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陈天楠 记者 宋晗语) 位于仓前街道良睦路的“光储充换”充电站内,市民钟先生在零碳小屋里边享用咖啡边使用手机App查看充电进度:“45分钟就能充到80%,非常快,我还能在舒适的小屋里休息,这一点很贴心。”

这个集光伏发电、储能调度、自助洗车、休憩充电于一体的充电站,正是余杭区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充电基础设施的先行标杆项目。由浙江大有集团余杭分部负责建设,是我区首个集“光伏发电、梯次储能、液冷超充、直流快充”等技术于一体的智慧微网站。

省能源局日前发布《2024年度浙江省充电基础设施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典型案例集》,良睦路“光储充换”充电站成为全市7个入选项目之一。

该充电站位于良睦路、五常大道交叉口东南角的停车场,站内设置46把充电枪,配置了光伏、储能、零碳小屋、自助洗车等配套设施。该站依托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协同调度。

“白天,场站将优先消纳光伏绿电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多余的光伏发电吸纳进入储能;夜间,会优先使用白天吸纳储存的光伏电量,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电网的压力。”杭州凯能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站内还设置了一台液冷超充,让新能源汽车仅需充电10分钟,电量就能从20%提升到80%。”

除了提供24小时不间断充电与自助洗车服务外,充电站还贴心配备了一个拥有休息区、饮水区、饮食等功能的零碳小屋,为新能源车主带来舒适、便捷的充电体验。

一直以来,我区始终聚焦能源低碳转型发展,创新举措、精准发力,打通充电堵点,为绿色出行续航。2024年,全区完成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建设项目备案106个,共计备案1854把枪,换电通道25个,径山镇入选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县乡名单。

“此次入选省级典型,使得良睦路‘光储充换’充电站的低碳战略示范带头作用愈加明显。”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余杭将加快公共充电桩建设,完善项目审查备案机制,科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公共充电桩覆盖面,并联动相关单位,大力推进径山镇国家示范建设及住宅居民小区“统建统营”工作,“我们计划在今年新增公共充电桩365个以上,让市民百姓的‘充电焦虑’逐步变为‘充电自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