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资料图)


  短视频《我们买了一颗国产卫星》(资料图)


(记者 阮伟康) 网络空间蕴含星辰大海,数字世界写意烟火人间。当下,互联网已成为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如何借助网络空间更有力有效地传播正能量?

2024年6月,余杭网络公益联盟成立,众多互联网企业、平台、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负责人等共话“互联网+公益”新范式,共谋公益项目新未来,掀起了一场大流量与正能量的“双向奔赴”。

一件件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金秋十月,区委网信办携手余杭网络公益联盟、区教育局、相关镇街,联合推出《寻溪问径江南韵》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迅速捕获网友的关注,赢得一致好评与赞誉。

透过短视频这扇“窗”,可以看到宏伟景观与古今辉映的风貌,铭刻着城市蓬勃发展的足迹,而共鸣与点赞则寄托了人们对美丽家园与美好生活的憧憬。

向上向美的流量总是值得广泛传播,走心走实的好作品在深厚的群众土壤中生生不息。

近年来,余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围绕网络强省、数字浙江建设部署和杭州市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探索攀登十大行动之先进网络文化建设行动、“最益杭州”品牌建设要求,持续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以优质内容为主推方向,释放精品至上的鲜明导向,让有底蕴、有价值、有意义的“流量”在网络空间流淌。

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届“良渚论坛”、城市新中心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主题,到“一步一履总关情”“新时代文明实践网上阵地”“弘扬网络中国节”等网络专题栏目,再到#新时代创客说#、#新中心正青春#等一系列热点话题,内容创作者推出了不少“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让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

成绩最有说服力:影视飓风创作的短视频作品《我们买了一颗国产卫星》荣获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评比网络正能量音视频奖项,茶茶树文化作品《脚步》入选2024年全省网络文化创意精品项目,麻瓜网络科技荣获浙江省z视介2023年度十大创作者,候马传媒、影视飓风、唱道文化荣获2023年度“杭州好网民故事”……

一个个项目引发慈善热潮

穿戴智能仿生腿的高瑞霞,尽管失去了左腿,却能如常人健步如飞;佩戴上智能仿生手的周键,即使右小臂已失,也能弹奏出悠扬的钢琴旋律……在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数位残障朋友身兼产品体验官之职,借助科技伟力重获自如行走与灵巧操作的能力。这一“科技助残”的温暖景象,正通过浙江省科技助残公益项目的推动,日益成为常态。

聚焦“互联网+公益”新趋势,余杭依托网络公益联盟,汇聚包括阿里公益、云上公益、遥望等在内的18家成员单位力量,在乡村振兴、弱势群体关爱、科技向善应用、网络反诈等关键领域推进合作项目,致力于打造“梦想E赞,益网同心”网络文明品牌。

例如:“善行这里·助商惠民”公益项目,将优质的直播电商资源引入偏远山区与海岛县,培育本土电商人才,为当地特色产品打开线上销售渠道;美创科技推出的技能培训公益项目,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研讨会,围绕数据安全、数据库技术、数字化转型等议题,提供理论讲解与实战分享,有力促进相关从业者技能与素养的双重提升。

再如:“同心铸盾·反诈同行”公益宣讲团深入社区、高校、企业、园区等,广泛传播电信网络诈骗的识别方法、防范策略及法律知识,有效增强公众防骗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公益正进入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网络公益”时代,并引领全民慈善的到来。

一个个代言人唱响好声音

“大家好,我是阳离子,我在中国的乡村向大家问好。”海内外社交平台上,活跃着一个名叫“阳离子”的美国女孩。2024年7月,她租下泗溪村的一套民房,在此安了家。成为百丈“新村民”后,阳离子一直没闲着,她将泗溪村的点点滴滴制作成视频分享到网上。截至目前,阳离子在全网已拥有超100万的粉丝。

与阳离子类似的,还有余杭纸伞文化的传承者刘伟学、竹刻非遗传承人方淼鑫等一众“文化使者”,他们不仅深耕于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紧跟时代步伐,巧妙利用网络的广阔平台,将余杭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播撒向四方,成为余杭代言人。

一直以来,余杭积极构建网络文化传播新生态,以自媒体专委会、网络文化创意工坊、网络公益联盟为三大核心载体,紧密联结属地互联网企业、自媒体及网络达人等多元网络传播力量,持续扩大余杭网络传播的朋友圈和影响力。同时,不断完善区级网络传播主阵地建设,统筹联动融媒体、镇街、平台等网络传播官方资源,建立“专班群组”“月度例会”“每日报表”等机制,讲好余杭故事,传播好余杭声音,展示好余杭形象。

从古老的良渚文化遗址到充满韵味的古镇古村,从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到热闹的民俗节庆活动,每一个视频和话题都是一扇看到余杭的“窗口”,让人们领略到这片土地上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活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