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智荟动力公园

“夹”在两个小区之间的通济公园面积虽小但功能齐全

(记者 程佳琦 干金金 沈昊宇) 最近,“公园20分钟效应”火爆网络,该说法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其中指出:即便不做运动,只是到公园逗留20分钟,就能显著减少压力,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身体状态。

有“精神快充”之称的“公园20分钟效应”真有那么神奇?

记者走访发现,原本以遛娃、老年人休闲健身居多的城市公园里,年轻人果然多了起来。尤其是工作日的午后,这些“小口袋”成了年轻人的“精神快充地”,不时能看到或结伴而行或独行的年轻人,他们有的边走边聊,有的坐在树荫下休息,有的在欣赏美景拍照打卡。

创景路街头公园紧邻商业商务中心,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一个小而精的共享休憩空间。在附近上班的“95后”姑娘陈筱趁着午休来公园吸吸负氧离子,给大脑充充电。“亲测‘公园20分钟效应’果然有效,哪怕只是看看花草、吹吹风,做几个深呼吸,都能感到身体放松。”陈筱说,现在午休待在办公室反而不习惯了。

一直以来,余杭区持续开展“留白增绿”行动,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幸福半径。除了综合公园、主题公园,口袋公园见缝插绿,不断拓展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的城市绿色空间。同时,对公共空间的管理也日益规范,合理设置步道、座椅、小广场等,增强市民游园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我区新改建城市公园18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从77.18%提升至83.4%……越来越多“小口袋”正成为富有内涵的风景线、幸福生活的微空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智荟动力公园:

废弃矿坑的华丽转身

在晨光的映照下,智荟动力公园里面,葱郁的树木随风摇曳,湖面波光粼粼,几只水鸟轻盈地掠过。这里是仁和居民休闲放松的乐园,也是城市绿色生态的一隅。

“每次来这里,心情都会变好。”65岁的刘大伯对家附近的这个有水有树有花的公园赞不绝口,一有空就会拉上三两好友光顾。然而,谁能想到,这个水美景美的公园,曾经还不是这幅模样。     

“几十年前,这里是一座石矿。”刘大伯回忆道,20世纪末石矿停采,周边的生态环境却并未好转。2012年以前,矿坑周边仍零星分布着一些采石小作坊和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让居民饱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扰,这里也成了城市发展的一块“洼地”。

2018年,余杭经济开发区(原钱江经济开发区)对该区域废弃矿山启动综合整治,运用“理水、通脉”的理念,解决了矿坑水体积涝等问题,同时开展植被复绿和配套景观建设,将废弃矿坑打造成水碧岸绿景美的智荟动力公园。

公园总面积达75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新开挖水体面积约9.6万平方米,园内水系与东苕溪、獐山港等形成生态循环。

如今,这座集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公园,不仅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转变,更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曾获“浙江省优质综合公园”“杭州市最美绿道”“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示范区域”等荣誉。

通济公园:

嵌在“夹缝”中的袖珍绿地

在余杭街道金源公寓与新桥公寓之间,“藏”着一个小巧别致的绿地空间——通济公园。尽管处在两个小区的“夹缝”中,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步入园内,绿意扑面而来,优美的环境吸引不少周边居民前来观赏游玩,他们或休闲散步,或健身锻炼,享受着口袋公园带来的惬意。

据悉,通济公园于2023年6月完工,面积约7800平方米,设有未来邻里家园、儿童活动场地、老年人健身场地及配套公厕、停车场等。“小区周边能有这样一个公园,真是太方便了。”宝妈方女士欣喜地告诉记者,“这边有很多儿童游乐设施,孩子们特别喜欢来这里玩耍。”

几年前,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公园,还是环卫部门的废弃中转站。“通过精心规划和改造,我们充分利用了闲置空地和零星空间,采取‘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的策略,将这片废弃地打造成口袋公园。在设计时植入了全龄友好理念,融合了体育健身、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进一步满足周边小区居民全年龄段、多层次的健身需求。”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胡文颖介绍道。

从曾经的荒芜之地,到如今的绿意盎然,这些曾被忽视的方块之地在政府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下焕发新生,成为市民平淡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城市公园承载着改善生态、休闲游憩、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重功能,是群众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接下来,余杭区将不断完善“生态区、绿道、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建设,让“推窗看见绿、出门即见园、转角遇见美”从蓝图愿景变成美好现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