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审管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重点,强统筹、促融合,优流程、重实效,着力构建全链条、全天候、全过程的为企服务新生态,实现服务模式、服务体系、服务能级的全面升级。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1-10月,区级政务大厅共受理业务330.9万件,其中纳入“一网通办”办件数324.3万件,“一网通办”率达98%;网办掌办件307.2万件,网办掌办率93%。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余杭分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782个,总交易金额292.47亿元;全区共进行小额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485个,交易金额16亿元。
(一)多元融合,探索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破题开局
1.打造一站办结的线下综合服务中心。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整合集成全区涉企服务职能、资源、力量,积极组建线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并于8月18日正式揭牌启用,实现实体化运作。打造“6区2中心”功能布局,探索推出“知识产权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金融”“青年来余”“人才有为”“灵活就业”首批6个“一类事”增值服务事项包,导入20余个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组织,链接500多家第三方市场服务机构资源,一期形成特色增值服务事项138项,已帮助企业获得专利快审名额52个,协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5000万元人民币,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平均16个月缩短至3个月。截至目前,线下中心累计已受理办件约3万件,积极举办政企恳谈会、举办科创联盟活动、高企私董会、国高企申报培训、资金对接会等各类政策培训、对接等活动20余场,获得一致好评。相关工作做法被《杭州信息》第36期、102期分别以要情和专报形式录用刊登,并获《杭州改革》刊载宣传,同时在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专题培训会上进行典型发言。
2.构建一网通办的线上“余省心”平台。按照“113N”体系架构,统筹全区涉企服务部门,对全区52个涉企、涉人才服务应用进行评估与梳理,最终确定了32个应用,目前已集成14个应用,以线上平台为唯一入口,统建审批服务、政策服务、诉求服务、增值服务、特色应用等八大多跨协同服务模块,精准直达涉及30个业务部门的4大类业务应用。整合余杭区原有企业码、“三服务”小管家、亲清直通车等数字化平台,为企业统一配置智能客服小二,建立“企呼我为、使命必达”的企业诉求处置工作机制,形成“统一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部门联动”的全流程、可视化闭环工作体系。依托企业数据能力中心,整合集成企业标签384个,打造智能推荐引擎,通过模型算法自动推送各类政策内容、增值服务等适配信息。自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累计访问浏览量达62.13万次、月均访问用户量达1.9万人次;累计收集企业诉求744个,问题解决率99%;累计上线政策454项,服务企业人才8.7万家次,兑付资金38.07亿元。
(二)协同发力,持续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创新创效
1.创新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打造“520”工作新模式,印发《余杭区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研究优化覆盖全项目类型的模拟审批机制,聚焦用地审批、项目招投标、施工许可、图纸设计、联合竣工验收五个方面创新审批机制,提速重大项目审批进程。截至目前,已推进良渚石桥中心粮库项目等24个项目模拟审批,良渚通运产业园地块四项目等新增工业用地项目“拿地即开工”,项目竣工验收最快缩短至2个月,相关工作获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刘颖和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牮的批示肯定。
2.重塑投资项目代办机制。印发《余杭区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代办机制实施方案》,建立投资项目“12345”全周期代办工作机制,打造“发改部门-审管办-项目主体”三级联动体系,培育骨干代办员66名,组织开展全区投资项目代办业务培训,召开项目协调会议25次,协调解决各类项目推进中的多跨问题182个,主动服务包括之江实验室二期、阿里巴巴西溪五期项目在内的37个重大项目,企业满意率100%,相关经验做法获人民网、杭州日报、杭州新闻联播、明珠新闻、余杭时报、余杭视频发布等多家媒体刊载。
3.优化水电气网联合服务。印发《余杭区水电气网联合服务工作方案》,在“余省心”平台建设企业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服务事项,优化内跑系统建设行政部门综合审批流程,并在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水电气网联办综合窗口,联合市政公用服务企业组建联合服务团队,为企业用户提供水电气网报装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今年以来,已受理线上联合报装申请10单。
(三)需求导向,深入推动三级联动体系建设优化提升
1.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广政务服务2.0事项应用,加快构建“网上一站办、大厅就近办、办事更便捷”的“一网通办”模式。截至目前,3个区级中心、12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216个村社便民服务站、64处农商行“政银合作”网点均已开通“一网通办”线下站点,共认领政务服务2.0事项2037个,开通受理人员权限账号1674个,全区网办掌办率为93%。
2.不断推进涉企服务事项下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分中心区位优势和辐射作用。依托良渚分中心,辐射钱江开发区和良渚新城2个平台企业服务中心,联合平台企业服务中心、园区企业服务驿站,统筹涉企服务资源,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分别在仓前街道和五常街道试点将市场监管、税务等高频涉企事项下延到产业园区,推动实现企业就近办理涉企类审批服务。
3.加快推进涉老服务事项下延。依托瓶窑分中心,辐射带动西部镇街全面推行涉老政务服务“就近办、一次办”,梳理办理频次高、群众有需要、基层接得住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老年公交卡事项12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已下延至闲创社区、西溪源村、青山村等8个村社,累计办件量960件。
(四)攻坚破难,强势推动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有力有为
1.深入实施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行动。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全区28个责任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配套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以来,召开领导小组会议8次、专班会议17次、专题培训12次,发布简报5期。组织区发改、财政、住建等行业监管部门对全区2020年以来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项目进行联合督查,共查出问题项目109个,具体问题392个。强化问题线索征集处理,建立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处理工作机制,设置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受理专窗,形成问题线索受理、转办、处置、反馈工作闭环。截至目前,共受理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4条,均已办结。
2.持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制定出台《杭州市余杭区工程建设项目联合督查制度》《杭州市余杭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3项制度,修订印发《杭州市余杭区小额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3版)》等5项制度,不断提升招投标领域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质量,进一步消除行业壁垒,促进招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健全完善交易中心现场管理制度、招投标保证金退付等内控管理制度,改造提升现场管理设施设备,完成数字见证2.0系统部署,推进国企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完善“1+N”远程异地多点评标,打造广范围、宽领域、高效能的区域一体化远程异地多点评标新模式,全面提升交易平台数智化管理水平。
3.深入推进“清廉交易护航联盟”建设。以“清廉交易”护航联盟为载体,完善廉政责任体系建设,健全信息共享、问题会商、联合督查等联动工作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形成“综合协调+行业监管共治”的监管模式。坚持教育引导,把加强廉政教育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突出法纪教育和正反典型教育,不断提升廉政意识,把防范廉政风险、实现清廉交易贯穿交易服务全过程。
(五)多措并举,全面推动窗口服务质效稳步提升
1.落细督查整改。加强窗口日常督查管理,根据窗口工作特性,修订完善考核管理办法,明确窗口工作正负面清单,从作风效能、服务礼仪、团队建设等重点方面,强化对窗口集体及个人的全方位考核评价。同时,建立健全督查考评工作闭环,完善日通报—月晾晒—季评比—年考核的全流程督考管理,综合运用自主申报、科室联评、民主测评、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窗口督考工作科学性和准确性。
2.抓实信访处理。制定并严格落实信访投诉处理实施办法,以信访投诉为切入点,针对性落实整改提升,增强信访投诉分析复盘,完善信访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形成“事件溯源——及时解决——复盘分析——整改提升”的工作闭环,实现投诉办结率100%、复核回访率100%。同时,明确现场投诉处理流程,制定执行现场投诉应急处理预案,以规范的处理流程实现窗口工作人员权益和办事群众满意度的双保障。
3.做优志愿服务。依托社区、团委、高校等资源,招募志愿者79名,组建专业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志愿者岗前培训及实地带教、内部沟通协作等机制,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今年以来,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064人次,服务时长达5694小时,同时组织开展“浓情端午、感恩有你”、“庆团圆、迎中秋”等志愿者团建活动,增强志愿者队伍凝聚力。
(六)勤廉并重,不断推动审管战队建设唯实唯先
1.强化机关政治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学习12次、周三夜学53次,通过集中学习、分散自学、党员热议等多元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巡察整改落实,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细化责任分工,完成4个方面13项37个具体反馈问题的整改,建立完善制度30项,规范资金管理约200万元。
2.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以清廉审管建设为抓手,召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组织31名90后年轻干部分享以案促改心得体会,开展“清风护苗”专题座谈、“清风毅行 廉动审管”清廉毅行等警示教育活动。分层分级开展政治家访活动,着力延伸监督触角,深入了解干部思想动态、个人交际、家风建设、生活状况等情况,以廉洁家风涵养清风正气,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3.强化战斗堡垒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主题教育,高质量落实理论学习,组织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明德守法、完善自我”专项行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开展一线破难领办课题调研,推动主题教育与重点中心工作互融互促。全力护航保障亚运,深化党团联动,积极组织开展“我在文明圣地迎亚运”、“红领审管·护航亚运”专题党课、“红廉燃初心·奉献迎亚运”知识竞赛、“潮迎亚运@未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分批次下沉结对村社,开展平安巡访,营造全员参与亚运、服务亚运、护航亚运的浓厚氛围。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区审管办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强总理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上级决策部署,聚焦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和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进一步主动作为、开拓进取,为余杭“纵深推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奋力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头雁风采”贡献新力量、实现新作为。
(一)聚焦增值服务,进一步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
1.一体推进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2条”融合发展。根据八大服务领域内容在企服中心规划设立相应服务板块,对“民营经济32条”145条细化举措对应事项进行梳理,全量纳入企服中心,调整完善相关窗口服务内容。持续宣贯“民营经济32条”和省市相关政策文件,从理论和实操两个层面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民营经济 32 条”政策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全面提高窗口工作人员操作水平和服务质效。
2.持续加强“一中心一平台”深化建设。线下持续完善中心各项运行保障机制,加强协同联动,推动各专区责任部门加快制定专区管理制度、建立第三方服务机构遴选、进驻、运行和退出机制,在确保高效有序运转的基础上,会同职能部门,进一步梳理特色化增值化服务事项清单,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推动更多增值服务事项进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级。线上迭代完善“余省心”平台功能,统建项目服务、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法治服务、科创服务、开发服务、数据服务、诉求服务和资讯公告等十大多跨协同服务模块。加快平台整合和应用场景集成,探索特色应用建设,推进精准推荐引擎开发,优化算法模型,提升企业需求与政策供给的自动匹配度,更精准地实现超前服务、主动服务、全案服务。同时,探索试行通过专业的线上平台运营推广,实现服务带动流量、流量促进服务的正向循环,最终形成流量集聚的平台型效应。
3.探索推进增值服务“一核多点”发展模式。在建优建强“一中心一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构建“一核多点”的发展模式和服务矩阵。重点选取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杭州新侨创新中心)、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国家级)、科创共同体及高能级科创园区孵化器等,拓展深化“嵌入式”政务服务驿站模式,加强与相关部门、平台、园区的联动对接,设置涉企增值服务专区或专窗,为企业及人才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增值服务。
(二)聚焦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服务
1.投资项目“一类事”再优化。根据涉企服务“一类事”省级指导目录增值服务事项,结合余杭实际,围绕投资项目开工和竣工持续梳理项目服务领域“一类事”及增值服务事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协同中心管理制度,推动涉投资项目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同时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服务流程,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创新服务模式以及强化数据应用,持续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能,为企业提供投资项目全周期审批增值服务。
2.代办服务“全流程”再深化。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统筹各职能部门加快推进全区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管理落地见效,确保项目模拟审批和联合验收工作高效规范运行。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指导和开展政策讲解,协调各职能部门积极做好全流程管理试行工作,持续总结问题经验,不断推进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机制精细化、专业化,持续深化“管家式”代办服务,加强项目代办队伍管理和培训,主动服务项目,助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三)聚焦便民利企,进一步夯实三级联动服务体系
1.拓展办事服务功能。按照省市指导目录,并结合各镇街、村社实际需求,将企业群众关注度高、确实所需的办理事项进一步下延,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2.巩固事项下延成果。对各镇街建立“一对一”常态化帮扶机制,瓶窑分中心以指导个人类,特别是社保类下延事项为主,良渚分中心以指导市场主体类,特别是商事登记类下延事项为主,强化实践操作培训,夯实下延成果。同时细化梳理定向需求人群,引导其就近办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指导条件允许的村社,在便民服务站开辟网办专区或安排人员指导群众线上办理,充分利用好各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微信公众号等阵地,拓展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提升线上办、自助办比例,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聚焦阳光规范,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
1.全面提升综合治理效能。深入推进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与提升工作,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考核体系,形成全方位整治和提升工作长效机制,由点到面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强标前、标中、标后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提升工作实效。优化重点项目行业监管方式,加强行业监管与交易平台现场管理联动,完善信息共享、线索联动、协同处置、闭环反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行业监管”的联合监管实效。
2.拓展升级小额监管平台。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加快余杭区小额工程全流程电子监管系统功能迭代升级,通过新建监管大屏系统,挖掘系统累积数据和优化内置算法模型,进一步推动形成集交易、监管、预警为一体的小额工程全流程电子监管系统,实现小额工程项目全流程可查看、可留痕、可监督。
3.深化打造清廉交易品牌。深化“1+N”联合监管体系,探索以评审专家、代理机构、项目业主为监管对象的联合监管模式创新,完善交易现场监管、无感监测考核、重大问题查处等重点领域的联动工作机制。结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红雁清风”培树活动要求,常态化开展“清廉交易”廉政主题教育,多形式、多举措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建设工程领域廉政主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护航联盟廉洁底线意识。
(五)聚焦创先争优,进一步打造重要新中心窗口形象
1.加强示范引领。完善窗口考核评比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积极培育和选树各级各类示范窗口和先进典型,提炼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最美”标准,以点带面,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2.焕新导服形象。加强窗口导服员队伍建设,制定系统化培养方案,通过加强服务礼仪、沟通技巧、业务技能、政务接待等全方位培训学习、岗位练兵和实绩比拼,全面提升导服员综合素质和职业形象,着力打造一直气质佳、能力强、服务优、作风硬的导服员队伍。
3.提升志愿服务。广泛招募、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队伍,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健全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常态化开展志愿者队伍专业能力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志愿者队伍稳定性和专业性,形成具有鲜明审管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以志愿服务提升窗口服务体验感和企业群众满意度。
(六)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锻造勤廉并重审管战队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主题教育,着力加强干部政治建设,通过个人学、集中学、循迹溯源、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提升干部政治素养。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规范干部选任工作,注重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第一线锻炼、培养和识别干部,逐步建立干部梯队。探索建立晾晒比拼机制,注重先进典型选树,着力营造干事创业、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
2.加强清廉审管建设。丰富完善“清廉审管”品牌内涵,持续深化廉政主题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廉政党课、承诺践诺、清风之旅等活动,定期进行“回头看”和廉政家访,全面提升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注重年轻干部廉政教育,以“清风护苗”行动为抓手,推动审管青年干部在实干中砥砺品格、锤炼意志,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指导各支部从严落实“三会一课”、固定主题党日、周三夜学等规定动作,积极开展党建品牌打造等创新工作,做深做实“党建+业务”的结合文章,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