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余杭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连续四年获评法治浙江建设优秀单位。

一、着力新发展,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深化

(一)提升依法决策能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开展事项征集、审核报批等工作,经集体审议确定并公布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纳入4个事项。切实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要求,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合法性审查,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备案率均达到100%。开展涉营商环境等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确保文件合法有效。

(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亮码检查”。迭代“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双向贯通“余智护杭”与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起草并全市推广100个事项的行政合规建议书。

(三)增强执法监督质效。推行“三书一函”监督机制。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执法等专项监督,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打造行政裁量权“1+8”专项行动,编制集体土地征收裁量权基准获全市推广。发挥府院、府检诉调对接和联席机制作用,强化协同监督。

(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体系,编制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一带一路”涉外贸易合同等合规指引,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4500余次。深化市场主体保护机制落实,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力度,开展政策措施专项清理。发挥余杭仲裁分会作用引流商事纠纷,提升金融领域纠纷“化解效率”,为护航民营企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五)破解“两高一低”难题。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功能,加大新行政复议法贯宣,建成“一站式”行政复议大厅。全区败诉率实现“三连降”,行政负责人出庭率100%。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有待压实。合法性审查人员力量、执法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行政执法改革过程中部分业务主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还需厘清、协同性还需提高。

(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升。执法监督发现仍有单位存在执法不规范、自由裁量说理不充分等问题,涉企执法过程中的护企、助企理念需强化。

(三)镇街法治基础有待增强。镇街对赋权事项的执法业务能力仍有不足,镇街的行政复议纠错率、行政诉讼败诉率较高,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需提升。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一)学法用法,提升法治素养。坚持将学法作为区委常委会会议、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等重要内容。落实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新行政复议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

(二)全面履职,驱动法治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部署谋划十大法治项目,全力支持乡(镇)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等工程。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落实年终述职机制,纳入领导干部年终专项评议。

(三)把握关键,夯实法治根基。落地重大行政争议案件领导包案化解、专案督办等机制。主要负责人带头研究协调行政案件,带头出庭应诉全市首例涉数据产品商业秘密行政诉讼案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四、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2025年,余杭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余杭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及省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为高水平建设法治政府筑牢坚实思想基础和能力保障。

(二)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文件清理及决策后评估,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加强协调监督。释放府院、府检联动效能,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三)持续提升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体系,探索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打造更高品质“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全维度协同增值服务体系。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关于余杭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doc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