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媛媛 通讯员 陈丽诗)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阿里巴巴集团乡村振兴特派员刘云飞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名女性把写字楼里的工位搬到坝上草原的故事。

如今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遇到这位裹着一身大棉袄、脸颊泛出两坨高原红的爽朗女性,你可能完全猜不到她原先是一名每天抱着电脑出入写字楼的公司主管。今年43岁的刘云飞历任销售、人事、培训、区域经理等多个岗位,曾带领团队拿下过无数大业务。而四年前的一个决定,让她的生活变得截然不同。

阿里第一位女性特派员

给老县城带来了生气

2020年4月,刘云飞报名选拔第二批阿里乡村振兴特派员。“做公益是我的一个梦想,我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年所积累的资源和所学所得奉献给社会。”经过层层面试、严格筛选后,刘云飞如愿成为了阿里选派的第一位女性乡村振兴特派员。

那年4月14日,是刘云飞到张北县的第一天。坝上的冬季很漫长,她还记得,那天从石家庄出发时,街头已经飘起了柳絮,而张北还在下雪,特别冷。

初到张北县的刘云飞发现,每天见得最多的是带孩子的宝妈、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张北没有太多就业机会,年轻人大部分选择去张家口城里或者更远的北京等地打工。一些没有稳定工作的人,则每天“站桥头”寻找打零工的机会,一天也就挣几十元。

如何解决当地待业人群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刘云飞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实现就业,就要有产业支撑。在这里要做的事和我以往的工作有所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刘云飞积极对接上游工厂,促成与本地扶贫企业的合作,做假发编织、穿戴甲、假睫毛的加工订单,衍生出穿珠子、缝扣子等不同工种。干农活的张北大妈们做起了手工,干得好每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在张北深耕的4年时间里,刘云飞推动假发勾丝、穿戴甲、服装加工等4个就业基地落户张北。基地订单量供不应求,辐射县域18个乡镇,日常稳岗500人左右,能覆盖3000名女工就业。

“基地提供订单和材料还有免费培训,她们可以回家干活,既照顾了家庭,又有一份稳定收入。”刘云飞说,看见许多曾经待业在家的女性有了收入和社交圈子,开始化妆打扮,从内到外有了自信,她感觉自己的生命也随之焕发了新的光彩。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年轻人。2021年,在刘云飞的推动下,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落地张北。“中心启用时,很多年轻人都回来了,首批200人瞬间就招满了。”刘云飞回忆当时,言语间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在客服中心朝九晚六,有双休,有五险一金,年轻人更愿意留下来了。”

此后,又有多个数字就业项目相继落地,辐射张北及周边县域,解决了650名年轻人就业的问题。刘云飞告诉记者,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原本空荡的园区街道渐渐有了人气,早餐店越来越多。围绕穿戴甲产业,当地也多了不少开美甲店的创业青年,老县城正在变得年轻化。

开拖拉机飞驰的“农家姑娘”

也是养老院里的“老闺女”

坝上四年,刘云飞走进了张北人的心里,张北的人们也在她心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城市工作了10多年的刘云飞,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熟练地开着拖拉机,帮老乡干农活。在日常相处中,刘云飞被淳朴热情的大妈们感染,一来二去便成了朋友。基地里订单繁忙的时候,地里的活来不及干,刘云飞就去搭把手。刨土豆、种豌豆……她感觉双脚踩在土地上,心里无比踏实。

为了了解情况,刘云飞一直在张北县里各处跑,县里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们都认得她,亲昵地叫她“老闺女”。

“最开始听他们叫老闺女,还以为是说我年纪大。后来才知道,老闺女是家里排行老小,是最最最亲的闺女。”刘云飞说起背后的故事,眼眶有些湿润。第一次来到这家由旧学校改造的养老院时,老人们只有床铺和一些基本的陈设,没有活动空间,日子过得清苦又无聊。刚好阿里有一档节目可以做房屋的设计和改造,她第一时间去做了沟通,利用旁边两间空房,给老人改造出了打牌、唱歌和聊天的公共空间。

老人们看到刘云飞为他们忙前忙后,把她当成了最亲的人,特意请社工代笔给刘云飞写了感谢信。看着信上老人们密密麻麻的手印,刘云飞感动得无以复加。“每次去养老院,老人们就翻箱倒柜地找出吃的,颤颤巍巍递到我手上,拉着我的手聊天。”刘云飞想起离开时老人们挥手目送的身影,心里柔软的地方又多了一角。

这四年,高原无遮挡的阳光改变了刘云飞的容貌。虽然每天特别忙碌辛苦,但她觉得内心很充实、很开心。投身乡村振兴,让她缺席了对女儿中考和高考的关键时刻,但她发现,身体力行做公益对女儿的影响超过了简单的陪伴,母女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

刘云飞坦言,假如重新选择一次,她依然会义无反顾地成为一名特派员。“作为女性,永远不要忽视自己的能量,别小看自己,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方向对了,路不怕远。”刘云飞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