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坚) 玉鸟展翅,志在蓝天。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昨日召开的“玉鸟计划”推进会上,围绕余杭加速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构筑成果转化首选地、打造一流开放创新生态等三项重点任务作再动员、再部署,推动、激励全区各平台、镇街、相关科创载体和重点企业,实干争先、攻坚克难,勇攀科技创新高峰、勇立发展新质生产力潮头,为余杭以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成果彰显大区担当提供澎湃动力。

  余杭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玉鸟计划”暨《余杭区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行动计划》,核心是构建完善以人才驱动为内核,科研侧、企业侧双向奔赴,园区、平台、金融、服务四位一体,形成“一心两翼双向四方”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重点实施科技成果引育工程、项目落地攻坚工程、公共平台赋能工程、孵化加速提质工程、转化队伍建设工程、科技金融支持工程等6大工程。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2024年,余杭将重点攻克以下这些“硬骨头”——

  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力争完成技术交易额220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新增省级研发机构50家,新增孵化物理空间170万方,新增市级以上孵化载体20个。

  围绕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余杭今年将全面推进科研重器落地建设,健全科技人才引育机制,推动科技企业成长蝶变。全面推进天目山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超重力大科学装置、数字反应堆大科学装置4个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建设,完成投资额7.1亿元。深入挖掘“人才申报、科研项目、转化成果”三张清单,构建完善科技人才库,建立“人才-项目-成果”工作图谱,形成人才引育强大合力。制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面向“315”科技创新体系战略领域,精准服务、精心培育,力争“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倍增。

  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松国深深地被“玉鸟计划”推进的热度、力度和速度所感动。他表示,之江实验室拥有2000多名全职高层次科技人才,正源源不断地产出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实验室将充分发挥大科创平台的科技、人才优势,责无旁贷地参与并融入“玉鸟计划”,为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围绕构筑成果转化首选地,余杭今年将从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多向发力,进一步形成成果源头活水,挖掘市场承接潜力,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围绕“315”科技创新体系,聚焦芯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支持领军企业、科研院所承担省级“尖兵”“领雁”重大攻关项目30项。常态化开展“成果对接”活动,加强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百名专家进千企挖需求促服务”等系列服务活动,充分挖掘区内企业成果需求,畅通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渠道,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充分用好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杭转中心等平台,逐步丰富并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沟通合作桥梁。

  (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训练营,通过培训辅导、项目对接、实战演练等形式,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化体系化服务矩阵。

  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副总经理陈鹏飞表示,该中心自2023年6月揭牌运营以来已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多元主体协同、市场化运作的成果转移转化新平台。接下来,中心将为“科技成果转化训练营”学员提供验证、匹配、投资、知识产权等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围绕打造一流开放创新生态,余杭今年将全力构建双轮驱动新机制,打造孵化载体新生态,凝聚全面创新大合力。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高效率攻关组织、高水平要素保障、全方位科技激励、多层次创新保护等体系,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以科技成果转化“一类事”为主阵地,优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余杭区创新载体扶持政策指导意见》,重点培育符合五大产业导向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同时,深化创新共同体建设,凝聚部门、属地、协会力量,合力推进创新工作、重要科技活动和品牌科创活动。

  当天,“玉鸟计划”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培训班同步启动,并举行创业导师聘任仪式。作为学员之一,浙江数秦科技有限公司CEO俞学劢兴奋地表示,参加培训学习一方面能拓展眼界见识、提升管理能力,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了解到余杭区科创事业发展目标、计划与企业发展路径是一致的,公司创新创业的劲头更足、信心更强、步伐更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