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乡河”北苕溪
本报讯 (记者 李媛婷 通讯员 张娟)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通报2024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优秀县市名单,余杭区再次勇夺“大禹鼎银鼎”,这是余杭继三次获“大禹鼎铜鼎”后,第二次夺得“大禹鼎银鼎”。
“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是检验治水成效的重要标准。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余杭,缘何能再次捧回“大禹鼎”?
用一组数据展示余杭治水成效:2024年,我区河湖水质持续改善,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区控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100%,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考核结果为优。
2024年,余杭持续加大“污水零直排”重大厂站、市政管网建设力度,建立市、区、镇街三级联动入河排口整治工作组,累计完成190个入河排口问题溯源整治,整治率达100%,推进黄湖、百丈2个市级“清洁排口”乡镇创建。同时,余杭不断提升源头治污能力,无人机、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齐上阵,为守护水生态安全不断加码。
去年5月起,在闲林港多彩运动公园附近,不少市民总能见到无人机“驰骋”蓝天的身影。“无人机每天会从自动机库飞出,对周边河道进行来回巡检,将捕捉到的信息实时传输到后台。经算法处理、反演,该区域河道水质情况在半小时内便能得到结果。”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余杭19个重点断面上下游日常巡检,水质监测效率相比人工巡检提升约4倍。
目前,我区已对辖内556条河道、346个小微水体完成专项水质普查,分析问题水体原因,分类施策稳步提升水体水质。在已建成4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余杭探索建设智能机器人水质自动监测站,让其昼夜不息地守护河道,有效解决人工运维频次多、成本高、监管难等问题,实现环境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在四岭水库、馒头山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还布设了智能控藻机器人,开展全天候定点水质监测分析、藻类异常繁殖预警等。科技赋能之下,余杭正不断织密智慧治水的“天罗地网”,全方位提升“五水共治”效能。
坚持“还景于民”,余杭持续开展美丽河湖、最美家乡河、幸福母亲河等创建工作,北苕溪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届“最美家乡河”,累计成功创建市级以上河湖30条次。2024年,余杭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6580次,发现处理问题10500余个。此外,余杭开展“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整合市、区、镇街三级力量,对辖区水环境问题开展全方位、无盲区、无死角大排查大整治,涉水问题实现闭环管理。2024年,共发现问题1409个,整改完成率100%。
接下来,余杭将继续以数字赋能迭代智慧治水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再创治水新佳绩,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成为生态文明之都新中心建设的动人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