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记者 王媛媛 实习生 陆凌波) 自良渚港老照片征集活动启动以来,主办方收到了不少读者的投稿,讲述了他们记忆中的良渚港。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位良渚的文物守望者,听听他镜头下的良渚港故事。
叶天法,今年73岁,是一位业余文物保护员。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拍摄于2009年的照片。照片上,三间平房看似平平无奇,却见证了良渚港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叶天法对远房外公张庆瑞的记忆。
15年前,在良渚老街与马家弄的三叉市口,曾有三间沿河而建的平房,北面紧邻良渚老街,南面就是良渚港。“这里是我远房外公张庆瑞的老宅。80多年前,外公常与良渚文化发现者施昕更在老宅里饮酒、吃饭、喝茶,讲述他发现的黑陶……”叶天法告诉记者。
这三间平房的故事还要从1979年说起。
当时年近80岁的张庆瑞给叶天法来信,说自己想回良渚看一看阔别近40年的老宅。“那一天,外公直奔马家弄,在良渚港畔三间平房前站了许久,他向我讲述了这间老宅的传奇故事。”叶天法说,外公的老宅与施昕更的故居相隔不远,两人是老相识,施昕更夫妇常来家里做客。那时,打开临河的窗,还能看见渔民划着小舟,用鸬鹚在良渚港中捕鱼的场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后日本侵略者在良渚老街安营扎寨,其间老宅被烧毁。1938年,外公在原址上重建,这才有了照片上的三间平房。
后来,外公到杭州谋生计,临行前将老宅交给手下一位名叫张子荣的学徒来打理。此后,这几间老宅就成了店面房,卖些油盐酱醋等日用品,后几经易主,还做过理发店等营生。
叶天法自从1979年陪外公回了一趟老宅后,他便将这段往事记在心里,不时便回去转转。2009年,为了留住外公记忆中的老宅,他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留作影像资料。
叶天法是土生土长的良渚人。1952年,他出生于崇福村叶家头自然村,就是在良渚港边长大的。
“家门前20米就是良渚港,河道从西往东经过叶家头的正前方,河岸右边突然急弯上南,成了一个半月形的湾道,又名叶宅湾。”叶天法听祖辈讲起,家门口的良渚港很有名,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河道清澈见底,他常和邻居家几位年龄相仿的玩伴在河里游泳,“记得10多岁时,我们几个小孩子经常从家门口一路游到杜甫桥。”
言谈间,叶天法又翻找出一张杜甫桥的老照片,他清晰地记得这张照片拍摄于2009年12月21日。杜甫桥下,良渚港倒映着湛蓝的天空,河水静静流淌,两岸芦苇随风摆动。在叶天法的镜头和描述下,一段段良渚港往事渐渐浮现。
在马家弄老宅附近,良渚老街南端还矗立着一座折桂桥,也叫马家桥,它南北向横跨良渚港,这座桥改建于明万历年间,后重建于清雍正年间,在2004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2015年,叶天法成为一名业余文物保护员,他守护的正是折桂桥。家住崇福山居的叶天法到折桂桥需乘坐半小时公交,虽然上了年纪,但他对文保工作绝不含糊,得空便去巡逻一圈,尤其是每年汛期。“发大水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才安心。”
在叶天法案头的显眼位置,记者看到了一张业余文物保护员聘用证书,还有《钱塘大六》作品集,这是叶天法退休后根据城市学研究课题,历时六年写成的良渚史志,书中记载了他经过实地考察后编写的关于良渚原大陆公社一带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料,其中关于良渚港的故事颇为丰富。
良渚港分明是一条河道,为何当地百姓却叫它“港”呢?
“良渚乡民在方言上喜欢讲‘我们到河港边去’,方言流传下来‘河’就变成了‘港’,我们把良渚的母亲河叫作良渚港。”叶天法解释道。
痴迷于乡土文化的叶天法,讲起良渚港的故事如数家珍。“良渚港本身变化不大,但几十年间,港两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退休后这些年,我的心愿就是用文字记录下这片生养我的地方,如今已完成五万多字。”话语间,叶天法满是对家乡的眷恋,这位精神矍铄的民间历史研究者,身体力行地守护着岁月变迁中的家乡记忆。
良渚港历经5000年岁月变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余杭人。它静静地流淌着,而人与水的故事生生不息。
翻翻你家的相册,看看是不是也藏着记录良渚港变迁的老照片?照片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快来给我们投稿吧!
征集时间: 2024年7月4日至8月31日
征集要求:征集良渚港各个时期的老照片和近段时期的照片,包括但不限于良渚港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址、民间风俗等。请参与者提供与照片相关的背景信息,如拍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以及联系方式。
投稿方式:在“看余杭”App社区【风景】专栏,附上话题“#良渚港照片征集”发帖,即可参与投稿。或发送邮件至442693565@qq.com,或邮寄至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新闻大厦新大楼(1406办公室收),咨询电话:17858529130。
征集奖励:对于良渚港的老照片,设置了特等奖,评选期间将组织专家团队,选出能够纳入良渚港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并为良渚港综合保护工程提供参考的照片,每组送出10000元奖励,名额不设上限,也可能空缺。
征集活动结束后,将举办线上摄影展,将征集到的良渚港的老照片和新照片进行线上展示,同时组织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5名,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1000元、100元奖金。
其他说明:1.所有获奖作品,自投稿行为发生之日起,即被视为主办方拥有递交资料使用权;主办方在对提交作品进行使用时,有权进行适当修改或对不适合的内容进行删减。
2.作品需原创,如涉及著作权、版权纠纷等法律纠纷问题,由应征投稿者自负责任。如内容相同或相似,以收到邮件的时间先后为准,取先投稿者作品。
3.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