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宋晗语) 昨日,余杭区晒出2025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1.47亿元,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一;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7.5%,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呈现高基数上快增长的趋势,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体现了余杭扛起“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GDP总量近千亿、增速7.5%的亮眼成绩之下,我们能看到余杭经济的哪些特征?
一看曲线:上升
多方蓄力持续释放
总体来看,余杭经济运行“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持续增强,“立”的方向更为明确。方向在哪?
创新动能集聚成势。余杭紧盯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聚焦科创平台矩阵作用,关注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目前,坐落于余杭的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已全面启用,杭州超重力场超重力实验大楼正式交付使用,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面向智慧物流系统的智能学习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创新资源集聚效应,不断提升着余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经营主体活力迸发。一季度,余杭新设市场经营主体1.52万家,同比增长25.7%,新增数量位居全市第一;4家小微企业园区入选浙江省高星级(四五星)园区名单;5家文化企业上榜《第四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领军型、骨干型、新锐型企业名单》。在“凤凰行动”的深入实施下,截至4月15日,今年余杭区新增5家上市企业,首发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产城人”深度融合。在余杭,一条纵贯核心区南北的中轴撑起了发展的“四梁八柱”:位于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上的关键节点——钉钉总部项目(未科阿里中心)首次亮灯;数字商务区(双子塔群)、智慧科创总部(九宫格)两大集群持续招引创新机构及企业入驻;西站高铁、城市轨道交通、主干路网通达畅行,吸引人才、资本、技术在此交汇融合。一季度,新签约重点人才项目33个,新增35周岁以下大学生8550人,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超7000名,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6万。
作为经济大区,余杭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动摇,以“新质生产力”锻造为突破口,产业基础不断夯实、良好生态加快构建,推动着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向好。
二看结构:稳固
三次产业协同发力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季度,余杭区服务业、工业经济、农业生产,三次产业协同发力,分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4亿元,增长5.0%。一个个跃动的数据,释放出经济再攀高峰的积极信号。
其中,另一组更为亮眼的数据呈现出了余杭经济鲜明的结构特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1-2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1%;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预计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创新引领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提速,为经济稳增长的延续态势打好了基础。
数字经济再攀峰,实体经济也展现出了再升级态势。
余杭区打通数实融合路径,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例如强化“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梯度培育,打好定期调度、项目跟踪、政策激励、难题破解“组合拳”等,当前,全区4家企业入选2024年全国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数量居全国各区县第一;钱江制冷、炬华科技入选2024年浙江省未来工厂名单,南方泵业获评2024年度绿色工厂。
农业生产方面,余杭不仅在数据上展现出了稳中有升的趋势,也在更大的舞台上闯出了新成绩。带有浓浓余杭底蕴的径山茶、鸬鸟蜜梨、大观山蜜桃、三白潭青鱼干成功入选2024年第二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不久前,余杭区还获颁全省首批“神农鼎·银鼎”,为全市唯一上榜区(县)。
三看动力:强劲
关键动能马力十足
投资、消费、外贸,被视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余杭经济在这三大领域上不仅动力强劲,且新意很足。
数据为此提供了注脚。
今年以来,余杭在推进项目建设上有“量”有“质”,一季度,余杭区2025年列入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的22个重大项目开工率100%,总投资超660亿元;一季度末举行的余杭区双招双引暨奋进2025城市中轴线推进大会上,20个重点工程集中推进,总投资超137亿元……
余杭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各重点项目涉及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从结构性指标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交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1.3%、38.9%、16.4%,为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仅体现在火热的项目,也体现在持续释放活力的消费市场。
余杭区完善余杭商贸发展专项政策,加大连锁零售、新能源汽车项目招引落地力度,鼓励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单位扩大规模,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值得注意的是,“以旧换新”为消费稳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截至3月底,余杭累计使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总量居全省第一,撬动相关领域消费增长超37亿元,持续推动消费市场回升。
从外贸上看,余杭还在全球维度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比利时列日机场的菜鸟智慧物流枢纽高效运转,“全球5日达”不断扩容;华立·乌兹别克(中亚)华塔工业园正式破土动工,打造“一带一路”商贸新支点;“中国外贸家”平台订单量激增,传统制造业轻松链动全球市场……一季度,余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38%。
“开门红”让人欣喜,余杭经济的稳与进,还在不断书写。同时,余杭也清醒认识到,中流击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完成全年目标,“半年红”比“开门红”更关键,冲击下一个节点,期待余杭继续挑大梁、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