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规划区基本情况

兴达生物经济园区位于余杭经济开发区中的余杭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东至红丰路,南至临平大道,西临杭州兴通贸易有限公司,北临工农社区南区,规划总面积29347.24m2。兴达生物经济园区共占地面积约29347.24m2,总建筑面积121714.4 m2。园区分一二期开发,园区房权性质为仓储用地/非住宅。根据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出具的复函可知,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同意在土地及构筑物内实施科学研发、轻污染类工业生产等对周边影响较小的产业。

园区分一二期开发,一期已建设的L型厂房主体建筑主要为1#车间和连廊,1#车间共11层,其中1楼西侧设置为开发区展厅、创新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内含了第三方服务及行政审批事项窗口。2~9楼西侧设置了医疗器械、分析实验室、南侧设置了生物实验室和其他功能区,东侧设置了办公区,10层、12层、13层设置为办公和功能空间,11楼设置为公共会议室、路演区、报告厅、阅读区、健身房、办公区域。

二期建设厂房分别设置为2#车间、3#车间及裙楼,其中2#车间主体层共9层,3#车间建筑为13F,裙楼为4F,主要引进生物实验室、医疗设备制造、生物医药制造企业。

二、规划范围内主要环境影响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1、总体目标:区域空气质量需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功能区。

2、环境保护敏感目标:大气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规划区附近现有的村庄、社区、学校以及规划居住用地等环境敏感目标。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

表1  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保护目标名称

坐标/m

保护对象

保护内容

环境

功能区

相对规划区方位

相对本规划区最近距离/m

X

Y

大气环境

玲珑家园

240419.54

3371142.27

居民区

约260户、约750人

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

西南

750

章家河社区

238883.99

3372365.17

居民区

约300户、约950人

西北

1970

大来桥村

239932.60

3373631.07

居民区

约240户、约750人

西北

1869

双林社区

242923.83

3371040.61

居民区

约60户、约200人

东南

1577

胡桥社区

243029.68

3370905.54

居民区

约200户、约700人

东南

1635

费庄社区

242471.03

3373289.60

居民区

约350户,约1000人

东北

1774

南栅口社区

240979.05

3373559.16

居民区

约231户,约1042人

北侧

1322

褚家坝社区

240203.74

3373245.38

居民区

约321户,约1612人

北侧

1122

兴旺社区

240020.87

3374098.00

居民区

约210户,约924人

北侧

2318

亭趾社区

241290.77

3373871.46

居民区

约465户,约1753人

北侧

1731

工农社区

241068.70

3372038.49

居民区

约662户、约2952人

北侧

9

新塘社区

243578.04

3372600.58

居民区

约336户、约1559人

东侧

2198

横塘社区

240450.83

3371288.18

居民区

约363户,约1103人

西南侧

693

红丰社区

241540.02

3370267.95

居民区

约360户、约2000人

南侧

1498

禾丰社区

238739.80

3371033.33

居民区

约350户、约1000人

西侧

2249

梅堰小区

241178.75

3369615.13

居民区

约2274户、约9300人

南侧

1989

e世纪长岛绿园

240849.05

3371119.03

居民区

约144户、520人

南侧

417

汀州花苑

239120.43

3369952.51

居民区

约1299户、4000人

西南侧

2447

亭趾实验小学

240853.93

3373676.49

学校

32个班级

北侧

1667

双林中心小学工农小区

240919.84

3372244.91

学校

24个班级

北侧

300

运河第一幼儿园

240451.75

3373637.68

学校

12个班级

北侧

1783

兴旺幼儿园

240290.80

3372779.32

学校

8个班级

北侧

1017

杭州市余杭卫生中等专业学校

239692.95

3369843.25

学校

48个班级

西南侧

2171

临平城东中学

239692.95

3369843.25

学校

12个班级

东南侧

1653

余杭高级中学

239615.12

3370321.32

学校

16个班级

西南侧

1857

声环境

工农社区

241068.70

3372038.49

居民区

约662户、约2952人

声环境2类

北侧

9

注:X、Y取值为在谷歌地图上读取的UTM坐标。

3、地表水保护目标

兴达生物经济园范围内无地表水体,项目周边最近水体为园区东侧260m处的亭趾港支流,地表水具体保护目标情况见下表。

2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水环境保护目标

位置

保护级别

亭趾港支流

园区东侧260m处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

4、地下水保护目标

规划区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质量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V类标准要求。

5、其他环境保护目标

规划区内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基本农田等类型生态敏感区。本次规划范围内及周边不涉及文物保护目标。

三、主要环境影响预测情况

1、 环境空气

兴达生物经济园区为新建园区,园区内尚未正式入驻企业。考虑到不同企业生产工艺各不相同,工艺废气种类繁多且难以定量,又同时存在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各企业使用的污染防治措施差异较大,因此难以进行定量预测评价。

总体来看工艺废气影响与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关系密切,园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及设备制造为主,同时园区北侧为聚居敏感区,园区本身土地性质为仓储/非住宅用地,根据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出具的复函可知,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同意在土地及构筑物内实施科学研发、工业生产等对周边影响较小的产业。故对引进的园区工业企业产业限制较大,生物医药制造主要涉及简单的复配和分装,设备制造工艺为简单的机加工,不涉及喷漆、电镀等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的工艺。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实验室实验过程产生的少量有机溶剂的挥发废气,机加工如切削、抛光、焊接等过程产生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只要按照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要求实施,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园区产业发展带应严格项目准入机制,主导发展污染小、清洁生产水平高的工业项目,从源头上降低各类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大气污染物经治理后,对外环境影响较小,只要按照项目建设环保管理要求实施,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制定的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2、 地表水环境

园区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纳入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排入钱塘江。临平净水厂20万t/d的排污量,在严格执行正常污水处理前提下,COD能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氮、磷对水域的影响也较小;在叠加其他污染源和本底浓度的前提下,COD的预测值在各个敏感目标处也未出现超标,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地下水环境

兴达生物经济园区范围内不存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补给径流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下水资源。兴达生物经济园区为新建园区,园区引进企业主要为医疗设备制造及生物医药制造,医疗设备制造属于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企业不涉及电镀及喷漆工艺,属于Ⅳ类建设项目。生物医药制造主要涉及单纯药物分装、复配,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加工不涉及提炼工艺,属于Ⅳ类建设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4、噪声环境

在园内企业的规划、选址、立项时,必须首先把好关,使声源与敏感建筑物适当远离,使之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要求,尤其是对于北侧敏感目标工农社区。

5、固废环境

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较高,处理状况良好,固体废物排放率较低。对这类环境影响较小的固废,仍要坚持区域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区域内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清除乱堆、乱排现象,对确定不易综合利用或者需要暂时处置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合理处置,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由于危险固废所产生的污染危害往往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潜在性,因此要尤其加强对危险工业固废的管理力度,通过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以及减少危险固废的产生量,提高危险固废的处理处置率。

另外,园区各企业产生的危废先暂存于园区危废暂存仓库,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危险废物暂存场地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GB18597-2001,2013年修订)要求设置,暂存场所必须做好防渗、防漏、防晒、防淋等工作。危险废物定期外运,在运输过程注意运输安全,途中不得沿路抛洒。并在堆放场所树立明显的标志牌。

6、生态环境

兴达生物经济园区规划面积小,面积为29347.24m2,小于2km2。且周边无特殊生态敏感区。兴达生态经济园由浙江兴达物流有限公司的厂房拆建而成,现状为已建设好的厂房,建设和营运过程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7、土壤环境

规划园区现状已有硬化地面,前期为物流中心,历史上未发生污染事故,土壤质量现状良好,土壤环境容量较大,对污染物有一定的承载力,只要加强污染源控制防治土壤污染,规划实施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总体不大。

四、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详见表2。

五、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本次规划的实施可促进余杭区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给规划区内及周边环境带来相应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总体上目前的规划在产业导向是基本合理的,但地块的布局、土地利用性质和上位规划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并加强产业政策的实施过程控制,避免低水平建设,在此前提下总体上开发建设是可行的。

由于规划实施过程将经历各种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因素的影响,在开发过程中必将出现新问题,今后环境影响复杂而深远,建议定期开展回顾性评价,及时修正规不足。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期限及公众反馈意见的途径

本次评价在规划范围内的乡镇、行政村村委公示栏张贴了公示,并且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进行了公示。公众对规划环评项目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在公示期限内可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或者当地生态环境局提出,并留下姓名、联系方式、联系地址。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1月8日,共10个工作日。

八、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浙江兴达物流有限公司

地    址: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超峰东路2-1号

联 系 人:丁春华                    联系电话:13567111668

2)环评单位

环评单位:浙江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039号

地    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28号乐富智汇园12幢803A 

邮    编:310000

联 系 人:周俊玲         联系电话:18768165940

建设单位:浙江兴达物流有限公司 

2020.12.24

表2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清单

主题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环境目标

宏观

对策

1、完善产业结构布局,加快优势产业集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坚守环境准入制度,共促节能节地减排; 

4、完善环保基础设施,防范环境污染风险;

5、创新环境监管体制,协同推进生态文明。

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大于50%;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百分比大于50%。

产业

控制

对策

1、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符合区域产业规划、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的项目,重点发展行业包括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工业;重点发展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

2、严格禁止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淘汰类目录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 “十五小、新五小”项目入园;

3、严禁与环境承载力和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高物耗、高能耗以及污染严重、“三废”治理难度较大的工业项目入园;

4、禁止建设三类工业项目;

5、严禁燃煤企业入园;严格控制耗水量大、废水排放量较大、对大气环境构成不利影响的项目入区;居住区周围的工业用地,主要设置无废气污染物排放和噪声污染的企业;

6、根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准入指标要求,结合《杭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要求,落实新建项目环保准入条件,严把企业入园门槛。

用地

布局

1、基于环境与资源支撑能力,实施用地规模分区控制、有序开发利用;

2、完善工业用地分类,合理布局工业用地。

3、引进噪声、大气污染小的企业入驻,并且强调企业内部需要合理布局,产污车间尽量远离敏感点一侧布设。

生态工业建设

1、严格准入门槛,加强源头控制,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与ISO14000认证,构筑生态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创建生态经济工业园。

水污染

防治

政府层面:

1、优化产业结构

招商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及浙江省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对入区企业进行审查。严格控制污水产生量大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建设,依法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大力促进企业清洁生产

对于污水量大的水污染进行防治,应当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这些行业污水减量化,并降低污水处理难度。

3、积极实施污水集中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

4、监督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园区企业层面:

1、园区应实施清污分流,分质收集处理。污水排放口应按GB15562.1-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的要求设置和维护图形标志。

2、企业应加强管理,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减少耗水量和排水量。

3、废水进管水质必须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4、重视园区废水预处理系统建设,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可行、运行可靠的工艺,从根本上减少事故性排放的可能性;充实污水处理站技术力量,加强设备的维修和运行管理,对废水处理装置的运行,必须严格按规定操作,杜绝事故性排放造成对环境和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工业污水收集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生活污水截污率100%;地表水可维持GB3838-2002)Ⅱ、Ⅲ类

大气污染防治

1、以电能为主要能源,禁止准入高污染燃料锅炉的建设项目。鼓励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2、优化布局,不同的企业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对周围的敏感点影响也不一样,正确、合理的安排不同的企业布局,是防治废气污染的有效手段。生态经济园区北侧为居民区,且距离较近,因此园区项目引进时要求噪声、大气污染小的企业入驻,并且强调企业内部需要合理布局,产污车间尽量远离敏感点一侧布设。

5、加强源头控制、强化末端治理。遵循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废气治理思路;根据主导行业特征,加强工艺废气的治理,确保达标排放。喷砂抛丸等采用旋风加布袋二级除尘器;推广低苯系水性绿色油漆以及绿色清洁剂,减少有机废气发生量。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相应要求。

噪声污染防治

1、加强对园区内各类噪声源的控制和管理,对于高噪设备必须进行隔声降噪,减少噪声污染。

2、生产车间必须进行合理布局。

3、进入园区的车辆严禁鸣笛,设立禁鸣标志,对区内车辆进行限速行驶。

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2008相关要求

固废污染防治

工业固废

1、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推行废物减量化;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严格按照国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建设必要的固废分类收集和临时储存设施;分类收集处置,可利用部分应综合利用,不可利用部门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实现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00%;

3、提倡废物利用,开展区域综合利用,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

4、严格控制、强化管理危险废物污染重点企业,区块工业固废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危险固废在厂内暂存期间,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运出厂区时应采用专门密闭车辆,防止散落和流洒,并应该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避免经过周边居民点;

5、危险固废必须向环保部门申报登记,并进行定点堆放,暂存场所必须有防渗漏措施,暂存过程应根据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进行处置;

6、危险废物需转移的,无论是综合利用,还是无害化处置,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危险固废委托资质单位无害化处置。

7、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固废的信息数据库,鼓励开展区域内固废资源的再生利用。

8、对产业园区内固废、危废产生量较大的企业实行监察制度,建议每季度进行现场监察次数不少于1次。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100%;固废安全处置

生活垃圾

1、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禁止生活垃圾乱堆乱弃;

2、环卫部门清运,送各乡镇垃圾填埋厂作最终处置,逐步实现垃圾生活垃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环境风险防范

1.开展重大风险源普查,建立重大环境风险源信息系统。对规划区内企业涉及的危险物质、危险装置和设施加以监测以及必要的限制,建立危险物质动态管制信息库。

2.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环境安全。区域危险源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到保护区内和周围居民安全,降低人员风险。加快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健全园区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加强园区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3.严格管控危险化学品。对园区内危险物质的分布、流向、数量必须加以监控和必要的限制,建立动态管制信息库,且区域内要联成网络。

4.加强区域应急能力和体系建设。进行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急处置队伍和能力建设,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响应机制,及时更新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降低规划区内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概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