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心打造城市中轴,空间规划取得新进展。

一是创新打造城市重要新中心。开展《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实施性城市设计及重点建筑景观概念设计》国际方案征集,期间收到来自16个国家66份优质报名材料,由专家评选福斯特、肃木丁、罗杰斯、SOM和华南理工5家单位入围,最终评选以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方案作为下一阶段中标深化的蓝本,全面擘画世界级的城市中轴空间形象。二是强势推进规划编制攻坚。扎实推进“1+12+22”规划体系编制进程,分区规划方案基本稳定,成果上报省政府审查,12个乡镇级总规完成听证,22个详规单元中涉及大走廊的6个单元获市政府批复,钱开区等3个单元通过市规委办审查,良渚东等7个单元通过市规划资源局专题审查,良渚文化村等2个单元已通过区政府专题审查,径山南、北等4个单元通过专家评审。三是科学布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构建“5+18+X”文体场馆体系,重点优化大剧院、音乐厅、全龄友好中心等建筑体量及组合模式。构建“1+1+5”(一主一副两个中心和五大魅力空间)商业商圈整体布局结构,规划选址高端酒店21处,完成6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

(二)土地出让再破400亿,保障项目取得新成效。

一是全力抓供给。以“重点出让一批、提速做地一批、挖掘潜力一批”三批联动工作法,加速土地供给,推进土地出让提质增效。完成收储5178亩,出让2760亩,工业用地出让首次突破1000亩,全年实现出让金超400亿元。攻坚征迁清零,完成征迁项目132个,拆迁住宅1360户、非住宅144家。二是全力争指标。全年新增计划指标3200余亩,计划指标执行率100%。完成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达标加固工程(杭州市段)、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南北线)工程、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区行政学校)新建项目、天元公学和睦校区建设项目、良睦路道路工程(二期)等重大民生配套项目用地报批。三是全力盘存量。完成“三块地”消化任务2.34万亩,其中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114亩,供而未用土地1361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4704亩。  

(三)土地整治成效突显,资源保护取得新突破。

一是推进全域化土地整治。以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径山镇小古城村等3个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验收,实现永农集中连片面积1.37万亩、垦造耕地面积376亩、建设用地复垦面积267亩。其中,径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入选全省十大优秀案例,瓶窑镇窑北村“千亩方”永农集中连片整治项目获评全省第一批“百千万”优秀项目,良渚街道良渚村等7村全域项目荣获土地综合整治省级精品工程。二是构筑全链条耕保体系。完善“田长制”工作机制,先后印发“田长制”相关配套文件3个,累计完成巡查任务2755个。全面开展“耕地智保”,部署视频监控点位250个,覆盖耕地面积15.24万亩,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图斑30个。积极开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专项行动。三是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扎实推进耕地功能恢复验收工作,累计验收通过项目44个,实现耕地功能恢复面积3.4万亩。研究完善林耕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可实施项目区面积2600余亩。开展“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项目和中央环保督察废弃矿山问题整改项目“回头看”行动,做到问题点位即查即改。青山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做法入选“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和“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助企便民取得新作为。

一是审批机制跑出速度。全面压缩办事时限,通过提前审查、过程补件,实现集中出让住宅用地从成交到工规证核发平均34天,最快19天(去年同类出让宅地平均需要45天,提速11天)。创新工作思路,首推工业用地“竣备即发证”模式,实现联合验收、竣工备案、产权登记等环节同步办理,将不动产办证时间由原来10多个工作日缩短为竣工备案当日办结。二是在办项目抓好进度。紧盯历史遗留问题,完成西溪湿地存量建筑确权办证任务,化解“办证难”问题房屋2787套。跟踪重点项目,针对不同类项目“特事特办,手续照办”,规划用地核验办结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共完成规划用地核验项目97个,总建筑面积887.4万平方米。 三是全力筑牢安全防线。做好房屋拆除施工安全生产、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亚运保障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今年以来,全区未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有效保障我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85名群众的人身安全。

(五)政治为要品牌赋能,党建工作取得新提升。

一是扎实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认真落实“一岗双责”,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和党员培训活动,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整改落实审计反馈意见、干部作风集中整治、履行规划资源管理职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贯穿于主题教育始终。二是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加强机关政治建设,承办全区“固本强基建铁军、规范建设筑清廉”清廉基层站所(子公司)建设警示教育大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每个支部和党员覆盖,不断筑牢廉洁从政底线。三是持续深化党建品牌建设。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一条主线,发挥“便民服务先锋队、助企纾困先锋队、资源保障先锋队”三支队伍协同作用,以“助企服务团”的形式,赴辖区平台、镇街的重点企业,开展精准上门服务,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点对点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统筹全局、聚力中轴,全面下好空间布局“先手棋”。

一是打造国际一流城市会客厅。做好中轴线城市设计深化工作,将成果落实到法定详规成果中。加强项目支撑,以高标准、高定位,协助推进城市服务综合体、溪岸未来公园等近期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并充分衔接落实城市设计要求。深化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对土地出让和规划实施进行全面引导和管控,增强规划的传导力、穿透力,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攻坚工作。深入推进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力争2024年全面获批,加快已批复详规入库工作,确保项目审批有规可依。开展轨道交通线网、蓝绿空间管控、产业空间布局等规划研究,做好规划保障及指引。三是谋划城市公共事件助力城市推介。结合余杭现有城市设计成果、优秀建设实践案例,举办“余杭首届城市空间艺术展”(暂名),体现余杭国际化、科技感的城市特色,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公众参与氛围,提升公众对城市新中心的认知度,丰富余杭的人文内涵和生活形态,保持城市新中心的宣传热度。

(二)项目为王、重点为先,全力备战来年“开门红”。

一是抓好指标保障。树立“抓项目就是谋发展”的理念,坚持“以指标跟着项目走、差别精准化配置、优先保重大项目”的原则,建立项目用地保障清单,强化用地指标的精准分配;联合发改、经科、商务等部门,加大重大项目申报力度,协同发力争取国家和省预留指标统筹支持,保障全年民生、产业项目用地落地。二是抓好做地出让。按照“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原则,提前谋划土地出让计划,科学制定时间表、任务书,加快完成地块净地收储,把握市场行情节奏,强化招商推介,紧盯重点板块及重点地块,确保明年一季度出让工作,全年出让金任务超400亿元。三是抓好集约利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增存挂钩”强化资源精准供给,大力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结合上级最新试点政策,积极探索土地复合利用、立体开发模式,释放存量资源多维度价值,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三)建章立制、借势借力,全力管好资源保护“责任田”。

一是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空间布局“层层套合”的目标。二是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积极实现“人防和技防”到全面“技防”的转变,全面贯通“耕地智保”场景应用,持续做好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专项行动和整改问题“回头看”工作。三是科学推进管理督促工作。持续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按照余杭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督促镇街加快落实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图斑销号工作。

(四)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全力聚焦共同富裕“方向标”。

一是服务端智治提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测绘数据动态更新工作,纵深推进“数字余杭”建设。持续优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数智服务,探索不动产登记零材料、零等候、零次跑“三零发证”模式。充分利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及新规划许可审批系统,更高效完成在一体化审批事项,持续推进“多测合一”“核验合一”改革,实现工业项目竣工“最多跑一次”目标。二是供给端精准配置,助力共同富裕。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不断提升土地价值;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一老一小”“十五分钟生活圈”服务体系,不断保障民生福祉,提升城市能级;扎实做好留用地后半篇文章,准确把握乡村特色、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创新村级留用地机制,强化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三是监管端持续发力,提升防范能力。持续开展全区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抓好征迁收储、矿山治理、土地整治等项目安全生产监管。定期开展“以案释法 以案治本”培训会,梳理总结各地区实践中碰到的突出风险点和典型案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把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到自然资源工作的各个方面。

(五)令行禁止、一岗双责,全力锻造队伍建设“主心骨”。

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坚决有力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执行有力。弘扬务实高效之风,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以“钉钉子”精神将重点工作抓紧盯牢、落细落实。恪守依法行政之职,局领导班子、科所负责人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管好自己,带好队伍,争做清廉有为干部,筑牢拒腐“防线”,坚守廉洁“底线”,远离高压“红线”,守好自己的“政治生命线”。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以一流作风打造余杭规资铁军先锋形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