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

1.1编制目的

突发地质灾害是我区农村、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隐蔽性、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往往给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带来很大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是“防”,重点是“提前撤离”,确保受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思想,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原则,根据我区地质环境和气象条件、地质灾害风险动态状况及致灾特点,以风险调查为基础、以数字赋能为手段、以预报预警为关键,以撤离避险为核心,落实、压实各防灾责任部门、单位和防灾责任人的工作职责,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特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然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浙江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工作的通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演练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杭州市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工作预案>的通知》等行政法规、规章,以及相关文件、部门单位工作职责等。

1.3适用范围及时间

(1)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以下简称风险预报预警)及对应的工作响应。

(2)本预案适用于汛(台)期。非汛(台)期可参照执行。

2风险预报预警

风险预报预警是根据气象(主要是降雨)和地质环境两大关键影响因子,提前预测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概率),并向社会公众和防灾责任部门(单位)、防灾责任人、受威胁群众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风险防范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

风险预报预警包括突发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预报(以下简称等级预报)和突发地质灾害风险实时预警(以下简称实时预警)。依托“杭州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平台”(以下简称市防控平台);市、区气象部门的气象预警等,汇总各类与突发地质灾害发生相关联的数据,通过数字平台或专家预判,生成等级预报信息和实时预警信息并发送至各责任主体。

2.1风险预报预警单元

(1)等级预报:以镇(街道)为区域单元,发送到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镇(街道),并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发布。

(2)实时预警:以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或行政村为预警区域单元(已完成1∶2000乡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镇(街道),以风险防范区为预警区域单元;未完成的镇(街道),以行政村为预警区域单元),重点发送到各级防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

2.2风险预报预警等级

(1)等级预报: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前7日实况降雨数据和未来24小时累计降雨预报数据与地质灾害潜势度网格相互叠加生成网格预报等级,再通过与乡镇行政区划叠加,按最高预报等级发布。例如:同一镇(街道)行政区域,如有红色和黄色显示的,则该镇(街道)的等级预报为红色。等级预报相应的防御重点见表1。

表1  突发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预报防御重点

预报等级

含义

防御重点

红色预报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很高

加强预报区内风险管控,密切关注降雨和实时预警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撤离受地灾威胁人员,做好应急准备。

橙色预报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高

停止预报区内户外作业,密切关注降雨和实时预警信息,做好受威胁人员撤离准备,落实应急措施。

黄色预报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预报区内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开展巡查监测,关注降雨和实时预警信息。

(2)实时预警:根据1∶2000镇(街道)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确定的预警阈值所对应的有效降雨量(由近日累计雨量、实时降雨量和未来降雨量按一定权重综合形成),生成预警信息。尚未完成1∶2000镇(街道)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其预警阈值以周边最近的为准。实时预警相应的防御重点见表2。

表2  突发地质灾害风险实时预警防御重点

预警等级

含义

防御重点

红色预警

风险防范区发生灾害可能性很大

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做好避险群众管理,雨停48小时后,经专业人员确认安全才能返回。

橙色预警

风险防范区发生灾害可能性大

风险区群众做好撤离准备,加密巡查监测,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变化和致灾体变形迹象。

黄色预警

风险防范区发生灾害可能性较大

风险防范区群众关注水情雨情和实时预警信号,开展巡查监测。

2.3风险预报预警发布时间

等级预报信息每天8∶00和18∶00各发布一次,实时预警信息每小时发布一次。非汛(台)期可参照发布。必要时加密预报、预警。

2.4风险预报预警发布方式

(1)等级预报发布:通过余杭区政府门户网站、“余杭规划和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向公众发布,同时通过短信、钉钉、浙政钉,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送。橙色和红色预报时,同步发送“风险预报提示单”至镇(街道)。

(2)实时预警发布:通过短信、钉钉、浙政钉、地灾智防                  APP、移动单兵设备等,将预警信息同步发送到区级部门、镇(街道)、村社相关防灾工作责任人、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和受威胁户,同时以“风险预警告知单”的形式向镇(街道)推送。相关区级部门、镇(街道)防灾工作责任人应登录防控平台、“地灾智防”APP实时查看预警信息。

3防灾责任部门(单位)职责

3.1预报预警职责

全区突发地质风险预报预警工作在余杭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下,由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发布或转发市级预报预警,并由区气象局做好支持工作。

3.2区级部门职责

(1)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承担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责。及时下达市防控平台发布的等级预报和实时预警信息;指导、督促乡镇(街道)修改完善“一镇一预案”“一村一手册”“一户一卡片”工作;指导开展预报预警演练,组织、指导开展乡镇(街道)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网格员)等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业务培训;指导和监督预报预警区域镇(街道)落实防范措施;负责汇集、分析辖区地质灾害相关信息,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总结和复盘反演,根据复盘反演,持续做好风险防范区阈值调整、优化;负责推进地质风险调查评价、汛前风险排查,做好辖区地质灾害数据库、防灾责任人等相关信息的整理、更新工作;根据等级预报和实时预警工作要求,组织技术支撑单位指导镇(街道)、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开展工作。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2)区应急管理局:承担区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当接到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发布的有关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及时组织气象、林水、规划资源等部门会商,部署防范工作,适时启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组织推进应急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统筹协助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处置,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做好危险区人员撤离工作。

(3)区气象局:负责气象信息数据收集与分析,并及时向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分享气象信息,为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提供气象支撑;结合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实际情况,优化建设气象监测站(点);参与全区地质灾害复盘反演。

(4)区林水局:根据等级预报和实时预警信息,结合实际,指导、组织、督促开展管辖范围水库、河岸、林道等地质灾害风险的巡查、监测和应急避险等工作,及时报送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参与全区地质灾害复盘反演。

(5)区住建局:指导、督促管辖范围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做好地质灾害避险工作,及时报送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

(6)区交通运输局:根据等级预报和实时预警信息,结合实际,指导、组织、督促开展管辖范围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以及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风险巡查、监测及应急避险等工作,及时报送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

(7)区农业农村局:根据等级预报和实时预警信息,结合实际,指导、组织、督促开展管辖范围的种、养殖场、民宿、农家乐等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巡查、监测及人员应急避险等工作,及时报送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

(8)区文广旅体局:根据等级预报和实时预警信息,结合实际,指导、组织、督促开展旅游风景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域巡查、监测及游客应急避险等工作,及时报送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

(9)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根据等级预报和实时预警信息,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和督促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风险巡查、监测及应急避险,以及其它服务保障等工作,及时报送地质灾害灾险情信息。

3.3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责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属地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根据市防控平台等级预报、实时预警信息和“一镇一预案”要求,综合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排查、核实受威胁群众情况并组织撤离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负责做好撤离群众的避险管理,提前做好避险场所及物资准备,确保避险群众必须的生活物资需求;负责落实市防控平台(本镇街部分)管理人员,全天候登录杭州市防控平台,了解本镇(街道)等级预报和实时预警情况,并将实时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群测群防员(网格员)等,及时通知村社党员干部和受威胁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以及没有通信工具者,督促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负责做好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和受威胁人员等信息的采集和汇总上报,确保所有受威胁群众都有1名网格防灾责任人,切实做到无死角无盲区;负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受威胁群众、防灾责任人撤离避险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根据等级预报和实时预警要求,组织、督促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开展巡查、监测、避险工作,及时汇总、统计地质灾害巡查、监测、避险工作情况,通过地灾移动单兵或电子文档报送区政府(防指办)和区规划资源部门。

3.4技术支撑单位职责

技术支撑单位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专业技术队伍,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参与属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会商研判,及时进驻镇街,指导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及避险撤离等工作;对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点开展应急调查;结束响应后,对有人员撤离避险的风险防范区进行现场核查,确认是否安全、避险村民是否可以返回,防止因次生灾害造成损失。

3.5村社(基层网格)职责

村社(基层网格)是突发地质灾害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群测群防员(网格员)是最后一道防线防控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吹哨人”。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参加防灾演练,熟悉本责任网格情况(包括住户情况、风险类型和重点区域等)和“一村一手册”“一户一卡片”内容,持续提高应急防灾能力;汛(台)期,要保持通信设备24小时畅通,确保风险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收取;根据预报预警信息或镇(街道)指令,开展网格责任区范围地质灾害风险巡查、监测以及避险工作,要特别关注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以及没有通信工具者等群体;根据群众报灾等情况,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情况核查并及时报告村(社)书记(主任);及时向镇(街道)上报巡查、灾险情等情况,并通过单兵设备、地灾智防APP等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市防控平台;在巡查排查过程中,如发现危急情况,必须立即组织群众撤离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3.6风险防范区责任

风险防范区是突发地质灾害重点监管区域。风险防范区内的住户群众和各类机构既是突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受害者,也是地质灾害自我防控的责任主体。要提高防灾意识,积极参加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熟悉“一户一卡片”内容,提高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要关注防灾信息,注意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有关防灾通知,保持手机畅通,确保汛(台)期风险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收取;要加强周边巡查,重点巡查住房周边,特别是切坡、高陡山坡角、两山夹一谷的沟谷边、沟谷口、危旧房等区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有危险,及时报告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并马上自行撤离;要重视灾害防范,在连续降雨或强降雨期间,坐落在高陡山坡角和两山夹一谷的沟谷边、沟谷口、危旧房等高风险区域的住户群众,房屋结构牢固的,不宜在一楼起居,特别是晚间,防止可能发生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而导致的生命危险。危旧房等结构较差的住户群众,必须提前主动撤离,不要滞留,以防意外。各企事业单位,民宿、农家乐等个体经营者,要切实履行好防灾主体责任,及时组织人员提前撤离避险;要自觉服从指挥,随时听从乡镇(街道)、村(社)的撤离避险命令,在解除危险前不得擅自返家。

4风险预报预警响应

4.1预报预警流程

4.2等级预报响应

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防灾责任人,根据市防控平台发布的不同等级预报信息,采取对应级别的响应工作措施(详见表3)。各预报等级的响应工作措施是在前一等级基础上的叠加。

表3  等级预报响应工作措施一览表

预报级别

部门单位

黄色预报

橙色预报

红色预报

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

1.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2.密切关注雨情,及时通报、下达实时预警信息;

3.督促乡镇做好应急避险准备相关工作和巡查巡防工作;

4.检查移动单兵设备的联通情况;

5.检查移动单兵持有人进岗到位、巡查及排查情况;

6.检查群测群防员(网格员)责任落实情况;

7.检查避险场所及物资准备情况;

8.指导乡镇(街道)做好受威胁人员撤离准备;

9.指导、督促乡镇(街道)提前撤离受威胁人员;

10.安排技术支撑单位进场指导。

区应急管理局

1.及时组织防汛会商,指导镇街做好防范工作。

2.加密会商,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统筹协助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处置,

3.指导应急避灾安置场所安全使用工作;

4.指导、督促镇街做好危险区人员撤离工作。

区气象局

1.及时更新气象数据,并同步共享给市规资局余杭分局;

2.分析雨情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将信息发区规资局余杭分局。

3.加强雨情研判,特别是局地强降雨。

区住建局、区林水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其他成员单位

1.明确联络人,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

2.根据预报预警信息,关注雨水情变化情况,分析、研判各自职责范围内地质灾害风险趋势,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3.指导、督促提前撤离职责范围内受威胁人员。

镇(街道)

1.值班人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2.密切关注雨情和实时预警信息;

3.促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准备巡查、排查、监测工作;

4.检查移动单兵设备的联通情况;

5.检查避险场所及物资准备情况;

6.向县级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上报相关情况;

7.检查移动单兵持有人进岗到位、巡查及排查;

8.检查群测群防员(网格员)责任落实情况;

9.排查可能受威胁人员;

10.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适时启动避险响应;

11.根据实际情况,提前组织受威胁人员提前撤离。

基层网格

(群测群防员、网格员)

1.密切关注雨情和实时预警信息;

2.确保移动单兵设备畅通;

3.做好地质灾害风险巡查、排查与监测准备;

4.进岗到位,开展巡查、排查、监测;

5.排查可能受威胁群众人员;

6.根据风险情况,及时撤离可能受威胁人员;

7.通过单兵和地灾智防APP向乡镇和区县(市)规划资源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8.设置警戒线,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

9.根据响应要求,撤离受威胁人员。

10.协助做好避险人员管理。

技术支撑单位

1.值班人保持24小时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2.密切关注雨情和预警信息;

3.组建专业技术小组,准备好应急调查装备;

4.确保移动单兵设备畅通;

5.专业技术小组“驻县”,协助区规划资源部门指导镇街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6.专业技术小组进驻预报镇街,指导镇街、群测群防员(网格员)设置警戒线,撤离受威胁人员;

7.开展灾险情和预报区域调查评估等工作。

4.3实时预警响应

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级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根据市防控平台发布的不同等级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级别的措施(详见表4)。各预报等级的响应工作措施是b在前一等级基础上的叠加。群众报灾参照橙色预警响应执行。

表4  实时预警响应工作措施一览表

预警级别

部门单位

黄色预警

橙色预警

红色预警

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

1.值班人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2.密切关注雨情,及时下达实时预警信息;

3.督促乡镇做好应急避险准备相关工作;

4.检查群测群防员(网格员)、移动单兵持有人进岗到位、巡查及排查情况;

5.检查避险场所及物资准备情况;

6.向市规划资源局反馈工作情况;

7.指导、督促镇(街道)做好应威胁人员排查;

8.安排技术支撑单位进场指导;

9.会商、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10.指导、督促镇(街道)做好受威胁人员撤离准备工作;

11.指导、督促镇(街道)做好受威胁人员撤离避险及管理;

12.对发生的灾险情开展调查评估。

区应急管理局

1.及时组织防汛会商,指导镇街做好防范工作;

2.指导应急避灾安置场所安全使用工作;

3.加密会商,适时启动应急响应,统筹协助做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处置;

4.指导、督促镇街做好危险区人员撤离工作。

区气象局

1.分析雨情发展变化趋势;

2.参加会商,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3.加强雨情特别是局地强降雨发展趋势研判。

区住建局、区林水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其他成员单位

1.关注雨水情变化情况,分析、研判各自职责范围内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2.指导、督促各自职责范围内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工作。

3.收集、统计各自职责范围内地质灾害灾险情数据并报送市规划资源局;

4.指导和督促各自职责范围内地质灾害风险区域人员的撤离避险等工作。

镇(街道)

1.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2.密切关注雨情和实时预警信息,将预警信息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3.督促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做好巡查、排查、监测工作;

4.检查移动单兵设备的联通情况;

5.检查避险场所及物资准备情况;

6.排查可能受威胁人员;

7.向县级规划资源部门上报相关情况;

8.根据风险预警告知单落实防范工作;

9.研判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10.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受威胁人员撤离避险;

11.指导、督促村社做好避险人员管理。

基层网格

(群测群防员、网格员)

1.接收实时预警信息,密切关注雨情和实时预警信息;

2.确保移动单兵设备畅通;

3.到岗到位,开展巡查、排查、监测工作;

4.排查可能的受威胁人员;

5.通过单兵和地灾智防APP向镇街和区规划资源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6.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受威胁人员撤离;

7.设置警戒线,阻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范围;

8.根据响应要求,撤离受威胁人员;

9.协助做好避险人员管理。

技术支撑单位

1.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2.密切关注雨情和实时预警信息;

3.准备好应急调查装备,在岗待命;

4.确保移动单兵设备畅通;

5.进驻预警区域;

6.指导镇街、群测群防员(网格员)开展巡查、排查、监测、避险工作;

7.划定危险区,指导群测群防员设立警戒线;

8.指导、协助撤离受威胁人员;

9.对发生的灾险情开展调查评估;

10.对预警区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确保返回人员安全,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4.4响应结束

黄色、橙色、红色预报、黄色、橙色预警工作响应在雨停24小时后结束;红色预警响应在雨停48小时、并经技术支撑单位确认安全以后,结束响应。

4.5总结和复盘

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响应结束后,由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分析和复盘工作,建立案例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预报预警结果与实际响应情况进行复盘反演,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预报预警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科学预报和精确预警能力。

5其他事项

5.1由于气象和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局限性,以及我区极端天气、局地强降雨的突发、频发,决定了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无论是准确率,还是覆盖率都存在不确定性。各在持续提高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技防”能力的同时,“人防”依然是突发地质灾害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对保护群众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汛(台)期,各乡镇(街道)在落实预报预警响应工作措施时,除扎实做好预报预警区域的巡查排查、防控突发地质灾害风险外,还要加强相邻区域,以及山区林道,特别是在山区居民住房上方、切坡而建的农村山区道路的巡查排查和风险防控。在红色预警,需要组织群众撤离避险时,各地务必根据“一个目标、三个不怕、四个宁可”的防汛防台理念(牢固树立“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坚持“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万一失防,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做到人员撤离应撤尽撤、无死角无盲区。

5.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则上每3年修订一次。

本预案由杭州市余杭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