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级相关部门和仁和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在辖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钱江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围绕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市委“两场硬仗”、区委新中心建设“十大工程”部署要求,聚焦主业,强化主责,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主平台,助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1-12月,开发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9.28%,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29.54%;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93.10亿元,同比增长4.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5亿元,同比增长38.29%,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20.84亿元,同比增长57.5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4.88亿元,同比增长55.16%,民间项目投资16.35亿元,同比增长70.49%。新设市场主体1467家。

这一年,创优争先跃上“国家级”。

2023年以来,钱开区着力强产业、兴实体,全力推动发展“量质并举”,获评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专精特新企业优质培育服务园区,被列为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示范单位、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余杭“水韵共享·智创芯城”特色产业风貌区;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星级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培育名单,积极推进浙江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园区等试点争创工作;同时,全力招引“大好高”项目,第四季度顺利完成百亿项目签约,实现我区百亿项目“零的突破”。

这一年,产业能级按下“快进键”。

一是双招双引成效显著。通过举办“创投机构走进钱开”等活动,链接社会资源,招引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一至四季度累计签约56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逾461亿元,其中四季度成功签约百亿级投资储能产业化项目;落地(备案)吉利、艾思孚、真芯、传诚半导体等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3个,完成年度考核任务的162.5%。完善平台联动招引机制,加强与驻外招商团队协调对接,不断提高人才体量,全年新引进及合作院士等顶尖人才2人;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省级特殊支持计划人才1人、硕士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20人;认定杭州市级E类以上人才45名;落地人才项目10个。实施“五位一体”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举办质量、专利、安全等方面专业培训活动10场,共计500余人参加培训,并组织产业技能人才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二是科研水平持续提升。大力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强化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系统摸排辖区可用空间,新增孵化载体6个,物理空间20.18万平方米;浙大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研发设备主体安装已基本完成,检测检验机构认定及杭州市工程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新增6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8家市级研发中心;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赋能科技智造”专利申报培训会,推动辖区企业与四大实验室的交流互动,承接四大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双创生态不断优化。成功承办杭州市第五届女性双创大赛暨余杭区第七届女性创业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控制平台与工业智能”学术论坛等赛会活动,不断造浓双创氛围。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依托人才公寓运营机构,新增人才服务专员2名,组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服务专班队伍;开展人才企业常态化走访服务,举办“众智共创 看见未来”人才恳谈会活动;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推进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服务窗口建设,推出人才咨询服务热线;完成人才房建设并开展配租工作,解决人才住房难题。

这一年,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空间资源全要素保障。着力抓好落实空间指标、农转用指标、土地征迁配合等前期工作,完成516亩工业用地收储工作,完成41亩商业用地收储工作;累计出让工业用地9宗合计349亩(仁和里二期(C1)37亩、真芯(C65)50亩、传诚(C67)40亩、优尼克(N8)20亩、东辰(N8)29.7亩、冠誉鑫(N8)20亩、星耀35.9亩、柏菲伦(N1)63.1亩,高特新能源(C3)53亩)。

二是空间规划成功获批。积极配合市规划资源局余杭分局,牢牢跟进钱开区单元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该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加强与上位规划衔接,编制完成综合交通、排水防涝、海绵城市等六项专项规划并结题。做好东塘老集镇、大运河工业园区、三白潭各板块规划统筹,完成《东塘老集镇及大运河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城市设计》成果稿编制。同时,及时审查企业提交的建筑方案文本并给予专业性修改意见,2023年完成了星耀、柏菲伦等企业规划建筑方案审查;完成了传诚、优尼克、冠誉鑫等企业的灰线检验工作,以及中典科技、艾赛斯、骏跃科技、和顺等十余家企业的绿化验收及规划验收工作。

三是项目建设全方位推动。统筹推进27个政府投资项目进度(其中新建9个、续建18个),1-12月完成投资31.87亿元,投资进度90.28%,27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到100%;统筹推进25个产业投资项目进度(其中新建9个、续建16个),1-12月完成投资24.8亿元,投资进度113.3%,已开工项目24个,开工率96%。围绕打赢“亚运攻坚仗”,开展“筑牢安全防线,护航平安亚运”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会同街道安委办强化在建工地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落实闭环整改。

这一年,干事创业迸发“新活力”。

一是党建引领助企服务。印发《“潮起钱江”党建品牌提能升级行动方案》,出台并落实“钱小二+钱小廉”亲清助企服务品牌、“专精特新”党建联建等“七个一”的创新举措。深化“1个服务中心+N个服务专列”服务体系,在企业服务中心引入公积金窗口;进一步发挥第三方服务代办功能,优化项目备案、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项目建设“一条龙”免费服务;针对“招工难”,联系高校组织钱开区企业专场招聘活动10次,针对“订单难”,开展5次“企业咖啡时”产业链对接活动,帮助三基色、恒丰家具等企业累计对接订单约3000万元;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专精特新”党建联建机制,开展交流座谈、金融专场服务、实地研学等活动4场次,参与企业120家次。2023年累计走访服务企业8600余家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900余个,问题办结率为96.8%。

二是清廉建设筑牢底线。印发清廉开发区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合同管理等专项治理3项,全面排查挂牌以来1561份合同,组织修订管委会及钱开投公司各项制度规范;作为开发区公权力大数据运行平台全省试点单位,高效完成平台建设任务,有效约束招商引资等高风险领域的公权力运行;组织开展逐级政治家访,为干部配偶送上倡廉家书并组织签订廉政承诺;打造杭州市首条“亲清廉线”,被认定为余杭区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举办廉洁文化活动4场,覆盖约360人;拍摄清廉微电影《底线》,获得第五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浙江赛区优秀奖。

三是主题教育成效显著。按照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机关党员、两新党员、流动党员等各类主体特点,分层分类抓好理论学习,高质量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现场学习,组织党员前往枫桥经验展示馆、径山镇小古城村、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地现场参观学习。紧密结合打赢“两场硬仗”这一中心工作,推动一线破难,扎实做好“四下基层”,落实班子成员包干联系企业制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班子成员累计走访园区、企业、工地、村社等300余人次,开展产值攻坚,解决企业诉求。扎实开展“明德守法 完善自我”专项行动,推进团员和青年“以学促干”,主题教育期间已累计领办重难点问题50余个。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破解发展难题,推进616套人才房交付进程,提升村级留用地置换房产面积标准,完善各类交通配套设施,切切实实让群众得实惠。

2024年,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将以扩容提质和更名工作为契机,锚定高水平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地这一目标,牵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以“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的奋进姿态,全力做好谋产业、抢项目、打基础、建平台、优服务五篇文章。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长7%,其中制造业投资2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8%;招引产业项目5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制造业利用外资0.46亿美元;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家。

(一)聚焦智能制造,擦亮产业发展“金名片”

一是壮大“产业链”。持续深化“一智三新”新型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在现有78家新装备规上企业,6家新材料规上企业,3家新能源规上企业基础上,不断招引上下游产业项目,提高智能制造主导产业集聚度,同时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畅通“创新链”。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依托浙大先进电气装备创新中心等科创资源,促进企业与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产业良性互动和技术创新。三是筑好“人才链”。围绕“三支队伍”建设,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聚集高地,服务企业开展国、省、市各类人才计划申报;持续推进“五位一体”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二)攻坚重大项目,激活工业经济“源动力”

一是更加精准地“引”。关注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积极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地图和客商资源库、目标企业库,联动社会化招商和专业咨询机构,全力提升招商专业度,瞄准百亿级投资重大项目,聚焦世界/全国500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募投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力争招引5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5个,5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个。二是更加高效地“建”。全面提升项目落地率、投资率、达产率,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推进年度30个政府投资项目和16个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星耀无人机、高特电子、柏菲伦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三是更加有效地“测”。建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指标体系,对主导产业集聚度、规上工业亩均产值、亩均税收、规上服务业营收等指标实行动态监测。

(三)做强园区载体,筑牢产业发展“主阵地”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南部核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工作,打造南部创新创业新城。二是强化空间保障。坚持增量存量一起抓,全面梳理辖内空间低效和产值低效的地块,推进工业用地自主再开发、联合再开发、分割转让再开发等,为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提供空间保障。三是完善配套建设。加快完善内部道路框架,优化公共交通路线;着重推进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仁和广场地下综合体等民生项目;推进芳正国际综合体高端商务酒店建设,造浓园区商业氛围。

(四)加快企业培育,打造专精特新“新引擎”

一是健全培育体系。健全上市企业、“小升规”、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工厂”等培育库,完善企业培育和服务机制,力争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家、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60家、市级数字化车间不少于8家。二是做强专精特新。以工信部中小企业中心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培育服务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企业的集聚和梯次培育。三是打造产业联盟。为企业提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和市场拓展等公共服务,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打造共享合作平台,提升核心产业的集聚力和竞争力。

(五)优化服务保障,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一是提升服务效能。以钱开区亲清服务卡发布和亲商助企八大行动为抓手,上门推送一揽子政策和服务打包入企。二是强化数智赋能。稳步推进“余省心”钱开区专区建设,实现企业需要在线提交、企业诉求一键直达。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打造科创成果淘宝平台,建立“征集-筛选-发布-对接-撮合-成果”的全链条服务,探索“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和“科研机构上架,企业选购技术服务”的双向合作模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