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司法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全区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事业新一轮发展,连续第五年获评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获全市全面深化改革成绩突出集体。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法治建设优势充分彰显。召开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牵头实施全区十大法治项目。“小古城村推进法治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入选全省第一批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实践范例。“可信云调解(浙里调解)”项目获评全省县乡法治政府最佳实践。
(二)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聚焦依法决策,推动区镇(街)两级合法性审查中心常态化运行。推进司法部试点项目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标准化建设,成立全市首家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深化“两高一低”专项整治,加大新行政复议法贯宣,行政负责人出庭率保持100%。
(三)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建优线下法律服务专区,推动法务与人力资源、税务、项目审批等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拓展线上“余省心”法治服务版块,提供法律咨询、涉外法治服务等5大模块31项事项,实现高频涉企法律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协同办理。承接全省涉外法治服务“一件事”试点,“创新打造‘十通三外’企业涉外法治服务中心”项目入选全省2024年涉外法治改革“揭榜挂帅”项目。
(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系统构筑。建成“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落地运行23家一、二类驿站,全辐射12个镇街、229个村社区,实现100%全域覆盖。全面落地律师行业扶持政策“黄金20条”,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持续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创新开展法治服务团“法律八进”行动取得实效。
(五)平安法治防线稳固夯实。开展人民调解“抓源促治、强基固本”专项行动,镇街、村社调委会100%规范建设。持续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水平,创新创优“黄丝带”帮教品牌。
(六)司法行政铁军有力锻造。扎实开展全系统党纪学习教育,“党建赋能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获评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最优党建项目。全面加强内部司法行政干部、律师人才队伍、基层法治队伍“三支队伍”建设,规范完成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交流。
二、2025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统筹引领,打造“改革攻坚、破难破题”先行示范。全面总结“十四五”法治余杭建设、“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谋深谋实“十五五”法治余杭建设、“九五”普法规划。深化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循迹溯源工程,培育打造更多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实践范例。谋划制定年度依法治区工作要点。牵头推进全区“十大法治项目”。
(二)聚焦服务保障,打造“优质优享、法治护航”营商环境。深化法治服务民营企业,集聚法律服务资源、泛法务资源,形成法务服务集群,编制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风控法务指引,推出更多涉外法治服务产品等。推进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标准化试点建设,开展涉企执法不规范专项整治。发挥行政复议功能作用,编制重点领域纠错案例白皮书,推动“以案治本”。
(三)聚焦提质增效,打造“更优水平、更高品质”阵地范例。完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运行及评估机制,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驿站撤并扩。实施法律援助“暖新工程”,优化“三新”群体法律援助机制。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应用,延伸法律服务产业链。加大律师行业扶持政策“黄金20条”政策评估推介,优化村社法律顾问服务和管理考核机制。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巩固法治服务团“法律八进”行动,打造更多精品普法阵地,推进全民守法。
(四)聚焦科技赋能,打造“一体规范、无感监管”治理体系。强化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协同推动全国跨部门大数据办案提质增效试点,加大心理矫治智能研判,实现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深入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推进矛盾纠纷调解多元体系建设,做实人民调解基本盘,推进商事调解、律师调解,推动“民事纠纷人民解、商事纠纷市场解”等特色机制。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力度,因地制宜培优民非调解组织。
(五)聚焦政治提能,打造“多能善战、作风优良”机关队伍。强化理论武装,用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主题党日、党员轮训周三夜学等学习载体。打造“红司·带”党建品牌,深化“红心律动”行业党建品牌。实施机关队伍“攀峰”计划,推进年轻干部跟踪培养“一诺一责一争先”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勤廉司法”建设,实施清廉站所单元、廉政文化墙、廉政风险排查机制等系统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