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政主导,强化火灾防控责任落实。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抓整治的理念,向区委区政府做好汇报,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及安全生产、平安考核。今年以来,区委书记刘颖、区长王牮等区领导带队检查、部署消防工作40余次,批示指示31次;区消安委办部署开展行业部门消防安全“七个一”活动,推动16个行业部门制定本行业“七个一”方案;依托《余杭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督促各镇街、各部门切实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依托消防信用综合监管平台,督促全区484家重点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借助云治火高层建筑综合治理平台,全区3056幢高层建筑,861名楼道长经理人实现风险自查、隐患自改。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实体化运转的通知》,发挥消安委办区级指挥棒作用,常态化开展巡查、通报、督办,压实消防安全“责任链”,下发提示单8份,督查通报、督办单和函55份,督办单位580家、隐患问题820处。
(二)突出重点防控,消防安全隐患精准狙击。2023年,大队紧紧围绕“两会”,亚运、良渚论坛等重大消防安保及大排查大整治等工作,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相继开展了10余个针对性专项整治。大队瞄准火警多发领域,聚焦2大专项重点整治、4大消防重点领域、8类行业重点单位,紧盯燃气餐饮、电动自行车充停等重点场所,充分发挥派出所、网格员等力量织密基层监管网格,今年以来,完成整改区级政府挂牌重大火灾隐患区域1处,单位4家,高风险隐患小区29个;累计排查高层建筑竖向管道井2919处,清理杂物2052处,督改建筑内外部“生命通道”隐患问题1005处,围绕“平安护航亚运”,发放、签订《消防安全告知整改验收书》、《消防安全承诺书》共6654份,全面夯实基础、整治隐患、补齐短板,努力改善辖区消防安全环境,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
(三)坚持多措并举,重大活动安保圆满完成。围绕“平安护航亚运”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贯彻防消融合,深化消防宣传,出色完成亚运圣火采集、亚运消防安保、两次要人活动及路线、亚奥理事会大家庭走进良渚、良渚论坛等重大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为重大活动安保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推动全区构建“1+13+34+218+X”三级网格社会面防控体系,加强信息互通和会商研判,强化工作合力。一级网格落实每日部署调度,二级网格统筹三级网格,严格部署落实“456”严管严控措施。针对亚运场馆采取“消防+电力”、“消防+燃气”、“消防+维保”、“消防+物业”等捆绑作业模式,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亚残运会及良渚论坛期间,全区实现了“零火警、零火灾、零火情”的三“零”目标。
(四)加强基础建设,灭火救援能力逐步提升。今年以来共推动建设完成29个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全面提升改造5个专职消防队。依托基层力量和专业队伍,采取“一地一策”的建设思路,推动良渚街道、余杭街道分别投入3800及2300余万元建成“1中心5片区46村社”、“1中心6片区”全域布点无盲区消防救援体系。目前全区29个区域微站、5个专职消防队、218个村社微站、484个重点单位微站,共4000余名专兼职微站队员已经参与到“防消宣”一体化工作中。同时提请余杭区政府制发《全面建设杭州市余杭区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建设计划方案的通知》,明确三年建设计划,落实建设任务;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区域性及村(社区)微型消防救援站建设工作的通知》、提请区政府制发《余杭区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考核评价办法》,今年区政府共补贴1850万,对经大队现场核查验收合格的区域微站及专职消防队落实经费保障政策,每个区域微站拨付补助资金50万元,已发放29个,每个专职队补助资金80万元,已发放5个。加强对辖区重点对象、不放心场所和区域的“六熟悉”工作,定期开展日常巡查,研究制定严防死守措施,多方联动开展演练,建立与专职消防队、区域及社区微型消防站等联勤联训联调联动机制,强化实战打赢能力,开展全区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对抗赛,树立“全员普训、科学施训”理念,以考促训,体质强能。实现了接警后消防力量到场时间较以往平均提前5.5分钟,充分发挥了专职消防队和区域微站“灭早灭小灭初期”的作用。
(五)消除“监管盲区”,科技赋能基层消防智治。积极推动区委区政府将消防安全板块纳入“余智护杭”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建设内容,面向区、镇街、村社、网格各级工作人员及社会治理力量,利用全量信息视图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性自建房(沿街店铺)、高层建筑、电动自行车、养老机构、医院等重点整治对象接入全区“余智护杭”平台监测,为全面提升消防治理力量奠定数据基础,构建“全时段、可视化、实时化、智能化”的消防体系。一键派发消防排查整治任务到全区1496个网格,4888名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共下发打通生命通道、管道井等8000余条消防相关任务,实现任务流转一键派发、实时反馈,使“数字化消防体系”建设真正普及服务于社会大众,实现“传统消防”向“数字消防”的转变。
(六)疏通“末端循环”,消防宣传培训全面覆盖。精准聚焦“宣传对象、宣传阵地、宣传载体”三个方面,实现消防宣传全覆盖。组织辖区“一警五员”等基层力量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开展专项宣传培训50余场,完成培训相关人员5万余人次,开放消防站、消防体验馆50余次。督促各镇街广泛张贴《火灾案例警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燃气消防安全》等宣传海报,共覆盖5547个餐饮场所、218个村社区。深入居民住宅每周开展消防安全“敲门守护”,累计开展1000余次。对接区邮政局及快递协会,利用快递件具有流动性强、入户率高的优势,专门印制30万份消防安全提示贴纸,张贴在快递上;对接菜鸟公司在菜鸟快递单据上新增消防宣传标语,月投递宣传覆盖达10万余户。开展曝光行动,累计在中央、省、市、区级媒体消防安全隐患曝光35次。利用“两微一抖”新媒体平台、微信群及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短信平台,推送消防安全知识,发送消防安全短信提醒440万余条。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全链条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一是有效运行消安委实体化办公。完善责任监管长效机制,强化消安委指挥棒作用,统筹协调,督导问效,凝聚消防工作合力,结合辖区火灾风险特点和工作需要制定实体化工作人员培训计划方案,运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专项推进、督查检查、典型宣传等3个组,全面投入到高层建筑、出租房、两堂一舍和九小场所等专项整治中去。运用“每日一督查检查、每周一会议研判、每月一总结通报、每季一督办考评”等工作机制,指导镇街强化消防整治统筹推进,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提升火灾防控效能,探索社会面消防安全管理新模式。二是建立基层消防安全考核常态机制。充分运用函告、约谈、督查、通报等措施,拧紧各方责任链条,充分发挥区“余智护杭”等特色平台作用,强化问题督办整改。将消防安全加大权重纳入平安考核范畴,形成区对镇街常态化考核模式,突出火灾事故预防、消防隐患整治、基层基础建设等内容,“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提升整治深度和效能。同时,将消防安全纳入安全生产巡查范围,实现以全方位考核、督查、暗访的模式,倒逼各部门、镇街争抓消防安全整治。
(二)全领域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一是持续推进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紧盯高层建筑、村居民自建房、工业企业、医疗机构、沿街商铺、燃气、“九小场所”电动车充停等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落实常态化管理。联合公安、住建等有关部门,积极发动基层力量落实网格巡查排查,消除突出隐患,强化末端治理,坚决防范“小火亡人”。强化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情况排查,推动电动车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建设;集中治理消防车道、登高场地被占用问题,深化消防“生命通道”畅通;落实“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全面摸清全区“九小场所”底数和消防安全状况,集中惩治一批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通过督察、暗访检查、日常通报等方式,督促各镇街、各部门加快消防安全隐患整改进度,尽早完成隐患销号。二是全过程规范监督执法行为。根据正规化建设要求,全面落实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落实“正规化”消防监督执法制度,细化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各环节要求,加强内部执法监督、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提高镇街执法精准度,重点加大镇街委托执法、赋权执法力度,同时,对镇街执法人员通过网上教学、集中授课、实践观摩等方式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提高镇街执法水平。
(三)高要求推进消防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区域微站提升改造。根据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中“四队合一”要求,加设便民服务队,拟提升改造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30个,增配捕蛇夹、防蜂服、宣传投屏等器具;新建10个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增加区域微站专职队员96余人,累计共355名队员,落实发放区财政保障微站人员经费补贴政策,一个站区财政补贴52万/年。出台《余杭区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考核评价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从值班备勤、执勤训练、巡防检查、宣传教育、器材维护、应急响应、配套奖惩等7个方面细化考核,配套建成区域性微站绩效考核系统,每月量化排名,连续排名末尾的站点取消人员经费补助。二是有效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机构综合治理作用,针对九小场所大队将以良渚街道为试点,打造集公安、消防、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职能为一体的联勤服务中心,拓展工作效能,实现“出租房管理、社会面巡查、纠纷举报受理、现场调解、消防咨询”五大消防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