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文 沈扬) “改造后好多了,现在每天都会过来坐坐。”盛夏午后,高温阻挡了不少人外出的脚步,良渚街道吴家厍社区长吴公寓二区架空层改造的“共享空间”内却人气爆棚,社区居民吴法咸和邻居们正吹着空调,悠闲地喝茶、聊天、对弈。
长吴公寓二区是良渚街道首个农民高层安置房小区,也是第一个混合型安置小区,共有7栋楼,456户居民,涉及3个村社。随着小区入住率的提高,停在架空层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不仅常常堵塞进出通道,还埋下不小的火灾隐患。与此同时,居民活动空间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以前我们只能去小凉亭,或者树荫下的长椅上坐一坐,去晚了还没位置。到了炎热夏季,更没地方可去了。”一位老年居民说。
如何将电动自行车清出架空层,同时增加活动空间?社区开始组织物管委、物业、党员、居民代表、设计人员等展开了对架空层的大讨论。群策群力之下,一个“共享空间计划”逐渐成形。后续又经3个村社商议,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整合1500平方米架空层空间,打造婴幼儿成长驿站、老年活动室、棋牌区、党建活动室四大共享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集交流、互动、学习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
“共享空间”开放后,人气一路高涨。居民也逐渐养成习惯,不再将电动自行车停在架空层。但新问题也逐渐产生,部分楼栋距离车棚较远,尤其下雨天,很多人不愿意停过去。久而久之,楼道门口停满了电动自行车。
“社区再次召集多方力量,坚持‘小区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先后开展民主协商8次。充分讨论后,通过了《新建电瓶车充电棚方案》。”吴家厍社区党总支书记金建飞说,这个过程中,社区也逐渐探索形成“吴事吾议议事厅”长效机制,公开推选出楼道长,遇到问题由党员群众建议、楼道长提议、物管委商议、多方议事平台决议。
经过改造新建,小区新增4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棚,配备有防火墙以及喷淋、监控、电源切换装置等设施。目前,小区共有850个电动自行车车位,充电插座700余个。
据了解,目前,良渚街道共有98个住宅项目,其中60个小区有架空层,共计210个架空层,175个已经整改完毕。下一步,良渚街道将继续进行摸排,在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基础上,借鉴长吴公寓二区等改造经验,结合各小区实际有序推进架空层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