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记者 王媛媛 金于城) 自2022年7月开馆以来,杭州国家版本馆迎来送往无数游客。两年多来,不断有新的藏品入藏,丰富这座名副其实的版本宝库。
版本的概念远不止于古籍、文物,而是记录文明的载体。今天,记者走进杭州国家版本馆,从中探寻历史记忆的“闪存”。
汉代人的“请假条”、宋代的“科考秘籍”、明朝人的“旅游打卡攻略”……在杭州国家版本馆,记者发现了很多古人留下的文本。
一进展厅,一本只有手掌大小的书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是宋刻本《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后集》,相当于古人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本书深受“盖章狂魔”乾隆的喜爱,上面盖有他的五方宝印。
乌程汉简堪称两汉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一支上面写着“阳羡黄君上书愿致家”,用白话翻译就是:阳羡县一个姓黄的官吏想请假回家一趟。
移步二楼,记者发现了《湖山胜概》,明代文人陈昌锡用诗、书、画的设计形式,呈现了西湖和吴山的“十大打卡点”。
馆内还有小人书、连环画、粮票、磁带、唱片、BB机、大哥大等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甚至还有支付宝的第一行代码。
两面墙讲述“百家姓”和“一生的版本”
你见过最特别的墙长什么样?在版本馆里,记者见到了两面与每个人一生都息息相关的墙。
第一面是“百家姓墙”,一个个姓氏的宋体印刷活字镶嵌在方格子里。记者扫描墙上的二维码,输入自己的姓氏,整面墙瞬间点亮,最后亮光停留在记者的姓氏上。在记者的手机上,还同步出现了姓氏起源,与老祖宗接上线。
第二面墙是“一生的版本”,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印记。一张出生证明,意味着一个人开启生命的旅途;毕业证书、工作聘书、房产证,还有结婚证、户口簿、驾驶证、死亡证明……通过这些证件,丰富的一生呈现在观众眼前,或许这也是版本对个体的价值。
园林中“逛”三幅宋代山水画
有人说,来到杭州国家版本馆,就好像走进了宋代山水画。其实,版本馆的园子里真“藏”了三幅宋代山水画。
主书房前的一排青瓷屏扇,是版本馆的点睛之笔,屏扇设计有251樘,用了6万片青瓷,颜色正是龙泉窑特有的梅子青。阳光从水面返到屏扇上,让青瓷有了温润如玉的质感。建筑师王澍的设计灵感正来源于南宋画家马远的《华灯侍宴图》。
另一幅则在青瓷屏扇前,隔着水池,抬头望去,你会发现一片未经修饰的崖壁,仿佛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跃然眼前。这幅画开宋代山水画写实风格之先河,被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评为“宋画第一”。
站在主书房前的长桥上,看向西侧,山顶草木茂盛,岩壁肌理神似李唐的大斧劈皴画法,俨然《万壑松风图》再现。
行走在园中,自然山水与现代建筑相互掩映,眼下柳树发新芽,更添一分江南韵味,拍照打卡非常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