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文 沈扬) 走进良渚街道金家渡社区,原先密密麻麻的保笼已经消失;在看不见的角落,159家商户完成“瓶改管”改造……这些曾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如何消除的?答案就在“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中。

刚听到“拆除保笼”的消息时,家住金家渡北苑的老徐第一反应是“我自己花钱装的,为什么要拆”,老徐的这个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居民。

金家渡是一个撤村建居型社区,家家户户都装有保笼,前期摸底排查发现共有保笼6984个。老徐家就装了20多个保笼,“当年造房时,大家出于防盗考虑都会装。”老徐说,拆掉了怎么保证防盗,衣服晒到哪里去?

为了打消居民的顾虑,社区迅速开展“敲门行动”,分层组织群众座谈、组长会、居民代表会、党员代表会等20余场。同时,发动50余名党员骨干组建志愿队,带头签约并上门宣讲政策。

“通过‘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我们不断优化拆除补助标准、拆除方案,明确并非一拆了之,还会加装雨棚、晾衣杆、花架、隐形防盗纱窗‘四件套’。”金家渡社区党总支书记程建忠说,一番动员下来,大多数居民开始转变想法,同意拆除保笼。

不过,老徐还是不太想拆,他担心改造效果不好。了解到老徐们的想法,社区在不同区域的醒目位置打造了四套“样板房”,让改造效果看得见。

看到“样板房”后,老徐终于决定拆掉保笼,“改造后房子更规范美观,之前的保笼用了十几年已经老化,新装的‘四件套’既美观也实用”。

除了住户拆除保笼,金家渡社区沿街商铺“瓶改管”也是大家商量着办的。

“之前我店里用的是植物油燃料,不仅加油不便,储存也有隐患,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现在不用天天担心了,一个月还能省五六千元,真是意外之喜。”商户钱素平一边说一边带记者走进后厨看改造效果。

记者看到,燃气灶下方是新装的燃气管道,天花板处安装了报警器,一旦发生燃气泄漏便会发出警示。

当社区上门排摸“瓶改管”需求时,钱素平又喜又忧,“喜”的是有社区推动肯定会更好更快,“忧”的是初步估算改造费用要3万多元。改造成本有些高,许多商户都对此有所顾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邀请商户代表、街道、燃气公司等先后召开4次协调会,最终确定“企业出一点、街道出一点、社区出一点、商户出一点”的方式。

同时,社区党总支协同街道、城管、消防、燃气公司等成立“瓶改管”专项工作组,组织社工干部、网格“1+3+N”团队向商户宣传普及安全供气用气常识、讲解政策流程,收集意见需求,对不愿意、有担忧的商户逐一回复释惑,并根据商户诉求安排专人现场踏勘,评估改造可行性、经济适用性。最终,有159家商户完成“瓶改管”改造。

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今年,金家渡社区创新推出书记直通码、AI网格员、24小时社区公开电话,通过上墙公示、电话回复、上门答复等形式,迅速回应群众关切,并搭建议事新阵地——“金邻议事厅”,一张褐色长桌、几把椅子,在小小的空间里一同商议千家万户的事。


分享: