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围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主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202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84亿元,增速3.8%,创十年新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82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757万元,增长14.65%,全面消除150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5223元,同比增长6.9%,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53:1,三农主要指标稳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区县,连续5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等次,夺得全省首批“神农鼎”。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产业发展成效明显。一是做稳粮食保供。2023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2.91万亩、总产量10万吨以上,面积、产量均实现持续增长。全年出栏生猪达9.13万头、家禽265.97万羽,创建国家级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家。二是做优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建设,重点打造瓶窑果蔬、仁和渔业、径山茶3条农业全产业链,径山茶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高分通过省厅初步验收,并列入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单位名单;我区《径山茶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三是做强优势产业。深耕“农业+”文章,培育农村特色民宿、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创建首批省级农产品电商村3个,数量全市第一;“禅茶一味·品茗问道之旅”和“杭州余杭中泰道茶养生旅游精品线路”入选2023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二)乡村建设提档升级。一是立足特色鲜明创建省市未来乡村。深入挖掘各村特色文化和优势项目,完成5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6个第二批市级未来乡村试点村续建任务,启动15个第三批市级未来乡村试点村建设。二是立足片区发展推动示范带建设。持续推进第一批5条示范带和5个示范村创建,启动第二批5条示范带和17个示范村创建。出台《关于明确未来乡村示范带及示范村创建工作若干事宜的通知》,完善未来乡村建管体系。三是立足全域美丽实施提质扩面。实施234个组美丽乡村扩面提升项目,进一步扩大美丽乡村建设组级覆盖面。上半年,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余杭区围绕赓续“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分别作典型交流发言;10月,径山村、小古城村入选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考察点位,成为全面展现全省“千万工程”成效的重要窗口。
(三)强村富民步伐加快。一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开展省级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工作,创新发展路径,开展留用地指标换房产、强村公司、飞地抱团、村建民用等探索实践。二是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出台农文旅发展政策,推进民宿产业从增量扩面转向提质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制定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贴息工作实施方案,研究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项目,着力提高低收入农户增收。三是深化区域协作机制。继续深化“1+5”山城协作和“5+5”联合体协作机制,推进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落户项目92个,总投资超79亿元;实施“西部富美”专项行动,累计实施项目248个,总投资162.7亿元。
(四)农业双强走在前列。一是提升农业产业数智化水平。建成数字农场3家、数字牧场5家、数字渔场4家和未来农场1家,位列全市第一。持续深化数字乡村建设,3个村获评首届全省数字乡村“金翼奖”百优村,连续三次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行县。二是提升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推进6个省农业“双强”在建项目,实施“一对一”指导“三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获评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蔬菜)先行县、省农业“双强”行动成绩突出集体。三是提升经营服务能力。出台《杭州市余杭区农事服务中心规划布局方案》,上报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案例1个,农艺农机融合试验示范案例2个,获评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五星级)荣誉。
(五)三农改革持续深化。一是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出台《余杭区乡创空间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加快推进乡创空间建设。重点推动4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入6.5亿元以上,有力推动资金进乡村。二是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余杭区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农民建房“一件事”联办系统通过验收,全面实现线上办理登记工作,全年完成办件982个。三是实施人才振兴工程。持续推进农创客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增农创客272人、农村实用人才658人,强化农村职业经理人培养体系研究,顺利通过浙江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建设考核。
(六)乡村治理稳步推进。一是加强“三资”管理。重塑规范各类制度,编印《村级集体资产租赁操作指南》等文件,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二是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落实《赋清分、季晒廉,全域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工作机制,全区82%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清廉村居标准,在全省“清廉村居”推进会上,余杭区作典型发言。三是强化三农安全根基。健全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杭州大观山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无非洲猪瘟小区”,为杭州首家。全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54个,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局上下将以打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余杭样板”为目标,以高分完成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两个国家级创建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余乡”建设,实现三农共富先行。
(一)推动产业高质发展,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进一步稳定农作物种植生产规模,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5000亩。以点带面推进全区稻田新型综合种养工作,深耕设施农业、数字农业和智慧机械产业,提高种植业综合经济效益。
(二)推动三产深度融合,走出转型升级新路径。大力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等土特产业,全面完成瓶窑果蔬、仁和渔业、径山茶3条全产业链项目创建。推进民宿农家乐重点培育项目,丰富农文旅体验项目,着力提升产业融合集聚度。推进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3.5亿元以上。
(三)推动乡村风貌提升,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全面推进10条未来乡村示范带和17个未来乡村示范村项目建设,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谋划出台和美乡村提质扩面专项政策,进一步扩面和美乡村覆盖面,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覆盖。深化乡村经营理念,科学布局旅游、康养等新业态,衔接项目建设与乡村运营。
(四)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实现村强民富新提升。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区强村公司发展工作,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通过“强村公司+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推进乡村产业融合提质增效。持续落实富村十条政策,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村建民用项目建设,增加村集体资产性收入。
(五)推动农民创业创收,打造共富示范新成果。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及低效村集体资产和闲置农房,有序做好低收入农户帮促扩面工作,落实低收入农户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兑现,推进区级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实施。加强对农创客项目的支持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完善农村职业经理人团队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其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六)推动三农改革深化,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积极申报2024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全国整县试点工作,制定余杭区土地延包试点方案及细则,稳妥推进延包试点工作。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向乡村延伸拓展,培育建设3个乡创空间,推进创建5个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精准实施农业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