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阮伟康)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坚实脊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
余杭之所以能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蝶变成“浙江经济第一区”,靠的就是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动摇,背后则是教育的强大支撑。
新中国成立以来,余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我区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新增省现代化学校、省级示范幼儿园等标杆学校100所,新增市级以上名优教师478人,获评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评估,入选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浙江省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这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荣誉,诠释了余杭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见证了余杭教育人追赶跨越的丰硕成果。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今年8月22日,余杭启动新一轮名校集团化挂牌,杭州育才余杭教育集团、杭州市余杭区未来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杭州育才余杭教育集团锦绣小学、育才小学、海辰小学,杭州市余杭区未来教育集团杜甫中学、沈括中学,杭州市余杭区理想教育集团玉鸟小学,浙大教科附属余杭区南湖实验学校等揭牌启用。
至此,余杭与名校集团化合作共覆盖全区10个镇街68所学校,形成了浙师大系、杭师大系、浙外系、首师大附属系、杭二学军系、文澜系、天元系、育才系、理想未来系、浙大教科系十大名校集团化体系,名校集团化在校生覆盖率达84%。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顾2021年,历经行政区划调整的余杭,亟须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此后,锚定“让每个家庭‘好上学’‘上好学’‘上好学不求人’‘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目标,余杭坚持把教育均衡项目作为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首,深入实施“美好教育工程”,以“名校长领衔”“名校领办”“名高校托管”为主攻方向,不断推动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落地落实,进一步拓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道,引领带动全区教育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年起势,三年成势。三年来,余杭累计投用教育项目88个,新增学位8.09万个,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75所,在校(园)学生16万余人,教职员工1.5万余人,教育设施总面积达410万平方米,美好教育的“施工图”渐成全域“实景图”。
“有没有”是基础,“好不好”是关键。今年开学季,余杭一批新学校正式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检验——新建的杜甫中学韵味古朴素雅,精致的拱形门洞巍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尽显“东方美学”;锦绣小学教学楼内部宽敞明亮,电力系统护眼灯、新风系统等设备一应俱全;五常第三幼儿园西园区创设了绘本馆、木工坊、生活坊等游戏空间,引导幼儿们主动探索,共享优质有趣的学前课堂……
除了新校(园)区投用,余杭还同步推动老旧学校基础设施更新,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比如,瓶窑中学老校区改造、中泰中心小学食堂改造等学校改扩建项目顺利完工,总投资1400余万元、共9万余套的午休躺睡设备同步投入使用,城市新中心“美好教育”的成色愈发靓丽。
从“理想的学校”到“学校的理想”
百丈小学教师李明珠扎根山区,从教35年,于今年9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余杭第一中学教师蔡晓佳先后获评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创小学科学老师杨林浩进入学校才一年,其课程就荣获2023年教育部“部级精品课”……
如果说建设“理想的学校”是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书声琅琅、书香阵阵的高品质幸福学堂,那么“学校的理想”就是培育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努力办好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征程中,余杭持续推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骨干教师,余杭对标省特级教师标准、遴选了54名教育系统领头雁,组建“双领”名师班,通过一对一画像分析,逐一明确短板不足,定制成长路径,通过两年半集中培训,依托专家引领、自我研修、团队互动、教学实践等形式,全力打造一批引领全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领军型”骨干教师。
为了给教师提供充分的成长机会,余杭通过教学能力比赛、解题能力测评、班主任评比等12项“优师”支持项目,多层次搭建教师竞技平台,并开展“区教坛新苗”等评比,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面向全体教师,余杭还打造了“璞玉”“琢玉”“润玉”“良玉”“美玉”五大培育工程,配套新教师、新锐教师、精锐教师、领航教师和领军教师培训班,助教师长出“丰满羽翼”。
目前,全区教育系统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156人、在职省特级教师34人、省市级教坛新秀588人,被认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共911人,区划调整以来新增市级以上名优教师461人,实现市级以上名师数量倍增。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让教师队伍快速提质,还要靠“火车头”来带。为此,余杭坚持以校(园)长队伍建设为抓手,锻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队伍,着力实现“培养一名专家、带动一门学科、引领一个团队、辐射一个区域、结出一批成果”。
比如,良渚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卫华深入挖掘良渚玉文化资源,赋能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带领团队获评省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师示范团队;天空之城小学党委书记、校长王伟文积极践行“温暖教育”的管理思想,通过“暖爸暖妈家长学校”、“暖心抱”等举措,将每一个孩子都放在春天里。
余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办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的庄严承诺,也诠释着“教好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幸福每一个家庭”的初心。
下一篇:国庆假期杭州西站将增开武汉、南昌等方向往返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