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媛媛 金于城) 5000年前的“锅碗瓢盆”长什么样?在良渚新港村的黑陶文化园里,有一位名叫陶苏萌的手艺人,他成功复刻了良渚先民的黑陶烧制技艺并获得发明专利,将良渚文化送入了大众的生活。
“真的太巧了,我们这口窑烧了10天了,今天可以一起开窑。”在良渚黑陶文化园的土窑前,陶苏萌敲开窑口,探身进去,将一件件“宝贝”往外拿。
“这是中国结纹样的一个‘豆’,可以想象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已经发明了‘中国结’这个概念,而且这个器型也是汉字‘豆’的祖先。”陶苏萌举起一个刚烧好的“豆”,擦去上面的灰。刚烧制好的陶器黑得发亮。
陶苏萌是良渚七贤桥人,从小浸润在良渚文化里。“从我家到良渚博物馆有10公里路,往返就是20公里。”这条路他走了很多遍,而博物馆里展出的黑陶点燃了他对良渚黑陶的兴趣。
如何复刻5000年前的黑陶?关键是要做成“渗碳”。“黑陶是不上釉的,需要靠烧制工艺让黑色的‘碳分子’渗透进陶器坯体中,冷却出窑便成黑陶。”陶苏萌说。
做渗碳,先从打一口好窑开始。陶苏萌花了10年时间,通过遍访名师和自己摸索,结合普遍的制陶经验与良渚本土黑陶的特点,在一遍遍失败与尝试后,最终完成了良渚本土窑的复刻。
现在,陶苏萌的园子里打了两口土窑,并取了两个武侠风的名字,分别叫“玄火”和“墨焰”,用来烧制不同大小的黑陶。这些窑成功获批了一项发明专利,涵盖了烧制黑陶的各项技术。
因为这些器型都是良渚古人的锅碗瓢盆,于是陶苏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文物”送上餐桌,把餐厅打造成“民俗博物馆”。顾客用的所有餐具都是黑陶,餐厅也取名为“梁渚宴”(据良渚镇志记载,“良渚”古称“梁渚”)。目前杭州已经有了4家店,很多人通过用餐沉浸式体验到了良渚文化的魅力。
“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延续价值,我们今年可能要出海,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良渚文化。”陶苏萌说。
良渚文化的发现是从1937年施昕更捡到几块黑陶片开始的,如今在良渚这片土地上有更多的年轻人正在让良渚黑陶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