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发改工作情况

1.双“工程”亮点纷呈。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决策部署,加快建章立制,系统搭建四梁八柱,强化问题分层分类分级协调,提速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相关领域成效彰显、亮点纷呈。全年公布的17项通报晾晒指标中,7项位于全省前10。三个“一号工程”星级评定中,我区2项工程获评五星,2项获评四星; “十项重大工程”中,6项获评五星,3项获评四星。 

2.经济发展行稳势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36.43亿元,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对全市GDP总量的贡献占比超过1/7;增长8.5%,增速全市第一,分别高于全国3.3、全省2.5、全市2.9个百分点;实现金融业增加值达到93.06亿元,增长21.9%,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998.5亿元,增长11.9%,总量重回全省第一;区发改局获2023年度杭州市经济稳进提质攻坚行动集体嘉奖。

3.服务业发展再上层楼。全年全区实现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7156.33亿元、增长15.6%,总量全市第一;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66.81亿元、增长10.3%,总量和增速均列全市第一,服务业对全区GDP的贡献占比已达87%以上;“百千万”工程连续三个季度蝉联全省一类地区五星级评价;区发改局获2023年度浙江省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集体。

4.投资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大关,增长7.6%,分别高于省、市平均1.5、4.8个百分点;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五常荆山安置房项目共获中央预算内投资2.2671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前列;以我区西溪印象城为目标资产的中金印力消费基础设施REIT(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准予注册的批复。

5.项目开工落实有力。26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6.4%;5个“152”省市县长工程全部落地并完成统计入库;10个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43.3%。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杭州市段)被评为2023年第一批省“红旗”项目、2023年立功竞赛重点建设省级示范项目。区发改局获2023年度浙江省重点建设成绩突出集体。

6.共同富裕成果丰硕。在全省共同富裕考核评价中蝉联全省优秀等次,继续位列全市第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推动共同富裕浙江实践研讨会暨媒体行动”在余杭举行;径山镇入选全省首批60个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我区《推进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改革》在第二批省级试点中期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是杭州市唯一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区县。阿里巴巴集团和华立集团2个案例入选杭州市首批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优秀案例;区发改局被评为2023年度杭州市共同富裕工作先进集体。

7.企业上市再创佳绩。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共有上市企业34家(其中:15家境外);2023年新增上市企业5家〔经纬股份、雄岸科技(迁入)、爱康科技(迁入)、阿诺医药、大洋集团(迁入)〕,数量居全市第一。

8.军地对接示范引领。2023年,我区成功创建浙江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全市军民融合综合考评中位列优秀层级;新增9家持证企业,现持证企业已达30家,位列全市前列。

9.审核工作扎实推进。2023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批532件,总投资308.72亿元;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备案81件,总投资748.99亿元;完成企业投资项目核准7件,总投资10.07亿元。完成项目估算审核253个,总投资337.39亿元,累计核减投资13.54亿元;完成项目概算审核250个,总投资467.02亿元,累计核减投资17.94亿元。两项合计核减投资31.48亿元。

10.民生福祉不断增进。高质量开展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工作,在2022年东西部协作考核中被评定为“好”等次;扎实推动瓶窑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在2022年度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中获优秀等次;瓶窑千年古城列入全省第三批8大类22个耀眼明珠名单;区发改局被评为2023年度区人大代表建议、区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二、2024年发改工作计划

(一)推动经济攻坚

一是持续完善经济攻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上下协同、统分结合、条块融合的高效运行体系,构建核心晾晒指标分解落地工作闭环,以考促干、以考促建、以考促优。二是全面推进三个“一号工程”。优化完善推进机制,聚焦指标晾晒、星级评定再创佳绩,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三是全面推进“十项重大工程”。牵头谋划2024年“十项重大工程”推进工作,对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常态化分析预判,鼓励“十项重大工程”领域创新经验和特色做法的宣传推广。四是谋划2024年经济指标计划安排。做好主要涉经部门调研,结合当前实际和明年经济形势展望做好下阶段分析研判,系统开展2024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工作。五是科学做好综合考核。做好2023年综合考核收官工作,紧盯2024年省市谋划部署,深入全面分解落实各项任务,确保考人考事相结合。

(二)扩投资促项目

一是持续扩投资优结构,合力攻坚破难。统筹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强化投资形势分析研判,有力支撑实现全年目标。二是突出“千项万亿”工程重点,狠抓项目推进。重点围绕“千项万亿”工程、省市重点项目、集中推进项目等,加大跟踪监测力度,力促项目加快落地推进。三是强化保障,积极向上争取。持续多渠道积极争取资源要素保障,紧密跟进省重大产业项目、专项债项目储备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等。四是靠前督促,强化项目协调。持续贯彻落实“两级专班三级协调”机制,重点加快续建项目投资放量、新建项目如期开工、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撑。五是统筹安排,科学安排项目计划。做好2024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和产业投资项目计划安排,以2024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和产业投资项目计划安排为基础,细化、量化每个项目月度节点计划和形象进度任务。

(三)优化产业体系

一是全面落实浙江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完形成高效协同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再创佳绩。二是做好全区服务业牵头工作。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积极争创高能级创新发展区,提高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水平。三是推进楼宇总部双轮驱动。力争评定更多三星级及以上总部企业,做细做实楼宇(总部)经济工作,促进楼宇经济新发展。四是擦亮特色小镇金名片。明确突破和赶超方向,实现精准发力,持续发挥余杭特色小镇品牌效应。五是推动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推进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全力推进钱江经济开发区两业融合试点建设。

(四)全面深化改革

一是优化共同富裕工作体系。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的重要指示要求,系统推进贯彻落实方案,全力推进1个省级试点和6个市级试点,继续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形成共建共享合力。二是做实营商环境工作。推动形成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整改提升工作闭环,全力打造一流经济生态环境,打造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类事”增值式政务服务新生态。三是扎实推进平急两用。推进列入市级首批项目清单的项目落地,着力建设具有开放性、现代性、融合性、安全性的“平急两用”设施。四是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助推千年古城复兴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攻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等指标提升,有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五是推进信用余杭建设。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加强部门间联合激励惩戒,协调做好“信用+社会治理”一区县一特色试点工作。

(五)做好民生保障

一是持续推进能源工程。推动全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工程,助力全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二是不断深化双碳工作力度。深化落实省市双碳工作要求,加快我区云碳平台实践应用,营造绿色低碳推进氛围。三是强化保障能源安全供应。落实电力保供安全检查督查工作,保障全区能源平稳有序供应。四是持续做好价格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价格监测和成本工作,优化阶梯水气价,规范办理各类涉案财物价格认定。

(六)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着力提高组织工作质量。抓好干部梯队培养和日常考核,建立传帮带机制,不断提升发改铁军团队素质。二是持续巩固主题教育学习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是持续做好党建工作。进一步做实党建品牌,提升党建引领共建赋能的成效,丰富党员活动内容以及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内容和载体,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四是不断强化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把政治方向关,有效防范处置意识形态风险隐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