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重点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交出投资建设高分答卷。以“交通畅达工程”为抓手,着力攻坚交通基础设施大发展,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样板区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连续三个季度获得交通强国建设考核最高“五星”评定,全市“打赢经济翻身仗”赛马活动中由我局牵头的“公路运输周转量”赛马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完成全区重点项目交通投资78.5亿,推进运溪高架文一西路互通、瓶仓互通、良祥路互通、运溪隧道、闲沈路建成通车,进一步打通余杭、瓶窑、良渚快捷出行节点。
(二)坚持建管为重,交出城市品质高分答卷。牵头全区“迎亚运”城市品质提升攻坚工作,全年累计完成国省道大中修3条共计26.52公里,县道大中修7条共计19.23公里,危桥改造11座。以城市景观大道标准提升改造104国道,实现亚运会火种采集主干道升级,获评全省亚运氛围营造样板路段。在全市“美丽杭州迎亚运”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中,推进实施运溪高架月季腾挪,运溪高架标识标线标牌更换,文一西路、良祥路互通、瓶仓互通以及运溪高架重要保障路段夜景亮化工程,扮靓做美余杭重要迎亚运交通道路。
(三)坚持整治为要,交出环境提升高分答卷。以迎亚运环境保障为契机,聚焦乱搭乱建、黄土裸露、暴露垃圾等问题,围绕整治攻坚、提质提效、源头治理三大方面积极开展两路两侧环境整治工作。全年完成市级下发湖杭铁路整治任务571处、市级下发2批次“三化一平”任务共114处;区“迎亚运”环境整治提升攻坚专班累计下发任务清单40批次、问题点位4915处,整改完成率100%,推动全域公路铁路两侧环境实现质的提升。
(四)坚持保障为先,交出亚运服务高分答卷。在亚运七人制橄榄球赛、女排赛事期间,交通组织组上岗工作人员4900人次,保障运动员大巴230辆次准时进场、安排停车8700辆次,接驳专线运送约3.8万人次,公交地铁累计运送观众15万人次,其他出行方式约2.6万人次,未出现观众滞留拥堵情况,始终保持平稳、有序、安全,兑现了“安全通畅有底线,服务质量无上限”的郑重承诺。
(五)坚持民生为本,交出共同富裕高分答卷。“省级民生实事”中,我局负责的四好农村路项目,实际完成新改建里程16.4公里,完成率126%,养护工程77.85公里,完成率111%;客货邮融合发展项目,我区已开通黄湖、鸬鸟2条客货邮融合线路,累计运输快递11.3万件,确定虎山村农村物流点、太平山村农村物流点为“一点多能”农村物流提升点,累计收发快递25.5万件。“市级民生实事”中,完成12座公路沿线充换电设施并通过验收,完成城区交通堵点治理5处。“区级民生实事”四好农村路项目,完成提升改造里程63公里,完成率126%;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0条,完成率200%。
(六)坚持队伍为核,交出实干担当高分答卷。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坚持走深走细走实,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加快补强短板、共建共享,在打造杭州西站司机之家、闲沈路提升改造缓解拥堵、高桦路“小路变大道”、“小路灯大民生”推进点亮乡村公路最后一公里行动等方面均有出彩表现。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干部管理。通过轮岗交流,将政治思想好、综合素质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调配到工程建设、行业管理、行政执法等重要岗位,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加速新进人员成长。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更高能级规划建设,奋力打造一流畅达交通
确保杭徽高速老余杭互通接线改建工程6月份具备通行条件,继续推进中环仁和段、中泰段两项目开工建设,持续加强与富阳区、临平区的沟通对接。全力推进横湖路、荆余线、运溪路两侧综合整治工程(京杭运河至文一西路段)、天目山路良睦路至禹杭路段交叉口改建工程等项目全面建设,尽快打通串联城乡、统筹全域的关键道路改建提升。进一步谋划彭余线改造提升工程,中环顿力路、仁和大道、东西大道、双联互通建设工程,杭宁高速仁和互通改建工程等项目,加快形成串联区“一心三核”的交通骨架,助力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
(二)聚焦更高标准养护管理,奋力打造一流美丽交通
2024年计划完成国道大中修10公里、县道大中修23公里、危桥改造1座。坚持“美丽交通+”模式,开展浙江省“四沿”美丽富裕干线公路创建,提升235国道服务水平,助推交旅融合发展。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扩面,涉及金钟山—吴山坞、潘板小学—漕桥大香樟、石横线—东溪桥等50余条道路约60公里的提升改造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15公里、养护工程83.6公里,不断打通“通企、通村、通景”最后一公里,持续巩固提升“千万工程”成效。
(三)聚焦更高水平行政执法,奋力打造一流平安交通
继续保持对百吨王等严重超限超载、黑大巴、无证危货运输等严重危害安全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强西站等重点区域的出租车、网约车管理,严厉打击拒载、绕道等影响行业形象的恶劣违法行为;加强对逃避超限检测、动态监控制度不落实等突出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强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机动车维修、驾培、货运违法行为的打击。以湖杭铁路、杭宁高铁等重要铁路沿线两侧可视环境为工作重点,继续做好与市专班、镇街(平台)的上下统筹协调,加强与铁路部门的横向联系,齐抓共管落实长效,常态化抓好两路两侧整治工作。
(四)聚焦更高品质民生服务,奋力打造一流便捷交通
专项完善轨道站点周边公交接驳站点、非机动车停放区、立体连廊、风雨连廊、慢行路网等,提升轨道站点接驳品质。针对大型企业园区、学校、医院、综合体、景区等人流集聚区域,加强公共交通多元品质服务供给,推行预约、定制公交等服务,更好满足出行需求。2024年推进至少7处常发堵点治理,推广学校地下接送系统,新建地下接送系统不少于1处;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0条以上,新增改建港湾式公交站台不少于5处。
(五)聚焦更高质量智慧治理,奋力打造一流数字交通
完善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体系。整合现有交通行政执法前端信息化资源,通过指挥中心实时查看交通一线执法人员、车辆、岗位,实时感知交通要素动态,精准指导交通应急联动。依托省市统建的约车监管平台、非法营运监管平台,建立“上下联动”和“靶向执法”新模式。探索“空地一体”公路巡检方案。依托无人机自动执行预设航线进行公路巡检,实现对余杭区国省县道公路、高架路段、高速互通等重点区域的道路路面破损、道路周边绿化带、道路设施损坏移位、暴露垃圾等情况进行精细化巡查。
(六)聚焦更高站位党建引领,奋力打造一流先锋交通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在新时代交通发展中的引领保障作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列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把廉洁教育作为党组织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压实。持续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季度廉政体检、分层分类提醒式谈话等常态化工作,聚焦突出问题,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强化干部职工8小时外管理,严格遵守交通“十严禁”工作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