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徐媛 记者 干金金) 当“暴力梅”连续拉响预警,“靠天吃饭”的农业尤其受影响。雨水不止,农业工作者的脚步也不停歇。连日来,我区农业技术人员迎“汛”而上,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帮助农民恢复生产、减少损失。

近日,记者跟随农技人员王玉坤来到余杭街道田螺山脚下,在巢杭家庭农场看到部分水蜜桃掉落在地。

“桃树的生长离不开水,但也怕水。一旦树干被淹超过24小时,就会发生落叶落果。如果被淹超过48小时,可能会因缺氧而死亡。”王玉坤建议,及时开沟排水,收集烂果,减少病原。对于晚熟桃子,在保证安全间隔期的前提下,可适量喷洒杀虫杀菌剂,减少病虫害。

“幸好有专家及时到现场指导,我们才能够提前筑起防汛堡垒。”鸬鸟镇一位蜜梨农户说。

在连续的梅雨侵袭下,果树种植产业面临严峻考验。连日来,农技人员带着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专员,利用无人机、e农险等数智服务,对蜜梨种植地势和方位进行观测,排查潜在风险情况及重点防御区域,帮助农户做好前端防护,确保风险可控。

接下来,我区农技人员将继续下沉一线,加强指导巡查,为受灾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督促相关农业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开通理赔绿色通道,扩大保险覆盖面,简化理赔程序,加快保险理赔效率。

受暴雨影响,我区部分地区出现洪涝、农作物倒伏等现象,区农业农村局准备了一份极端天气下的种植业“自救指南”。

水稻 部分早播早栽的水稻已进入分蘖期或够苗期,持续降雨易延误水稻播栽季节。建议及时清沟排水,防治渍害。水稻要保持好浅水层,但要防止积水过深。强降雨后,及时查苗补苗,清理苗上杂物和泥浆。暴雨淋洗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雨后天晴可结合防病治虫,采用叶面追肥方式及时适量补施氮、磷、钾肥及其它复合肥。对受灾严重或绝收田块,天晴后及时补种改种短秧龄水稻品种,合理安排下茬作物。

蔬菜 暴雨易造成田间积水渍害,加重蔬菜病害发生。建议采用避雨栽培,及时掀开塑料大棚两边的裙膜,保留大棚顶膜覆盖,避免雨水直接淋刷;积水退后,及时扶理植株,摘除残枝病叶,通风降湿。灾后需加强病虫害防治,针对不同品种、危害程度,选择安全对口的药剂抢晴用药,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搭配。采收结束后及时清园,可利用出梅后的晴热高温天气,采取高温闷棚、灌水洗盐、土壤消毒等措施,控制病虫害基数。

水果 梅雨季是果树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要注意果园管理,以防功亏一篑。建议及时排出积水,保持土壤透气性,减少裂果的发生;及时收集落果烂果,集中处理,以减少侵染源;停雨时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目前是梨、桃、葡萄等果实的膨大期,阴雨寡照时间过长,果树不能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应及时进行夏季修剪,清理徒长枝,打开光道,使树体通风透光,促进叶片光合作用。

茶叶 茶树忌涝怕湿,梅雨期要及时对茶园开沟疏渠,避免茶树、茶苗因长时间积水造成死根烂根。灾后及时扶正茶树,做好根部培土,待园地表土基本干燥后及时进行浅耕松土,恢复土壤的通透性。对于损伤折断的茶树枝条叶片,及时剪除并清理出茶园,防止引发病害,及时做好茶叶炭疽病等病虫害防控,有效降低茶叶发病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