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余杭区住建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建委的关心指导下,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工作部署,锚定市委打赢“两场硬仗”工作要求,以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为目标,奋力推进余杭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提能升级,夺取经济发展“全年红”。
一是建筑产业增加值增速。深入秉持培育、招引两手抓原则,出台余杭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企业培育方案,截至目前,成功招引22家建筑业企业、新批资质12家;认定现代化示范企业36家。2023年,全区完成省内建筑业总产值294.2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491亿元,同比下降9.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6.83亿元,指标综合得分位列全市第二。
二是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及时落实“杭六条”新政,引导企业有序增加房源供给,加快库存去化。全年全区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229.19万方,同比增长5.3%。同时,拿地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项目推进会议,并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加快项目审批、开工建设,跑出19天开工46天销售的余杭速度。房地产项目投资完成488.78亿,同比增长31.7%,增速位列全市前列,相关举措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正面批示,并在全市作为典型予以交流。
三是人才招引蓄力产业升级。通过既有房源转化和项目新建等方式,加快人才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给速度。本年度完先后完成才泊嘉院、才栖名居、景腾家园、雍贤山庐(一期)、埠印贤府等5个(共6期)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累计推出房源1981套,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关于余杭区才泊嘉院试点配售工作的总结汇报》获市委书记刘捷正面批示,相关工作举措获王牮区长批示肯定。
(二)平安维稳,打造亚运攻坚“压舱石”。
一是强化项目监管实现保交楼。全面加强房地产项目风险研判、风险稳控、风险化解,全面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工作,监管额度内资金确保全部用于项目工程建设,监管额度外资金督促房地产企业优先归还项目负债;优化资金监管流程,预售资金监管节点后移至项目交付且完成产权证初始登记,有力解决房地产项目办证问题。
二是织密亚运市政管线防护网。着重围绕亚运场馆外围保障区的市政、供水、供电、供气设施,顺利保障各项重大活动举行。牵头开展杭师大校园内部、场馆外围保障范围等区域的点位排摸、巡查养护及隐患整治,全力保障比赛场馆及强化非竞赛重要保障场所设施的运行安全。同时,制定场馆外围保障方案、应急预案等10余份,组建应急抢修队伍,配备专业保障车辆与机械设备,赛前共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20余次,赛事期间全天候24小时值班值守,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创新建筑工地驻点服务机制。牵头属地镇街、平台及区属国有企业开展建筑工地服务保障行动,选派261名服务保障专员进驻全区302个建筑工地现场开展“一对一”驻点保障工作,督促项目关键人员到岗履职,现场监督安全生产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服务项目推进问题困难,及时摸排化解建筑施工领域潜在风险隐患。亚运期间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问题435处,协调解决工程车保供“白名单”等事项28个,开具停工单95份,对34家施工、监理企业实施信用惩戒扣分38.5分。
(三)住有宜居,获得民生实事“幸福感”。
一是拓宽渠道加速筹集保租房。通过存量安置房改建、产业园区职工宿舍转化、长租公寓转化等渠道,今年累计认定保租房项目29个,房源1.06万套(间),三季度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房源筹集总量位列全市前列;同时,创新开拓筹集新渠道,结合我区实际,大力推动安置房转保租房试点工作,落地永乐安置房转化项目,有效扩展了房源筹集渠道,同时为安置房基层治理提供新思路,试点工作获王牮区长正面批示。
二是老旧小区改造树立样板典型。通过充分征询居民改造意愿和意见建议,健全居民议事协商机制,搭建数字化治理平台等方式,坚持党建引领,盘活利用存量用地增建公共服务设施,关注“一老一小”服务配置,加快老旧小区项目实施,打造旧改典型。2023年我区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8个、面积20.6万方、惠及居民2172户(完工12个,面积12.7万方),区住建局获评杭州市2022年度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良渚街道花苑新村南区、余杭街道金源公寓分别获评2022年度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最佳案例”、“典型案例”。
三是谋划建设新中心高品质安置房。纵深推进“杭州城市新中心”“两廊一轴、一核三片”等空间概念规划,研究全区942平方公里内农民多高层公寓建设安置区域划分调整工作,出台《余杭区安置房项目建设指导性意见》,规范统一全区安置房建设标准,改善新中心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同时,以改善城市面貌与提高安置居民生活质量有机结合为目标,探索引进优质房地产企业参与代建安置房项目,配套出台《余杭区安置房项目“1+N”开发管理模式试点方案》,建成让群众看着舒心,住得放心的高品质安置房。
(四)整体提升,谱写城乡建设“美画卷”
一是推动共富基本单元建设。持续做优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推动城乡品质提升。今年来,梦想未来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良渚遗韵”县域风貌区获评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云上科创”特色产业风貌区、“立体云城”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等获评省级样板区,“径鸬禅茶慢旅”入选省级首批共富风貌游线。加速推进未来社区创建工作,目前禹上社区等10个社区获评省级引领型未来社区,邱桥社区等4个社区获评省级未来社区,新增45个省级共富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同时,承办省级“添彩亚运·风貌游线发布会”、全省风貌驿创新设计大赛、全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参加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工作现场会,余杭区作为唯一县(市、区)在会上做共富基本单元综合性交流发言,解析典型案例,分享经验成果。
二是推进社区创建现代化、未来化。围绕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工作部署,持续深化小区党建“153”筑基行动,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组建业委会173个,新建146个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率92.8%。全区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达56.45%,成立区级物业行业协会党支部,指导全区物业行业党建工作,打响“先锋铸建”党建品牌,擦亮“余你同心”党建子品牌,成立25个物业企业党组织,形成支部辐射、“新生力量”催生的良好势头。
三是推动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持续做好浙派民居、美丽乡村等文章,描绘“一村一画”“一线一景”。年度投资额达到3121万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推进创建工作方面,中泰街道双联村和仁和街道双陈村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鸬鸟镇山沟沟村、良渚街道荀山村正在开展资料整理、台帐制作等验收准备工作;鸬鸟镇仙佰坑村和百丈镇仙岩村创建规划已编制完成,正有序开展村庄“三拆三化”项目。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房产企业资质办理、预售证发放、预售资金监管等方面,以亲清关系为导向,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核速度,保障审批审核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初步计划,2024年力争房地产投资突破500亿,同比增长5%以上。加强板块销售监测,合理安排新建商品房住宅供应,保障新建商品房项目供应销售签约速度,全力加快新建商品房交易速率。全方位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纾困解忧,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取消商品住宅销售限价政策,根据全区经济大盘需要和房地产市场实际,科学合理制定2024年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指标,全力以赴支持经济发展;在建筑业方面,打好“评定分离”和“联合体投标”组合拳,用好评审区间中招标人推荐3名的新规,提升本地企业市场参与度;向建设单位推介区内优质施工企业名单,对于采用本地施工企业的直接发包类项目,在加快审批流程上予以支持。针对性修订建筑业奖补政策,增设首次在我区报送省内产值、支持提升产值规模、鼓励建设单位选用区内施工企业等奖补条款,持续放大政策及营商环境优势,以政策引领我区建筑行业发展,力争2024年建筑业省内总产值增速排名全市前2,建筑业增加值综合得分排名全市前3。
(二)不懈筑牢平安防线。一是常态化开展房地产项目风险排查,坚持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全力落实各项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继续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守住不发生资金断裂、项目烂尾等重大风险底线。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和秩序整治力度,做好源头管控,全面减少涉房类矛盾纠纷;二是进一步发挥燃气专委作用,针对6000余户燃气非居民用户端,细化落实各行业管理部门认领监管对象,建立健全教育、卫生、民政等行业燃气安全监管,让各项文件制度和隐患整改接得住、落得实;不定期联合教育、民政、农业等部门对学校、养老机构、农家乐等用气场所开展日常燃气隐患排查,指导落实隐患整改,不断提高用户端燃气运行安全,杜绝燃气爆炸等事故发生;三是牵头建设工程专委会,构建行业监管、属地负责、企业互查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突出“三种方式”,发挥“三大力量”对全区建设工地开展全方位的检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各类隐患,督促企业开展施工现场隐患自查自纠,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提升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停工、信用惩戒、约谈、行政处罚等方式,以严管重罚的态势督促整改,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不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确保一般事故数及亡人数同比明显下降。
(三)致力实现住有优居。一是创新推动保租房筹建。充分挖掘产业园区周边存量安置房资源,充分调动镇街、村社、国企等主体积极性,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结合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利用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推进工业邻里中心建设,切实解决产业工人住房问题;深化落实余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资金奖补政策,通过政策激励,推动市场力量深度参与,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力度,拓宽保租房建设资金来源,2024年力争新筹集认定保租房9100套(间)以上。二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特别是电梯加装工作。由社区网格员、单元楼道长等群众的“贴心人”组成宣传小分队登门走访,听取和了解群众的呼声,积极协调各方意见,邀请相关专家、电梯公司等专业人士为业主答疑解惑,指导组建“加梯帮帮团”队伍,做好技术支撑和宣传服务等工作,多举措提高居民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民生实事项目的认知度、参与度、满意度,2024年力争完成加装电梯100台。三是引进滨江、万科等有资质、有能力的物业公司,按照商品房小区的管理模式对安置小区进行物业管理,同时,适度放权,成立业主委员会,让业主们有一定的自治权,提高业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制定新的物业管理制度。2024年计划引进滨江物业,打造建后管理亮点,对比带动提安置房小区更换高品质物业管理。
(四)勾勒蓝图提升风貌。一是谋划2024年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任务,开展建设方案编制工作,计划建设城乡风貌样板区4个;督促镇街完成镇街级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专项规划,持续推进2024年未来社区创建项目,重点推进华兴社区、施家湾社区等具有特色的未来社区试点,计划建设未来社区14个。总结提炼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经验做法,为全省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余杭典型案例。二是强化物业品质提升,组织技师学院与物业行业开展党建共建系列活动,为企业更好的解决人才需求,进一步推动物业服务品质提升。通过村社与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合作,成立强社公司等方式,推进安置房小区物业管理的有效提升。同时,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考核机制,建立物业企业信用评定考核激励制度,强化结果运用,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业委会(物管委)应建尽建,专业物业覆盖率动态保持95%以上。三是以农房建设改造为主要内容,指导2024年创建村全面推动彰显浙派民居特色的现代宜居农房建设,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安居宜居的美好生活需求。同时加强对2023年启动创建的鸬鸟镇仙佰坑村和百丈镇仙岩村的督促指导,彰显创建成效,争创省级优秀。2024年计划争创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