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瑚滢 径山微融媒体中心 何英姿) 日前,径山镇径山村传来喜讯——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成为杭州市唯一入选单位。
该试点项目由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实施,依托全球环境基金(GEF)支持,旨在探索农村“零碳发展”新模式,助力全球气候治理,首批遴选29个试点。
径山村缘何能脱颖而出?答案就藏在青山绿水间。作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径山村坐拥13.6平方公里的生态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6%,负氧离子浓度达30000个/cm3。3000亩茶园与万余亩毛竹林形成天然碳汇库,依托“茶竹产业+休闲文旅”双轮驱动,2024年该村集体可分配收入达88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737元。
由浙江正泰能效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的能效管理云平台,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低碳实践可视化、可量化。“我们通过集成多能互补、智能照明、碳排放分析等功能模块,为全村低碳建设提供数字化底座。”产品总监朱建辉指着接待中心的智慧大屏介绍道,大屏上碳吸收、碳储量等数据一目了然。
沿着里洪溪绿道漫步,一排智慧灯杆引起记者注意。“眼前这款路灯一年所需电量约140千瓦时,全部由太阳能绿电供应,相当于节约了44800克标准煤,减少139440克二氧化碳排放。”正泰智慧灯杆事业部市场总监李刚说。
人居减排方面,径山村建成了光伏公交站1座(装机0.8kW)、智能充电桩145个。经测算,每年可替代燃油车行驶里程8103万公里,实现年碳减排6482.4吨。农旅降碳领域,该村布局了24盏物联网太阳能路灯、6张光伏长椅、30套光伏地灯,将低碳场景接入数字驾驶舱,年降碳量超208千克。此外,径山村还创新实施“低碳信用积分”制度,将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30项低碳行为纳入积分管理,配套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节能家电置换奖励等政策工具,形成“行为量化-积分兑换-物质激励”的闭环机制。
从茶园碳汇到智慧灯杆,从云端监测到信用激励,径山村正用科技密码解锁“低碳共富”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