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区林水局围绕“守牢安全底线,擦亮生态底色”,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局内“10+N”重点专项为抓手,将林水事业融入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进程中,获得了全国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先行区域、2023年度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2022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2023年度全省水利工作综合绩效考核优秀单位、2023年度浙江省自然资源集约利用考核林长制专项优秀县(市、区)、浙江省第二十三届水利“大禹杯”竞赛提名奖等各类荣誉42项,并成功承办全国水库运行管理工作会议。现将23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速推进“碧水安澜”,展林水“领跑之姿”
1.水利投资再创新高。2023年度全区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4.9亿元,排名全省第一,提前3个月完成省水利厅下达的年度任务。2023年获得中央、省市补助资金8个亿,申请发行专项债10.2亿元,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100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总量全省排名第一。
2.重大工程持续发力。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入选省发改委评定的2023年第一批“红旗”项目(全市唯一),完成年度投资16.8亿元,是全省单体投资完成额最高的水利项目,项目推进成效分别获省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城西南排工程,完成投资10.1亿元,是全省单体投资完成额排名第二的水利项目;北湖草荡一期综保工程,提前5个月竣工,获评全省首批“观鸟胜地”,并获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3.重点项目全线铺开。紧紧围绕杭州市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目标,有序推动梦溪水乡、三白潭、北湖草荡等湿地综保工程。梦溪水乡编制完成湿地风貌专项研究报告和水利专项规划,相关重点项目已启动实施;三白潭综合保护工程(湿地生态修复)概念性方案和可研报告已通过评审,并申报了2024年政府投资计划;北湖草荡一期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于7月底提前5个月竣工,并在湿地修复领域为杭州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提供余杭模式。
二、全面助力“共同富裕”,展林水“示范之效”
1.竹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余杭区毛竹林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经第四十七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为毛竹林经营权规模流转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完成“1镇+3村”规模流转工作,签约率达95%以上,流转毛竹林面积8.58万亩,惠及农户5233户,助力9个村集体经济平均增长37%;全面(除试点村)启动百丈镇、黄湖镇、鸬鸟镇全镇域毛竹林流转工作;泗溪村竹材分解点已建成并投产,预计年加工能力2~3万吨;百丈镇沛诺5万m³竹木新型托盘项目开工建设,其配套竹材分解点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及立项工作。工作成效获得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充分肯定。
2.碳汇建设提速创优。余杭区成功入选“省林业增汇第二批试点县”名单,《余杭区林业增汇试点县建设方案》经区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长乐林场入选省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创建名单;“云碳”平台中的农林碳汇子场景已完成一期开发,林业碳账户本底数据细化至镇村两级;“浙林碳汇”项目开发已完成885亩国有林地、2505吨减排量的审核备案,其中1148吨已自愿捐赠至杭州亚组委助力首届碳中和亚运;长乐林场会同千年舟集团,就“可饰面定向刨花板产品”碳中和认证项目签订碳汇购买协议,交易碳汇量500吨,交易金额5万元。
3.林长制、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加强森林湿地河湖资源管护,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和水环境保障提升,持续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工作迭代升级。林业上,顺利完成松材线虫病疫点拔除目标,防控攻坚工作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表扬,并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承接并完成省林业局公益林管理应用场景试点建设、创新森林图斑整改销号制度全省经验推广;水利上,成功入选全国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先行区域;水旱灾害防御机制改革、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改革、东苕溪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大中型水库汛期控制运用水位动态管理等4项试点项目获省水利厅批复同意;在全市林长制、河长制工作推进会上,吴伟强副区长代表余杭区作交流发言。
三、全线攻坚“林水发展”,展林水“创新之举”
1.创新工作推进架构,凝聚全局向心力。2023年年初,全局15个科站单位梳理全年工作任务共计87项,其中基础工作39项,重点工作32项,创新工作15项。我局在各科站重点工作基础上,统筹梳理出“10+N”重点专项工作,采取党支部+业务科室,党员技术骨干+年轻干部等模式,成立或完善包含“碧水安澜”“西险大塘”“城西南排”“竹产业”“松材线虫防控”等在内的“10+N”专项工作专班,每月初分解任务计划,月中跟进完成情况,月末进行总结梳理,全年共整理半月报18期,月报9期,电子年报1期。截至年底,各专班任务完成率均达100%。
2.创新防汛防火机制,守牢全域安全网。依托两支队伍(森林火情早期扑火队伍、抗洪抢险突击队伍)、两个平台(林火智治平台、数智防汛平台)、一个模型(数字孪生),全面守牢防火防汛防疫安全底线。防汛防台工作上,顺利应对今年的4次水旱灾害防御IV级响应,组织小流域危险区人员转移并安全返回3次(“7.21”中泰街道山洪重要村落白云村14人、“8.28”百丈镇山洪重要村落溪口村21人、“9.27”鸬鸟镇山洪重要村落山沟沟村(下余)110人);森林防火工作上,通过97个“森林智眼”实现全区57万亩森林资源监测覆盖率100%,并通过森林火情早期处理队伍,确保森林火灾有效防控,全年无人员伤亡。
3.创新党建引领模式,获评全省示范地。创新打造“碧水苕溪 红盟先锋”党建品牌,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获评全省水利行业首个“党建进工地示范基地”、项目指挥部被授予区级“党员先锋号”。目前正积极打造“追随总书记的脚步”寻迹溯源教学基地——西险大塘防汛仓库,已陆续接待了国家和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调研考察60余次。并且依托“红盟议事制度”,鼓励沿线镇村居民参与议事,协调解决6个镇街20个村社用地用水用电及其它民生保障类问题130余个,回复处理信访件160余件。
4.创新生物保护体系,发现全球新物种。组织开展“余杭区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项目”的调查和图册编写任务,调查范围覆盖整个余杭区的各类主要生境。共记录野生动物1767种,维管束植物1568种,大型真菌34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发现全球鱼类新物种——苕溪鱲,该发现被CCTV多个频道报道。此外,我区建设野生动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市级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点,为全市首创。
在2023年的基础上,2024年区林水局准备以“牵头实施碧水安澜,协同推进共同富裕”为工作主线,继续围绕局内的“10+N”重点专项,开展“五大提升”行动,助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
一是守护碧水安澜,提升林水“大工程”。将“碧水安澜”工程融入良渚文化大走廊和新中心中轴线建设蓝图,结合本土特色文化,探索“水利+”发展模式。持续推进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和城西南排工程;加快实施三白潭和北湖草荡二期等湿地综保工程;加速建设仁和净水厂等重大污水治理工程。
二是拓宽发展路径,提升林水“大共富”。做好竹产业的后半篇文章,计划出台《毛竹林经营权流转工作手册》,完成百丈镇、黄湖镇、鸬鸟镇全镇域毛竹林流转工作;推动西部山区林道建设,计划建设林道20公里;将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融入到城西水系大规划中,持续探索水利工程开放共享新模式。
三是消除风险隐患,提升林水“大安全”。继续抓好两支队伍(森林火情早期扑火队伍、抗洪抢险突击队伍)、两个平台(林火智治平台、数智防汛平台)、一个模型(数字孪生),全面守牢防火防汛防疫安全底线。
四是着眼长效发展,提升林水“大保障”。助力营商环境提升,积极沟通向上争取林地指标,努力保障重点工程和保障性、公益性项目审批指标;在项目初期严格把关,为后期优审批、强监管打下基础;积极开展“三服务”活动,切实推动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五是助力人才成长,提升林水“大队伍”。完善局内部“项目序事、一线识人”干部培养机制,保持向上的干事氛围和用人生态,提升干部队伍业务水平,打造对党忠诚、勤廉并重的林水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