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余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再次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奋力扛起“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大区担当。

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两大流域水系

苕溪、运河总体水质分别为II类、类,均达到功能区要求。

(二)乡镇交接断面河流

  全区乡镇交接断面河流水质为Ⅲ类及以上的有27条(占比65.8%),Ⅳ类有8条(占比19.5%),Ⅴ类有4条(占比9.8%)

(三)饮用水水源地

全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东苕溪仁和段、闲林水库,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四岭水库、馒头山水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一)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优良率83.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29.0μg/m3,同比下降2.3μg/m³降幅7.3%PM10平均浓度43.7μg/m3,同比下降9.7μg/m³,降幅18.2%O3-90per浓度为164μg/m3,同比上升6μg/m3,涨幅3.8%

SO2NO2年平均浓度达到一级标准PM2.5PM10年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

全区12个镇街,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算术均值为82.8%,各镇街优良率为76.1%~88.1%PM2.5浓度算术均值为30.1µg/m3各镇街PM2.5年均值为25.4µg/m3~34.5 µg/m3,所有镇街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降尘情况

国控降尘点位降尘量为2.2/(平方千米×30天),达到省、市蓝天保卫战考核要求。

    三、噪声环境质量状况

2024年,余杭区城市功能区噪声昼间为52.0分贝,夜间46.6分贝,年均值达标;城市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7.7分贝,处于一般水平;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加权平均等效声级64.8分贝,属于(一级)。

    四、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生态红线面积111.64平方公里,占比11.85%森林面积56.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3%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65平方米/人。

污染防治坚决有力

    一、水污染防治

    (一)河长制工作

制定《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集中行动的通知》,27位区级河长开展巡河368次,召开河湖专题会议8次,通过巡河发现并处理问题293个,对镇街级河长督办并处理问题93个。185位镇街级河长开展巡河3689次,通过巡河发现并处理问题2035个。

   (二)五水共治重点建设项目

    制定《余杭区2024年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实施方案》,落实194个问题排口溯源和整治,完成黄湖镇、百丈镇等2个市级“清洁排口”乡镇创建。北苕溪获评省最美家乡河2024年度幸福母亲河”。

    (三)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2024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未发生水华事件。修订《四岭水库水源保护长效管理实施意见》开展四岭水库二级水保区内农家乐整治回头看,落实水源保护长效管理。

   (四)水环境管理

启动《余杭区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余杭区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完成生态缓冲带2公里建设任务。径山镇新建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1条。

    (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创建省级化肥定额制示范方2个、省级农药定额制示范方2个。开展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面积30.65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4%以上。回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50.1吨。建成畜牧业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两化”试点场建设7家。增殖放流夏花鱼苗417万尾、冬片鱼种4.9万公斤。

    二、大气污染防治

(一)工业废气治理

行业整治提升、活性炭集中再生、AB级绩效提级培育、氮氧化物深度治理等为重点,完成207个省市减排任务142个区级减排项目,淘汰2蒸吨生物质锅炉3台。

(二)扬尘污染治理

引入公交车搭载移动颗粒物检测仪、无人机巡查、走航车监测等技术手段,强化扬尘防控巡查和长效管理。建立工地扬尘预警处置机制与颗粒物移动在线监测处置机制,提高闭环处置速度。

   (三)生活废气治理

安装餐饮油烟在线监测设备189套。完成68家汽修企业喷涂原料源头替代,119家汽修企业活性炭进入绿岛回收再生体系。

   (四)露天焚烧管控

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露天禁烧相关工作的通知》,建成62个高位瞭望设施,落实“1530”秸秆露天焚烧闭环处置机制

    (五)移动源治理

开展柴油车路查、入户抽测357辆,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现场检查89家次,完成车辆尾气检测在线审查13613辆,完成车辆转入1506辆次及黑烟车辆报告8辆。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汽车327辆、国二及以下柴油叉车59台、其他非道机械242台,累计发放淘汰补贴3200余万元。

   (六)大气污染应急管控机制

制定《余杭探索营地站点近源污染整治提升和管控方案》,修订《余杭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余杭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手册》全年3次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均未出现重污染天气。

三、噪声、固废、土壤和辐射污染防治

(一)噪声管理

新增4个自动监测点位,实现声功能区全覆盖,问题闭环处置率达100%。针对建筑施工噪声实施静夜行动,检查工地120余个,整改问题32个。创建宁静小区”8个,惠及居民1.5万余人。

  (二)固体废物管理

完成61无废细胞创建。制定《余杭区固体废物管理三网融合实施方案》。开展7批次121个点位无人机巡查疑似固体废物露天堆放排查整改完成36个卫星遥感疑似固废露天堆放点位核实整改。

    (三)土壤环境监管

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关闭搬迁地块及各类土地开发利用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块65个,出具报告意见65件,完成全区优先监管地块监测管控工作。

    (四)辐射环境管理

开展重点辐射单位年度监测工作,完成辐射安全许可办理更新107,审批输变电项目4。开展辐射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实现辖区内253家放射源使用单位和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全覆盖。处理各类辐射信访及咨询6件。

  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排污权交易

制定《余杭区有偿排污权入轨省交易体系实施方案》,指导135家企业入轨浙江省排污权交易平台,34家企业参加杭州市排污权竞价交易,退还22家企业剩余期限的排污权使用费。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完成《2023年余杭区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编制。

)排污许可管理

共核发排污许可证183张,排污登记453件。完成167张排污许可证添加工业噪声模块,完成195张排污许可证质量复核,实现排污许可证质量复核全覆盖。

)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

4个镇街(村社获评全省低(零)碳试点赛马评比A级单位,其中径山镇为全市唯二的A级试点乡(镇)。百丈镇获评全市唯一、全省唯二的三星级零碳’”公共机构,作为全市唯一的典型案例在2024年浙江省全国低碳日活动上作分享推广央视新闻以绿色中国加减法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报道余杭区云碳平台项目。虎哥模式入选联合国环境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公布的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径山镇赛谷光伏茶园获评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纤纳光电总部园区建筑光伏项目等4个项目获评“2024年度杭州市十大低碳入围应用场景

环境监管精准高效

(一)法制建设

召开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议会议37次,审议疑难重大案件213件,组织召开行政处罚听证会1次。共批准12家经济困难企业分期缴纳罚款,涉及金额175.93万元。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39条不良信息出具信用修复确认书。

(二)督察整改

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共交办余杭区信访件139件,其中,重点件10件、市共办件1制定《余杭区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整改135件(包括重点件10件和市共办件1件),整改率97.1%

(三)监管执法

深入开展雷霆等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出动8544人次,检查企业3967家,发现问题1290个,立案查处167件,下达处罚决定112件,处罚金额743.2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1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件。开展双随机抽查19次,检查企业611余杭区获得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履职效能评估第二名,依法办理余杭区首例刷写OBD系统案件列入市生态环境局典型案例发布。

)建设项目环评

办理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审批/备案156件、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336件。服务跟踪千项万亿工程5个,完成重大基础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29个。  

(五)环境信访

全区共受理大生态环境领域信访总量1520件,同比下降38.4%生态环境系统访460件,同比下降40.3%,居全市第二,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降幅。

    (六)环境应急

制定《余杭区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全年排查环境风险源企业370家(次),发现问题382个,闭环整改率100%。完成71家重点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开展环境应急物资储备调用智能化管理试点。完成年度区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拉练。对全区237家涉重点环保设施企业在役设备设施,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

    (七)区域联防联控

联合西湖区开展秸秆禁烧、烟花禁燃协同管控,会同临平区及湖州市德清县就京杭运河油污污染事件开展联合处置,协同湖州安吉县开展馒头山水库沿岸污染源排查整治。

(八)环境监测

完成“浙里平安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区县级)应用”建设的24个河道水质自动站和4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站验收,完成3个工业园区 VOCs空气自动站验收。开展201条河长制河道、12个重点断面、41条主要河流67个乡镇交接考核断面水质监测。

(九)环保服务

持续发挥党员攻坚队、硕士服务团、助企服务员等作用。依托执法中队党建联盟、亲清会客室等平台,第一时间化解制约企业绿色发展的难点问题。对绿色助企十二条措施跟踪问效,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

(十)良渚论坛环境保障

制定《良渚论坛环境保障工作方案》,开展政企协商,协调7家企业于论坛期间污染减排良渚论坛保障期间空气质量优良率100%PM2.5浓度创同期历史最优水平。

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

制定《余杭区2024年度区直单位生态文明(美丽余杭)建设目标责任书》、《余杭区2024年度镇街生态文明美丽余杭建设目标责任书及考核评分细则》。全区12个镇街、17个区直相关部门均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年度报告。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完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年度复核自查评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阶段性评估,持续推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青山村善水基金入选绿色浙江名片,水基金项目作为浙江省唯一案例在国家第十届生态保护补偿理论与实践创新交流会上作经验分享。

(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整合设立区美丽余杭建设领导小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杭州市余杭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新时代美丽余杭建设重点工作挖掘培育以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构建环境监测新质生产力体系工业企业绿标评价体系重点改革项目,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联动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改革优秀案例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工作会议做经验交流

   (四)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持续深化绿盾行动,完成自然保护地卫星遥感监测21疑似图斑的核查整改。完成9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累计赔偿7.9234万元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

北湖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青山村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入围全国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OECMs中国潜力案例长乐林场获评杭州市第一批市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六)生态环境满意度提升

制定生态环境满意度提升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宣传十进活动2024年省满意度调查得分86.55分。

(七)生态环境队伍清廉有为

拍摄党纪学习进行时环保青年谈守纪廉政宣传片,4个宣讲作品获区“清廉青年说”宣讲大赛“嗨麦奖”

(八)生态环境宣传掷地有声

协办省级全国低碳日活动、市区两级政协六送服务基层活动成功举办共建美丽余杭 筑梦绿色未来世界环境日、呵护生物多样之美,共享生态和谐家园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活动,开展我与无废城市主题绘画展,首创性设立“美丽余杭”生态公益基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