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阳) 在昨日上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余杭企业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与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余杭企业杭州蓝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全过程优化的锂电固废高效低碳处理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余杭各类创新创业小镇拔地而起,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深深扎根,今年6月,余杭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中国飞谷”……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背后,体现着余杭正加速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
余杭科技创新是怎样的“一池活水”?
“沿途下蛋”不离“金窝”牢筑
“从0到1”,这是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是整条创新链的起始端;“从1到100”,这是实验室里长出的大市场,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如果问及“从0到1”和“从1到100”余杭更注重哪一端,答案想必是“全都要”。
“从0到1到100”故事,每一年从年初开始上演,日夜不息,演到年末。就拿今年年初的之江实验室来说,彼时,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的目光全在一只约一本书大小、重1.4千克的黑盒子上,它即将“上太空”,肩负卫星的操作、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等一系列重要工作。这只黑盒子的诞生,源于之江实验室关于太空云计算网络的构想,即通过研发星载智能计算机,实现数据在天上完成处理后直接传回地面,无需在地球各地区建设众多地面站点,打开“天算”之门。
像这样的突破,余杭的热土上时时发生着。仅去年一年,我区新增“尖兵”“领雁”重大攻关项目25项,杭州市2023年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7项;与此同时,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等26家单位的30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8%,连续三年实现“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三大奖项大满贯。
谈及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金蛋”下在余杭,这离不开余杭牢筑“沿途下蛋”的“金窝”,譬如之江实验室这样的省级实验室在余杭就有四家,为人才、项目提供了繁育的温床。
值得一提的是,“金窝”在余杭可谓与年俱增。2023年,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顺利封顶,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正式启用,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部)正式揭牌,之江实验室入选首批国家公共算力开放平台,良渚实验室医学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完成,湖畔实验室主体完工,科研重器集群发展之势日益凸显;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3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34家,均列全省第一;新增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同比增长300%,占杭州市总认定数的21.62%;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74家,居全市第一;新增市级研发中心82家,同比增长20.59%,居全市第二;新增区级研发中心385家,同比增长58.44%,实现3大产业平台、12个镇街研发中心全覆盖。
“金窝”亦引来“金凤凰”。去年我区新增市级及以上领军人才、青年人才23人,其中国家级10人,市级及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入选市“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45项,市外国专家“钱江友谊使者”2人。
布局未来就要望向未来
经过一个周末的大雨,昨日风雨渐小,余杭各镇街上空都可见无人机的身影。原来,20台无人机在116个监控点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防汛巡防,识别道路积水、城市内涝等问题,并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保障路面交通安全。当下,无人机自动机场已实现余杭12个镇街全覆盖,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处置效率。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领域的重点探索,在城市管理、血液运输、物流配送、农业植保等领域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着眼低空经济,余杭早有布局,早在2020年,余杭区就入选了国家首批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区,并以试验区应用场景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成为最早进行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应急医疗配送、应急保障等场景应用探索的城市之一。目前,余杭区拥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近百家,覆盖了低空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商业应用、运行服务等诸多领域,已基本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
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今年六月,我区举行“中国飞谷”建设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打造“中国飞谷”。会上发布了相关行动方案和政策意见,举行了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中国飞谷”揭牌仪式和“中国飞谷”建设专家顾问团聘任仪式,并进行一系列“低空类”重大平台、重点项目签约。现场,低空经济产业园区也正式揭牌,迎来首批优质企业入驻。
如果说低空经济或将成为我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振翅高飞的新兴动能,那数字经济则是余杭一贯以来的优势。今年一季度,我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515.7亿元,同比增长14.9%。亮眼的成绩在于吸引了阿里巴巴这样的龙头企业扎根余杭,同时数字新业态带动传统业态实现更新升级。譬如遥望科技举办了多场公益助农的大型直播活动,为全区推介径山茶、鸬鸟蜜梨等特色农副产品,直播间同时最高在线人数达10万多;又如高桥云港工业园蝶变自以低小散工业企业为主的高桥工业园,通过数字经济业态的导入,成为活力满满的新型创业社区。
前有数字经济,后有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的研发上,余杭早已“入局”。以智慧医疗为例,强脑科技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程天科技专注康复与养老,自主研发的康复外骨骼产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医师、患者、机器人的共享控制,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唯精医疗致力于微创手术机器人研发,核心产品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截至2024年1月已成功完成170余例中心临床试验。
丰沛的阳光雨露护佑科技成果在此转移转化。热辣滚烫的科创大潮中,且看余杭乘浪而上、劈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