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勇挑重担,全力推进浪漫和山小区违建整治、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程渣土专项整治、“大综合一体”行政执法改革等各项工作任务,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和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精益求精,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一是打造特色亮点。制定《余杭区“一镇街一品牌”核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内容及实施标准等事项,确保点上有出彩、面上有提升。打造良渚街道玉鸟集、余杭街道人工智能小镇、中泰街道跳头集镇、五常街道小藤文化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品牌,并圆满完成第二届“良渚论坛”和仁和街道重要现场会环境品质提升保障工作。二是扮靓城市界面。整改提升亭、棚、杆、箱等各类城市部件2.5万余处。建立工地围挡自身宣传广告备案制度,累计拆除各类违规设置广告和店招店牌500余处,整改不规范设置点位200余处。开展人行道隔离设施专项整治,移除石墩、红白杆6449处,护栏、绿化护栏3.66万余米,提升改造隔离设施502处。坚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便民利民”,创新试点疏导点整体审批登记制度,设置无证摊贩疏导点26个(还有10个在建设中),承办杭州市无证摊贩治理推进工作现场会,因地制宜、分类疏导模式获市局领导高度肯定。三是提升管养能级。强化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推广低空无人机开展数据采集应用,申请统建监控点位266路,对接共享社会治安监控4300余路,全年流转办理城市管理类问题82.91万余件。完成全区27条一级道路保洁招投标,提档核心区域道路保洁管养水平,打造高标准保洁道路4条。完成核心区户外绿化提升补种1.3万余平方米、路面修复2.9万余平方米、人行道修复1.3万余平方米,受理审批外摆面积2万余平方米,处置各类序化管理问题1.6万余起。

2.依法行政,纵深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一是完成省级揭榜挂帅任务。认领并完成2项省级揭榜挂帅任务,由我局牵头起草的《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由省司法厅发文;试点仓前街道核心区推广使用“综合执法评价码”,实现店铺分级分类监管,有效减少执法检查扰店情形,获评2024年度杭州市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仁和、西站改革经验被全市首次现场会推介,“一支队伍管西站”是杭州市第七届“城管开放日”重要展示窗口。二是优化跨部门协同机制。统筹全区行政执法监管活动,明确年度检查计划171条。全市范围率先开展“简案快办”与“亮码检查”操作应用培训及实操,开展在建工地、燃气等“综合查一次”15939次,减少执法扰企8793次,累计办理“简案快办”案件139件,亮码检查率达99%以上。“渣土一件事”全链监管被《法治浙江》公众号、司法要情专报刊登。2024年度执法监管协同率T3指标全市第一。三是加强镇街执法指导审核。落实区综指办案件办理指导职能,围绕专业领域处罚事项,指导镇街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649件、罚款713万元,为全区镇街434起案件提供案件办理指导及审核。制定系统性培训计划,覆盖372人次,今年8名队员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3.攻坚克难,深入推进工程渣土治理。一是开展渣土专项整治。开展工程渣土整治“雷霆行动”,抓实10个道路设卡点检查,督促镇街加强“一点一档”工地监管,守好“大小门”。截至目前,出动2.4万余人次,核查运输车辆11万余辆次,检查在建工地480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30个。二是理顺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意见》《余杭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年-2035 年)》,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全链条强化对项目出土、外运、消纳的监管。创新制定《余杭区特殊项目建筑垃圾线下登记备案制度》,对2000方以下特殊项目土方,简化手续登记备案129个次约18.2万吨。三是强化渣土消纳保障。挖掘建设区级大型消纳场1个(中泰街道朱家舍区块,消纳容量280.5万吨),推动镇街自建渣土消纳点位30处、消纳容量共计502万吨(其中消纳容量最大的是百丈镇半山村朱公坞区块,设计消纳量85万吨),对接周边区县拓展消纳资源约500万吨,争取市级统筹资源约400万吨,保障浙大一院二期、国际体育中心等省市重点项目渣土(共计1000余万吨)消纳处置。指导推动余杭街道、良渚街道装修垃圾处置点启用,助力全市首个渣土再生利用项目(固强)建成投用(年处置建筑垃圾50万吨)。

4.精细治理,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效。一是强化停车管理。开通“先离场后付费”停车泊位9227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181个、地铁口非机动车泊位2512个,投放共享单车1.9万辆,提前超额完成市、区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畅通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以管代罚减少人行道违停行为,提醒违停车辆15.99万余辆次,驶离8.96万余辆次,扩面AI视频巡逻人行道机动车违停十分钟提醒,建设视频监控点16个。二是深化垃圾分类。完成2个省级示范片区、1个示范镇、30个示范小区、20个示范村创建,推进全区595个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在城市小区“虎哥”回收模式扩面3万户,并在余杭街道、鸬鸟镇等11个行政村试点运行。三是优化审批服务。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定期开展“请您来找茬”活动,累计审批案卷总数5620件,群众满意率、实现率均为100%。创新“一件事”联办模式,设立全省首个“工程渣土审批一件事”专窗,实现工程渣土处置项目涉及的5大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截至目前,专窗累计办理渣土类审批1368件,保障全区195个重点项目渣土处置消纳。率先试点全市首个工程渣土为企服务系统,指导企业规范完善报批材料,将“材料准备-预审核-审批通过”平均时长从7个工作日缩减至1个工作日内,切实提升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审批效率。

5.除险保安,持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一是加强城市运行保障。推进779.1公里雨水管网清淤,340公里道路空洞检测复测,完成3910处人行道、1341处沥青路面修复,整治井盖352处,整改桥头跳车问题4处。定期巡查雨水泵站、隧道、桥涵等易涝点位,整改隐患点位5处。二是开展违建治理。拆除全区违法建筑1359宗、55.55万方,超额完成市、区两级任务。开展“治违除患促安全”,铁路沿线、楼顶、别墅区违建拆除等专项整治工作,完成262宗违建点位整改。三是严格规范执法。聚焦道路桥梁、燃气管线、地铁运营保护区等重点领域,推进城市运行和消防安全专项执法整治行动,教育劝导各类违法行为9700余起,查处执法案件1739件。

6.凝心铸魂,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一是强化政治理论武装。持续加强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政治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创新开展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本领。制定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和计划清单,邀请省委党校老师、区纪委领导作专题辅导授课。二是强化党建引领示范。全面落实市委奋进“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部署要求,牵头做好仓前街道城市品质提升行动项目、余杭东部片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合法处置去向问题研究项目、提升人工智能小镇建设风貌项目等3个“双向揭榜”项目实施落地,重点推进“美丽杭橙”党建联建项目,构建“组织联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的党建发展新格局。三是强化勤廉队伍建设。制定《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关干部平时考核工作实施办法》,探索实施“教育培训+岗位锻炼+结对帮带”的年轻干部动态培养模式,落实“2+1”双导师带徒制,加快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廉政提醒谈话、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主题征文等方式,常态化敲响思想廉政警钟。提炼特色亮点,探索设立2个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黄湖中队、行政审批窗口)。

二、2025年工作思路

1.以城市品质提档为目标,增强现代城市治理能力。一是深化环境品质整治提升,擦亮环境底色。聚焦核心区块、交通枢纽、中轴线等关键区域周边,强化环境保洁、市容秩序、市政养护等问题整治,开展市政管养、环卫保洁专业技能培训。积极打造示范亮点,推进城市环境品质从“一镇街一品牌”的点上开花格局转变为面上整体跃升,打造全域美丽风景。二是聚焦热点难点领域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完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扩大“虎哥”一站式上门回收模式覆盖面,不断擦亮生活垃圾分类“余杭解决方案”金名片。聚焦群众需求,持续开展新增公共泊位、非机动车泊位、路灯增亮等民生实事项目。常态化开展流动摊贩疏导、户外广告管理、无障碍设施整治、露天禁烧执法等工作,着力提升人居生活环境。三是强化城市安全运行保障,防范风险隐患。不断加大轨道交通运营期保护区、道路地下安全隐患、城市大型桥梁隧道、燃气安全、城市排水设施、渣土运输等巡查检查力度,持续开展违建整治专项行动,完善城市管理领域应急指挥体系,配强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水平,保障城市平稳运行。

2.以渣土治理提效为重点,构建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一是深挖区内区外资源。持续寻找区内山坳、矿坑、园地、坑塘水面等可消纳点位,逐个现场踏勘论证可行性,确保早审批、早启用、早见成效。紧盯周边有效资源,加快推进临安合作建设消纳场事宜,对接争取德清、吴兴等市外消纳资源,全力保障区内项目建设。二是提升渣土消纳效率。充分发挥“工程渣土审批一件事”专窗作用,持续优化渣土审批服务,加快项目跨区消纳的手续办理,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探索推广驻点浙一联合工作小组等专项服务模式,加强协调对接,保障省市重点项目有序出土。三是严格线上线下监管。全链条强化对辖区内项目出土、外运、消纳的全过程监管,持续开展建筑垃圾“雷霆行动”,严格落实“一点一档”管理。坚持“技防+人防”相结合,压紧压实区、镇街、村社三级责任,不断提升渣土消纳各环节的规范处置水平,杜绝跨区域违规倾倒行为发生。

3.以执法效能提质为动力,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一是推进执法素养提升。深化落实省市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作要求,固化一线执法队伍综合行政执法业务、专业执法业务培训机制,鼓励年轻执法队员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断夯实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培育基础。二是推动赋权事项调整。科学评估镇街赋权事项,按照镇街实际工作需求,适时按程序开展动态调整,将部分镇街近年来执法频率低、执法难度大的事项收回区级执法部门,实现镇街执法事项与管理职权相匹配。三是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深入实施“综合查一次”工作,优化迭代“监管执法一件事”场景,着力减少执法、检查扰民扰企。扩面试点“综合执法评价码”,以仓前街道“城市芯”核心区管理经验为基础,在工贸企业、工业园区等实现分级分类监管。

4.以党建引领提升为核心,打造勤廉并重城管铁军。一是抓实党建工作,增强引领实效。牢牢坚持“城管姓党”的政治属性,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各项业务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创新“点单式”干部培训模式,建立培训跟踪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培训体系。完善全区18座“城管驿站”党建综合体建设,加大“城市星光”党建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和示范带动效应。二是抓好示范带动,激发战斗活力。发挥“关键少数”以上率下作用,在城市环境保障、防汛防台、改革创新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争作表率。树立“实干实绩论英雄”导向,优化干部队伍考核管理办法,探索运用容错纠错管理机制,推进“最美城管人”、劳模等模范典型选树活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三是抓严清廉建设,筑牢纪律防线。扎实推进清廉城管建设,完善干部大监督沟通机制,常态化开展纪律作风督查,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廉政谈话、廉政提醒、廉情排摸分析等工作,全面打响“城市清风”廉洁文化品牌,锻造一支对党忠诚、干净干事、敢于担当的城管队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