文明传承、中国旅游日的山水魅力及非遗保护月的文化薪火,串联非遗体验、博物馆展陈与自然人文景观,打造了沉浸式、创新型的文化旅游体验,呈现一场可读、可游、可感的余杭文化盛宴。未来,余杭将以实际行动激活文化基因,书写传统与现代交融中的创新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