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科技城常态化运行的自动驾驶接驳车

北京亦庄道路杆件上挂载智能路侧终端RSU

(记者 徐赣鹰)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分别有一条自动驾驶接驳示范线路和自动驾驶景区游览观光线,这两条专线均为杭州市首创,运行半年来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自动驾驶接驳示范线路设有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梦想小镇、杭师大仓前校区等站点,深受青年创客和大学生的欢迎。相关车路协同系统由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企业成立至今短短三年,市场触角已经从长三角、京津冀直溯大西南和粤港澳大湾区,基本扩展出了一个全国版图,成为了余杭区智能网联领域的“准独角兽”。

努力践行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这是海康智联的笃定目标。作为第一批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海康智联以高效的体系化研发能力为后盾,业务快速涉入20余个省份。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深度参与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参与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市域产教联合体,在直接介入示范区2.0阶段小规模部署基础上,眼下又全面参与3.0阶段规模部署和场景拓展的规划设计和解决方案搭建,以及“车-路-云-网-图”高级别自动驾驶标准体系搭建,提供车端设备、路侧感知、云端数据等关键支持。

“现在大兴国际机场已完成建设部署,北京南站等站点的接驳场景应用很快会开放,这将对公司实现一系列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和一批中间产品推广应用起到示范效应。”海康智联解决方案总监黄浩说,“北京正在和杭州、武汉、广州等城市一样,成为海康智联科技成果的‘活态展厅’。在‘人-车-路-云’充分交互协同下,智慧出行场景离我们大众生活越来越近。”

而在三年多前,海康智联还只是一个位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海创园)4幢的中电海康研究院车联网项目组。当时正是智能网联风云初起之时,项目组搭乘了行业“头班车”,承担起工信部和浙江省共建项目——5G车联网示范试点工程一期项目,研发出“透明道路+智能路侧设备RSU”等体系架构与产品。项目组在海创园蛰伏三年多之后,才“破壳而出”成立了海康智联。

“当时初创团队也就20多人,现在研发人员已是当时的10倍。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的政策扶持和营商生态,杭州市和余杭区给予公司‘网联示范’板块很好的应用场景,不久前,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先行试点区域范围公布,未来科技城板块128平方公里及良渚板块4平方公里都纳入了先行试点,整个智能网联科技应用的大趋势已十分明了。智能网联赛道顺应未来消费终端需求,刚好又为现在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提供技术赋能,‘智慧车联’这一板块必定会为公司带来很大的业绩增长空间。”黄浩说。

不仅是“网联示范”“智慧车联”,如今“智慧高速”“智慧交管”“教育实训”也已成为海康智联重要的业务板块。如在“智慧高速”板块,海康智联以全息全要素感知为基础,通过毫米波雷达、高清视频等感知设备,构建起全天候感知系统,可精准采集交通事件信息、预防事故。“当前,公司正在海南等省份快速推进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提升当地交通管理服务和高速通行效率水平。智能网联在‘智慧高速’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感知-分析-管控’全链路闭环系统,加强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及高速云控平台建设。接下来,我们将聚集道路侧、车辆端、云端,全面强化科技攻关,力争率先突破和迭代升级一批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推广更多惠及民众、‘照见未来’的智能网联应用场景。”黄浩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