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余杭区数管局紧紧围绕省市中心大局和有关决策部署,紧扣“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主线,围绕数字赋能“三支队伍”建设、“强基固本”提升平台能级、深化改革释放要素潜能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数据新型生产要素作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高效能治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强基固本”任务,数字能力进一步完备。一是高质量统管数据资源。持续建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归集3496个数据目录156亿条公共数据,治理数据6.1亿条,实现52个部门111个应用89.06亿条数据高质量共享,支撑保障“余智护杭”“余省心”等区级重大应用的高效推进。持续完善“统采共用”机制,累计向企业采购高德路况、手机信令等217类8760万条数据,赋能“杭州西站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镜像新城”等24个应用系统建设。二是高规格统筹项目管理。推进项管平台可视化管理,提升项目统筹成效,今年以来共完成80笔信息化项目合同备案,216笔资金拨付、28笔项目变更审批和246笔项目验收。完成三批49个信息化项目评审,正式立项项目24个,核减率为51%,《基于改进的自然语言处理的数据审核方法》和《一种基于改进的结构化处理的项目文本查重方法及系统》两项信息化项目管理成果获批国家发明专利。三是高标准强化数字化人才建设。规范首席数据官队伍管理,出台《余杭区首席数据官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创新“数据专员中级职称聘任”“首席数据官队伍人员持证上岗”等举措,开展2024年度“数智荟讲堂”培训,全方位激活首席数据官队伍动能,相关案例获评2024年省人才工作“优秀案例奖”。集约化建设“赋能人才应用的工具箱”,高效能推进企业数据服务支撑平台(企业库)建设,归集全区12.1万家企业2.2亿条数据,支撑相关部门为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提供精准及时的增值化服务,相关工作列入全省试点并向全省推广使用。

(二)聚焦“守网护数”行动,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一是实现平台矩阵叠加效应。推进区级部门、镇街、村社区三级指挥体系全覆盖,形成由1个区级中心、12个镇街中心、223个村社点位共同组成的三级视联网指挥矩阵。发布《余杭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数据高质量共享管理办法(试行)》,持续释放视频共享平台和5G物联网平台“双平台”叠加效应,推进区视频共享管理平台迭代升级,上线算法平台、运维平台、视频平台等11大功能模块,集成11个专题库,全量接入84120个视频监控资源,顺利保障良渚论坛、防汛防台等多项区级重大工作。二是发挥安全技术联动效应。建设政务网络与公共数据安全运维中心,搭建“无菌实验室”,部署“云桌面研发环境”,推广使用数据访问沙箱系统,引入“零信任”访问管控机制,开展重点表梳理加固,常态化落实“三高一弱”网络安全扫描、政务终端安全防护、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数据安全态势监测预警等工作,2024年全省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攻防实战演练期间网络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相关案例获评全国“数信杯”数据安全大赛“优胜奖”。三是释放资源利用乘数效应。完成云平台版本升级和产品迭代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区政务网络和市信创云资源互通,守牢资源开通和资源释放两道关,累计释放资源CPU2144核、内存7514G、存储334556G。开发“流程中心”平台工具,为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等部门搭建数字化微应用,赋能部门政务办公降本增效,当前平台用户3.1万人,数据创建量3.2万条,累计节约资金300余万元。

(三)聚焦“基层减负”工作,治理效能进一步提质。一是“掌上服务”提级。打造民生增值化服务综合集成应用看余杭,聚合70余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实现本地民生服务一屏汇聚、一键直达,累计下载量56.6万人次,日活用户1.2万人。协同区财政局、区审管办、区信访局等部门,整合“七优享”“余省心”“余安码”等余杭特色服务,推动浙里办余杭区城市频道再迭代。截至目前,浙里办全区上架应用20个,全年活跃用户379万人,日平均活跃人数64402人。浙政钉全区上架应用52个,总用户数25141人,日平均活跃人数22464人。二是“掌上治理”提质。持续迭代内部办公办事平台基层工作台,集成91个高频应用和8大功能板块,实现5类办公应用的消息集成、32个行政履职类应用信息的智能推送,帮助基层人员“指尖查、直观看、轻松管”,累计访问量2.6万人次,办理效率提升67%。开发余杭区镇街数据仓系统,纵向贯通回流数据982万条,横向融通本地数据441万条,其中流动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专题数据,有效减少村社工作人员3000余人的排摸工作量,避免1.2万条基础信息的重复填写,相关工作纳入《2024年杭州市基层治理全量数据中台建设工作方案》市级试点。三是“掌上办公”提效。编制《镇街公共数据共享使用流程规范》《余杭区应用整合标准规范》《余杭区基层工作台开发对接文档》等7项技术规范,推动全区92个单位284个应用整合为138个,75%单位实现“一单位一系统”,相关工作获《浙江网信》刊登。

(四)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数据价值进一步释放。一是打造一个场景,授权运营先试先行。依托全省首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与瓴羊智能合作打造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场景“消费者洞察”,推动55个大型商户消费者投诉感知提升400%,实现“消费者电商投诉效率、政务数据利用效率、政企协同监督效率”三大倍增,相关做法获得《人民日报内参》第1709期报道,入选全省2024年“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典型案例。二是运营一个联盟,政企协作双向奔赴。构建“11321”数商生态体系,聚集数商企业39家,推动区大数据公司、省数字经济学会和民非组织政产学一体联动,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运营未来数商联盟,助力数商产业发展。创新“数字学院”“公共数据开放实验室”等载体,辅导54支队伍参加全国“数据要素×”大赛,余杭区数秦科技(省金综联合申报)、瓴羊智能2支队伍分获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9支队伍获省市分赛12个奖项,区数管局获市局颁发“最佳组织奖”。三是运行两个专区,要素流通如火如荼。优化数据交易环境,发布全国首个区县级数据要素生态指数,在省市率先规范化运行数据交易平台余杭专区,登记数商企业20家,上架数据产品40个,完成数据交易64.21万元,为授权运营企业的数据产品无缝进入数据交易市场打通了渠道。

二、2025年数据资源管理工作思路

2025年,我们将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深度聚焦省市区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省市数据系统2025年的工作规划,以“有数好用、有好数用、用数破难题、用数促转型、用数不增负、用数很安全”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作用,深入挖掘和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持续“数”造向“新”力,不断为全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流通”抓“重点”。一是乘“数”而上,乘出经济增长新动能。服务培育数商企业,建优建强数商联盟,在浙里办企业服务专区(余省心平台)打造余杭数据服务统一门户,指导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注册专门服务区内数商企业的民非组织,编制服务、合作与重点任务三张清单,聚力支撑数商企业发展。二是逐“数”兴业,构建数商产业新生态。依托数商联盟,全面梳理余杭区数商的相关数据,打造数商产业图谱2.0。积极探索数据要素领域发展路径,依托未来科技城等产业平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向电商产业、低空经济等特色方向聚集发展。强化组织保障,在首席数据官队伍建设、大数据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出新招、出实效。三是以“数”赋能,塑造基础设施新体系。联合区内科技企业,共同推动数场、数据元件、数联网、数据空间、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关键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支持企业争取“数场”等相关试点任务落地。四是加“数”前行,支撑重大应用建设。围绕高频共享、授权运营、三支队伍、重点应用等工作相关的235条重点目录开展专项治理,实现公共数据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高效支撑“余省心”“余智护杭”“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余杭试点”等重大应用与专项工作开展。

(二)聚焦基层减负增效,集约整合通“堵点”。一是构建减负“一架构”。构建“1131”的数智赋能基层减负体系架构,重点深化打造基层工作台,继续完善镇街数据仓系统,加强企业基础库推广使用,推进数据标签工具全省共享复用。二是推动单位“一系统”。结合XC云迁移、XC改造、基层工作台应用整合等方式,持续推进全区“一单位一系统”应用整合工作,确保年底前达到80%。剩余20%系统体量大的单位,将在明年开展进一步攻坚。三是打造全区“一张图”。统合余杭区原有的“民生服务一张图”“社会治理一张图”和“文旅一张图”等地图数据底座,规划并建设覆盖全区的地图服务系统,形成数字余杭“一张图”。四是实现应用“一平台”。引入零信任机制,补齐云平台安全能力短板,对照IRS平台目录,加快推进云上应用全量迁移至XC云平台,力争在2025年完成60%的迁移工作。

(三)加固余杭数盾体系建设,精准施策解“难点”。一是筑基护数,清单梳理定规范。梳理数据安全典型案例、制度流程、重点数据、重点任务、安全能力五张清单,对区级重点数据表“逐表防护”,全面提升区级公共数据安全监测、防护、处置能力。二是淬火护网,机制优化提效能。持续抓好政务网络与公共数据安全运维中心建设,优化“平战结合”的安全运维新机制。强化视频监控合同源头管理,持续推进全区视频监控数据的高质量共享。依托市级算力中心,深化区视频监控算法平台建设和多场景落地见效。三是铸盾护企,标准制定破难题。针对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企业管理中常见的“分包现象时有发生、开发过程不规范、运维终端多样”等难题,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运维规范和标准,切实筑牢安全屏障。

(四)深化全域数字化转型,建章立制强“支点”。一是规划先行,探索转型路径。强化顶层设计,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做好数字余杭、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规划,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二是制度护航,稳固转型航向。加速出台《余杭区政务网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余杭区政务网络的使用与管理,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与质量,确保政务信息安全。编制《余杭区公共数据加工专区管理规范》,加强公共数据加工专区的管理,确保数据安全与合规使用。持续深化首席数据官制度建设,为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三是试点示范,打造转型标杆。以试点建设经验为基础,积极参与数据要素、网络安全等相关领域标准的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案例申报和试点建设,致力于将“余杭样板”打造成为引领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标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