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激活创新动能,经济发展更有底气
依托余杭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积极谋划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目前全区已建成无人机公共起降场2个,起降点58个,开通各类航线83条,全年累计飞行超5万架次。一是锚定蓝天赛道,加强谋划布局。制定《打造“中国飞谷”品牌 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在全市率先启动《余杭区低空交通航路航线网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规划形成“1+1+11+N”的低空枢纽体系。建成启用全市首个梦想小镇公共起降场,谋划南湖低空试飞场项目,力争打造全省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二是拓展应用场景,形成示范效应。紧盯迅蚁、丰翼等头部企业,推动余杭低空经济率先成形起势。在“低空+医疗服务”领域,全区已开通19条无人机医疗转运航线,覆盖6个镇街40家医疗机构,2024年累计飞行1.7万架次,航程超10万公里。在“低空+电商物流”领域,11月11日,全省首条“万达广场——人工智能小镇、海创园”、“美瑭广场——人工智能小镇、海创园”低空外卖航线开通运行;12月,“杭州西站——钱江新城”“低空巴士”开通,为市民开启“十分钟”低空消费生活新空间。三是促进产业升级,加强区块发展。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联盟成立后,已吸纳低空领域相关企业60余家。目前,全区累计13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
(二)发力畅达交通,城市跃升更有支撑
一是抓实项目建设落地,厚植交通发展之根。杭徽余杭互通接线工程顺利完工,杭徽、杭长10分钟畅联,真正实现高快速路顺畅转换;天目山西路沿线4处交叉口改建完工,智脉“云路”绿波启用,切实缓解干路交通拥堵。在建重点项目6个,省市重点项目中环中泰段、仁和段5个标段全面启动,运河大桥、荆余线等项目有序推进。二是抓好项目前期研究,把握交通发展方向。围绕“十四五”收官,系统梳理32个综合交通工程,重点研究绕城高速、杭宁高速改建余杭段方案;聚焦城乡共富格局构建,优化37条县道、88条乡道以及831条村道布局,全面提升匹配新中心定位的农村公路网体系。三是抓深项目内控管理,完善交通发展体系。完善系统内控机制,出台政府采购、招投标、小额交易3项内控制度,同时加强交易全流程把控。
(三)深化品质管养,城乡面貌更有靓度
秉承公路“三分建、七分养”理念,不断加强国省县道管理。一是坚持绣花功夫,护航保障大会。在重要交通保障路侧打造《宋韵余味》菊花主题花境,对沿线涉及路面、绿化、交安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提升路面7.7万余平方米,改善路面标线1.6万余平方米,提升保障道路绿化1.2万平方米,滚动排查整改“两路两侧”问题68个。二是建管养运并重,实现精准发力。高标准完成“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养护100.7公里,完成国省县道大中修37.45公里;2024年,累计养护国省县道560万㎡,公路“三化一平”得到全面提升。三是加强日常监管,探索长效机制。推进“美丽公路示范路”创建,针对良渚大道、235国道等7条重点道路实施“一路一策”精准养护。常态化开展路面整治,全年累计修复国省县道路面9.8万㎡、灌缝17万米,补植绿化6.3万㎡,进一步优化全区公路路域环境,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四)严守安全底线,行业发展更有韧性
聚焦“守底线、防风险、保安全”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决策部署,有效强化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重点做好为期40天的春运保障工作,日均出动执法、养护人员300余次,道路巡查车辆120车次,确保区内公路交通安全;驰援杭州西站枢纽护航春运、定点值守协助镇街维护径山景区安全,西站枢纽客流创新高(累计到发客流约298.5万人次),径山寺景区平稳有序(假期8天景交车累计运送游客约10万人)。一是落实安全生产排查整治行动。紧盯行业重点领域,梳理“四张清单”,深入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检查场所点位2800家次,发现并整改闭环风险隐患1200项。完成辖区路段26处事故黑点整治工作,确保群众安全出行。二是构建一体化数字治超新模式。围绕省级治超非现场试点县创建工作,先后开展“春雷”、“铁拳”、“秋风”等系列治超专项行动,累计查获超限、污染公路等违法案件1702起,多项指标评比位列全市前茅。三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成区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组织多形式应急演练,全面筑牢防台防汛抗雪防冻安全底线。对全区国省县道、桥隧、历史水毁道路开展24小时“无人机+人工”隐患巡查,出动无人机2100余架次,飞行里程9200余公里,出动巡查车辆1000余车次,管控整治积水点位29处。
(五)推进共富先行,百姓生活更有温度
2024年受理、办结行政审批11950件,完成行政许可及其他审批4185件,“民呼我为”平台信访处理率100%,提议案代表、委员满意率100%。一是心系民生,抓好运输行业管理提升。我区杭长、杭徽、杭宁三条高速公路实行差异化收费政策,装有etc车辆出场时自动显示“余杭区已支付”,惠及车辆约5500万辆次,为构建优质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新辟优化公交线路46条,新增改建港湾式公交站台5处。建成首条以“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打造的自动驾驶公交线路,投入3辆自动驾驶公交车,累计运行7169班次。二是精准施策,靶向破解城市治堵难题。按照“一点一策”对天目山路良睦路口、沈括小学等7处堵点实施综合治理,实施天目山西路数字快速路建设,实现全线一路通。在径山寺景区构建公共交通多元化服务体系,新辟优化498大站线等公交线路3条,完成双溪公交首末站建设,进一步优化交通管制措施,减少关键道路拥堵情况。三是强化服务管理,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建立余杭区道路运输行业服务平台,打造“以服代管、寓管于服”交通服务新模式。推进巡游出租车“油改电”工作,完成车辆更新219辆,做好22辆新购新能源冷链城市配送货车补贴工作,2024年全区公路运输周转量达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
(六)突出党建统领,队伍建设更有力量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打造新时代交通党建高地。一是以“学”为先,锤炼过硬政治品格。通过周三夜学、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各类学习活动34次,促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二是以“红”为底,深化党建品牌建设。深入开展“红领交通,畅达先锋”党建品牌建设,推进双向揭榜项目,加强西站枢纽出租车(网约车)旅客疏散运力保障项目,全方位提升西站运行效率。与市公港中心、黄湖镇青山村、鸬鸟镇太公堂村成立“一路共富”党建联建,通过“市区乡村”四级党建联建赋能乡村振兴。三是以“廉”为重,深入推进清廉交通建设。召开清廉交通建设推进会,制定出台交通系统“十严禁、十不准”制度;开展“清风之旅”教育活动,组织参观廉政文化阵地、警示教育基地,切实增强全体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勇担低空发展使命,坚决扛起未来交通变革大旗
一是推动多元化低空场景应用。构建“干-支-末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进顺丰、韵达等城际、城市无人机干线物流配送,拓展低空即时配送、生鲜城际半日达等场景,围绕西部乡村探索“客货邮+无人机”新模式,探索以eVTOL为主的新兴航空器在空中观光等领域的应用。2025年拟开通西部4镇至未来科技城、仁和至良渚至梦想小镇、杭州农副物流中心至梦想小镇等低空无人机航线。二是加快多样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湖低空试飞场建设,争取浙江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落户余杭。构建以梦想小镇无人机公共起降场为核心的低空交通网络,新建良渚街道、径山镇等区域的无人机起降场,实现区内快速响应与高效物流配送。三是探索标准化空域安全监管。依托杭州低空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加大对低空飞行活动的管理服务力度,提升城市低空飞行安全保障能力。在余杭区南湖低空试飞场、未来科技城核心区范围内率先启动5G-A、雷达、光电、气象等通信、导航、监视等设备部署,形成低空600米以下的主被动探测能力,提升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勇担投资建设使命,坚决扛起提质增效发展大旗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高质量推进“交通畅达工程”,坚持“紧在前头、快在前头”,形成一系列肉眼可见的进展。重点推进中环余杭段项目、运河大桥项目,荆余线项目,确保横湖路、彭余线按年度节点计划有序推进。二是做好项目储备增强投资后劲。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重点谋划区域大通道贯通,加快完善片区路网循环,做深做细“十五五”储备项目研究,构建支撑余杭“再建高峰”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三)勇担品质管养使命,坚决扛起美丽交通建设大旗
一是保质保量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扩面,建成“畅达、平安、智慧、共享”的“四好农村路”2.0版,全面支撑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和“区域共富、城乡共富”发展。2025年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23公里、养护工程83.6公里,同步开展“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线创建,推动交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提升“千万工程”成效。二是精益求精做好公路养护提升。落实落细养护管理责任,利用“余路通”平台提高问题整改率,加强沥青路面和绿化的精细化养护,2025年完成国道大中修9.4公里、县道大中修19公里;打造公路两侧季相分明、四季有花的“绿色廊道”和高架“空中花廊”。三是多措并举完善公路应急体系。建立以区公路应急保障基地为中心、公路养护站为延伸、乡级公路管理站为补充、专业队伍为保障的应急保障体系,实现公路应急管理“统一指挥、反应快速、处置高效、保障有力”。建立公路隐患清单,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完成长径线、双洞线边坡97处隐患点整治以及省市区级20处事故黑点治理。
(四)勇担治理提升使命,坚决扛起行业平安稳固大旗
一是构建高质量执法体系。对标执法绩效评价体系进行逐项提升,严格实施“亮码”执法和“三书同达”,扎实提高执法案卷质量。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治危、治超、治乱等工作,紧盯网约车第三方平台、汽车租赁等交通新业态,夯实基础治理、信访处置和舆情引导工作。二是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推行区道路运输行业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排查闭环隐患主动性,夯实行业安全力量。积极推进数字监管平台应用,加强涉路施工许可事项的事前和事中监管,助力交通在建工程精益求精。三是放大基层治理成效。全面推广“枫桥经验”,深入践行基层服务理念,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关心关爱,依托行业党委、行业工会以及西站“司机之家”等平台,帮助企业、群众、一线从业人员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寓服务于管理、以服务促发展。
(五)勇担发展为民使命,坚决扛起幸福指数提升大旗
一是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继续推进余杭公交公司运营体制优化,促进公共交通优质发展。推广西部三镇公交优化工作经验,拟优化余杭街道、良渚街道公交线网,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效率。二是强化交通治堵工作。按照“一点一策”原则持续开展堵点动态评估,滚动推进堵点治理。推广学校地下接送系统,开展现有轨道站点公共交通接驳评估,完善轨道站点周边公交接驳、风雨连廊、慢行路网等,提升轨道站点接驳品质。三是深化智慧交通应用。以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建设为契机,围绕“杭州西站-中法航空学院”新建自动驾驶公交接驳线1条,投入5辆自动驾驶公交车,为学生、居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运用大数据、无人机、智能AI等技术,对区内路政、养护、农村公路等一体化智慧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升级,切实提高我区交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六)勇担交通先锋使命,坚决扛起党建业务互促大旗
一是建强“三支队伍”。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和招聘工作,综合运用示范岗锻炼、师徒帮带、择优选能、考评激励等五大抓手,健全完善系统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批想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年轻干部队伍。二是创新行业服务。以行业党建为牵引,创建区级“爱心车队”,用网约车爱心资源积极做好社会帮扶,解决困难群体用车需求。完善“司机之家”党群阵地建设,联合第三方服务机构进驻“正北党群服务综合体”,积极拓宽出租车、网约车、货车司机服务内容。三是深化廉政建设。强化清廉交通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开展行政执法、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排查,加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聚焦“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落实情况等重点关键开展监督,加强局纪检组日常检查和节假日期间专项检查,抓紧抓实干部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